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DJ的源起

2001-04-15

  「丽的呼声」的兴起与没落,以至「商业电台」的崛起,都没有为「港台」带来太大的冲击,特别是在当时作风极保守的中文台台长周乃扬的领导下,求变之声很快就被压抑下去;其实当时「港台」有不少人才,譬如张汉彪、欧阳义德、陈卫民等,但是碍于当时的格局,都难作任何突破性的改变,这一直要等到七十年代初,周乃扬退休、张汉彪上场后,才有所改变。

商台对港台的冲击

  令「港台」感受到「商台」最大冲击的,反而是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的暴动。当时的新闻由「拱北行」的「政府新闻处」编纂,然后发给各电台播出,易言之,三个台的新闻内容都是完全一样,甚至由「港台」根据内容制作两、三个十五分钟的新闻采访录音节目,给其他电台播放;可是「港台」后来发现,同一段声带,在「商台」播出就可以收到很大的效果,就像现在的「无线」与「亚视」两个电视台收视率的悬殊一样,有不少人戏言,「无线」即使是播映「色板」(COLOUR BAR),收视率都会高过「亚视」者,当年「港台」与「商台」的情况,正是如此。

  当时的电台都是一面倒的支持政府,对付暴动者,「商台」更加不遗余力,在他们的广播剧《大丈夫日记》内大力鞭挞暴动者,「商台」当时的收听率很高,《大丈夫日记》故事更是深入民心,对一般市民影响很大,终于导致暴动者要策划一项暴行,杀掉饰演剧中男主角的林彬,足见「商台」当时在收听率方面的威力。

  另一方面,「商台」在稍后时间,在「商业二台」推出了一个下午四时至六时播出的节目《年青人时间》,听众以年青人为主,由邓拱壁、李安求与何俭航监制,吸纳了一批年青主持,譬如陈任、陈凯诗、俞琤、乐仕与戎子江等,节目以播放欧西流行曲为主,亦由此开创出中文电台的DJ潮流,孕育了影响深远的DJ文化。

  面对「商台」这两大冲击,「港台」内部求变之声日响,周乃扬因病被迫提早退休,更加速了它的转变步伐。

节目改革招揽人才

  一九七二年,第二任广播处长何国栋(J.B.HAWTHORNE)走马上任,之前他已经成立了一个公共事务电视部,使「港台」除了在电台节目之外,亦开始制作电视节目,供给电视台播映;于是,在一九七六年四月,「香港电台」的英文台名正式由RADIO HONG KONG易名为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简称亦由RHK改为RTHK矣。

  何国栋为人十分开通,他清楚「港台」中文台必须改革,始能与「商台」抗衡,在周乃扬因病提早退休时,便擢升了张汉彪出任中文台长;那时候,「港台」只有一个中文台与一个英文台,而「商台」则早已有两个中文台,「商业一台」与「商业二台」各有不同听众对象,特别是「商业二台」,所有年青听众差不多都被它吸纳去了。

  张汉彪上台之后,先把朱培庆送到「英国广播公司」受训,跟着又聘请了一位年青人吴锡辉,再加上从「商台」过档、《年青人时间》的始创监制李安求,他计划要把「港台」年青化;但是因为「港台」只有一个中文台,所以他效法早年「商业二台」的做法,把下午四时至六时这段时间,辟为特别为年轻人而设的时间,另外也打算在晚上十一时至凌晨一时,辟为DJ音乐节目。

  可是当时「港台」中文台并没有任何DJ,只有节目主持人,作风落后,自己不懂「一脚踢」放唱片,与控制员合拍亦有问题,节目中经常在歌与说话之间有「死寂」(DEAD AIR)情况,与「商业电台」的DJ如俞琤与陈任等,水准相去甚远。

  于是,张汉彪就开始动脑筋,向「商台」挖角,可是由于经费有限,他也不能挖太多人过来,当时「商业二台」DJ音乐节目气势正盛,即使挖角,人家也未必肯来一个「弱台」,唯一的杀手?便是优厚的条件,但经费所限,无力开出太多优厚条件也。

  经过反覆考虑,张汉彪「锁定」了一个对象:当时「商业二台」最受欢迎的男DJ陈任。他知道「港台」英文台的郭利民(RAY CORDEIRO)与陈任很熟,遂派他展开游说行动;待陈任有点意动时,他就亲自出马,除付给较「商台」更高的薪酬外,在不影响电台工作的情况,还容许陈任兼任其他工作,包括电视台的工作在内。经过了几个月的商讨,陈任终于在一九七三年末,决定跳槽「港台」。

  陈任在「港台」主持节目三个月后,据一项听众调查报告显示,他的节目收听率在下午时段已经超越了「商台」的《年青人时间》的同一时段,这对刚刚「坐正」不久的张汉彪来说,是目的已达;六个月后,朱培庆在英国受训完毕返港,就密锣紧鼓筹备一个全新的下午时段年青人节目,由下午四时至六时,实行与「商台」的《年青人时间》对着干,节目总称《青春交响曲》。

  朱培庆是「香港大学」文学士,主修数学,他最初的《青春交响曲》的班底除了他自己之外,还有吴锡辉与陈任;吴锡辉亦是「港大」文学士,主修英国文学,在朱培庆把他找来一起筹划《青春交响曲》之前,他还是戏剧组的一名监制,帮助李安求等录播音剧节目。

始创学院派年青人节目

  如果我们说六十年代末期「商台」的《东西南北》是名士派清谈节目的始祖的话(主持有当年的名人包括:简而清、黄沾、依达、林燕妮、翁月华等),则《青春交响曲》早期应该是学院派年青人节目的始创者。

  因为朱培庆与吴锡辉的背景,他们寻找节目主持人或者DJ时,多数会找他们的「港大」校友,或者是在其他大学毕业者,所以,早期的《青春交响曲》,与「商台」的《年青人时间》相比,是多了一点点「蛋头」气者。

  《青春交响曲》的第一代DJ,除了朱、吴、陈这个铁三角之外,还有「港大」毕业的车文郁与梁健馨、「台大」的刘群璋、「浸会」的伍家廉等几位(的确是寥寥几位);节目内亦有接听众电话的时间,「港台」接听电话是先由专人接电话,抄下打电话来的听众的电话号码,然后再由专人回电给听众,安排播出,这做法一路至今仍如是。

  所谓接电话与回电话的同一位专人,就是一些节目助理之类,不过别少看这些助理,其中有些今天已坐上了高位,又或者成了红DJ,譬如张文新(「港台」教育电视台台长)、李再唐(「港台」第五台台长)、车淑梅(当今最受欢迎女DJ)等。

*节录自香港大学哲学硕士论文「香港中文播音史1928-1997」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两会采访手记

香港电台中文新闻部
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