医务卫生局表示,《星岛日报》今日引述个别人士有关另类烟和水烟的言论,指控烟政策会破坏游客观感,发言人对有关报道内容失实和误导公众表示遗憾,医卫局提出10项短期控烟措施已充分考虑旅游业的情况,措施并不会影响旅客访港意欲。
在另类烟方面,访港旅客早于3年前已不可携带另类烟来港或在抵港后购买另类烟。本港旅游业不但没有受影响,去年访港旅客人数更已回复至疫情前水平,经陆路边境管制站的旅客人数更超越疫情前水平。声称特区政府计划进一步禁止管有另类烟物质会影响旅客访港意欲,完全漠视另类烟已于3年前禁止入口包括携带入境,以及售卖的事实,亦刻意遗漏访港旅客现时不可携带另类烟来港或在抵港后购买另类烟的说明,误导公众和旅客。
发言人表示,另类烟绝非如报道所指的「减害」产品。另类烟已被证实会释放多种可致癌、损害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有毒物质,世卫亦已明确指出没有证据表明另类烟有助戒烟。近期电子烟机更被用作吸毒工具,混入药物例如太空油毒可被置入电子烟机加热成气雾吸食。为防止另类烟这类有害产品继续在本地流通,并从根本上处理「毒烟弹」问题,医卫局建议禁止管有相关产品。
至于加味烟方面,政府的建议是禁止售卖加味传统吸烟产品,并非禁止吸食,入境人士包括旅客仍旧可继续免税携带19枝烟枝入境,或按照现行制度对超过此数量的烟枝作出申报及缴税,不论是否加味,有关建议不会对访港旅客造成影响。为防止水烟成为烟草商另一个引诱市民特别是女性和年轻人染上烟瘾的手段,有关建议亦适用于水烟。
发言人指,现时只有约一成酒吧有户外地方可供人合法吸食水烟,报道引述香港持牌酒吧会所联会创会会长梁立仁指有三成酒吧提供水烟,即显示不少酒吧于禁止吸烟的地方提供水烟,形同「集体烧炭」,等同涉嫌教唆违例吸烟,或违反烟草售卖限制。政府警告酒吧负责人和场所管理人,切勿协助任何人触犯禁烟规定,或在法定禁烟区内向顾客提供烟草或水烟器具以作吸用,卫生署会严厉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