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迥异的大学学生报

2017-07-25

  大学学生报一般由学生会属下的编辑委员会出版,主要读者是该校学生,可说是完全属于大学生的媒体。大学生一向是社会运动的活跃分子,学生报的内容基本反映有关情况。本文将分析七所资助大学的学生报,特别是它们的编辑方针和政治立场。

  大学学生报一年出版约四期。我们在2016年末收集每间大学最新五期的学生报、并比照雨伞运动前五期以及雨伞特刊的内容和政治立场,了解大学学生报在雨伞运动前后的变化和当时的立场,以及它们的编排风格、篇幅安排等。我们又以问卷形式,收集各校学生对学生报的意见。

大学学生报简介

  浸大学生报《浸报》每年固定出版四期,另外因应校政和社会情况出版号外和特刊。《浸报》以政治和社会议题类的内容最多,文化生活的休闲类内容和校园类内容分别占约四分之一,详情可见表一。

  中大学生报没有为其刊物定名,每年出版期数不定,有时连续多月出版,有时则隔三至四个月才出版一期。中大学生报虽然关注社政议题,但对民生的关注远高于政治。它很重视国际时事,每期均有约五篇相关报道。

  城大学生报有两本刊物,分别是以文化和投稿内容为主的《CityPrint》,及校政、政治内容为主的《城大月报》。两本杂志交替出版,每年各有两至三期页。综观两份刊物,城大学生报的时事篇幅只有约两成,内容仍以文艺为主。

  岭大学生报《岭南人》每年出版约三期,实际期数不定,内容较偏重社政议题,政治内容已占全刊的四分之一。

  科大学生报《振翅》每年出版四期,予人休闲杂志的观感,文化生活内容已占全刊超过三分之一。其政治版内容不多,是七大学生报中比率最低,经常只有一篇政治人物专访。

  理大学生报《PolyLife》重视生活文化及文艺,平均有约一半内容与这些题材相关。政治内容只有一成多,即使连同社会议题的报道,篇幅也不足四分之一。

  港大学生报《学苑》每年出版四至五期。《学苑》一直走在学运的前端,积极参与讨论各种社会议题,单计由编委撰写的政治文章已占三分之一,同时有其他与政治有关的内容,和时事有关的报道占全刊超过一半篇幅。它较少谈校政及校园内容。
 

大学学生报政治立场分析

  大学学生报较倾向非建制阵营,但在非建制光谱中各自有其取向。以下分析各大学学生报的政治主张、抗争手法和对各政治组织的接纳程度。

  从表二可见,《浸报》并不认同民主派的部分政见,不过它并未对所有传统泛民存有偏见,只是质疑个别事件和议题。浸大学生报亦非倡议完全放弃和平抗争的手法,其编者认同和平与武力抗争应当并存。它曾支持港独,情况至49.2期有变,当时认为港独已不可行。

  虽然中大学生报认同自决,但它认为港独的主张并不可行。中大学生报同情泛民的小政党,在理念上较亲近泛民。它的文章多是讨论政治实况,研究背后的政治理念,以较中立方式而非倡议式撰文。它甚少歌颂个别党派,亦很少点名批评,而是希望透过分析评论,令泛民或本土派反思和进步。

  城大学生报在2015年的政治立场明显,《城大月报》经常反驳泛民和亲传统泛民学者。该报非常支持港独,而且支持最激进的一派,甚至近乎「倡议式媒体」。不过,过往《城大月报》主要以校园和校政为主题,政治议题篇幅较少。城大学生报的政治立场不稳定,容易受个别编采人员影响。

  岭大学生报明言香港应脱离大中华的传统思维,才能建立本土论说,否定香港人是中国人,又指要重夺香港主权。不过该报从不直接提及「港独」两字,只是以「香港本土」共同体取代。它有文章批评「和理非」抗争手法效用不大,甚至是「注定失败」,社会最终需以激烈抗争达成目标。

  科大学生报劝喻港人要把握自己的未来,一切要由港人自行抉择。不过,科大学生报对泛民主派并不反感,不反对「大中华论述」。科大学生报编委会认为雨伞运动后,部分人感觉和平抗争无效,才采取非和平的手段争取诉求,又质疑港人对和平抗争的坚持需要改变。

  由2015年末起,理大学生报渐渐走向本土派,专题的字里行间透露该报对本土派的赞同和欣赏。它认为捍卫本土属理所当然,引导读者了解甚或认同香港建国的本土派理念。理大学生报不赞同传统泛民势力,在本土派政治光谱之中,它较认同陈云及热血公民一派,但不认同香港众志和香港列阵。

  港大学生报《学苑》在占领前已提倡「香港民族、命运自决」,运动结束不久便提出要「本土革命」、香港只有独立一条出路等,是七间大学中最早提倡本土的学生报。港大学生报抨击泛民从不手软,但它认为武力抗争和温和抗争应同时共存。


雨伞运动的报道手法

  我们发现所有大学学生报,除岭大学生报在运动期间没有出版外,其余六份均支持雨伞运动,详情参看表三。

  浸大学生报的《雨伞运动特刊》是全部特刊中,最客观持平和最少倡议色彩的。该报善用平衡报道,并且是唯一论述反占领人士意见的学生报。浸大学生报支持雨伞运动,不过该报已尽量做到持平报道,大致符合客观持平的新闻写作模式。

  城大学生报近乎为雨伞运动宣传,又加入黄丝巾图案,立场明显支持占领。号外指出学生会和学联应该呼吁同学参与占领、并长期坚持,又鼓动香港人上街。2014年10月号的《城大月报》,一改过往以校政为封面的惯例,以市民持伞和警方冲突的相片开版,并有专题讲述占领,鼓动港人长期占领。

  港大学生报的雨伞运动号外内容讲到占领的目标、战术、备忘等,指香港人应「永不撤离,直到民主凯旋归来」,反映它非常支持占领。港大学生报的报道方式主观,以学生报宣传编委政治主张。

  中大学生报支持雨伞运动,认为它不论成败,都会成为民主路上重要的经验,藉运动来总结和思考,香港将能找到抗争的出路。该报是当时对雨伞运动看法最负面的学生报,它认为占领运动对政府施压有限,又未能和民生扣连,运动中攻撃「左胶」的文化更造成运动撕裂,并且忽视其他人的运动取向。

  理大学生报编委认同雨伞运动的理念,并认为运动在当时是成功的,而且目标正面,抗争理据充分。但它未如城大、港大一样,花大量篇幅鼓动学生参与。理大学生报中也有少量编委个人意见,但明确标示该段落为个人感受,因此倡议的意味不浓。另外理大学生报善于将雨伞运动渗透在其他版面中。

  科大学生报对雨伞运动的关注度很低,并没有出版雨伞运动特刊或号外。2014年11月号出版的一期科大学生报,也未以雨伞运动为封面或专题,时政版更只字不提雨伞运动,只有校园版其中两页谈到雨伞运动在科大的发展。不过从其用字可见,科大学生报支持雨伞运动。内容以叙事为主,报道只为提供资讯,并无倡议、宣传目的。

  岭大学生报在雨伞运动期间没有出版,至2015年2月出版116期,虽有关于本土的文章,但没有和雨伞运动相关的内容。不过,岭大学生报在出版一周年纪念的《雨伞特刊》,直指雨伞运动遭无声湮没收场,批评双学的「大台」只顾和理非非,没有成果,又对雨伞过后香港人自顾自继续原有生活感到无奈。

雨伞运动前后编采变化

  大学学生报受到雨伞运动影响,在编采上可能有若干改变。我们发现在雨伞运动后,出现政治篇幅明显变化的有浸大、城大和岭大学生报,其政治内容升幅都超过一倍,而中大、理大、科大和港大学生报则没有什么变化。

  表四显示,浸大学生报一向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议题合共占超过三分之一的篇幅。不过,该报一向较为关心民生议题,政治争议阐述较少。在雨伞运动后,整体关于时事的篇幅未见大变,但社会议题篇幅减少,转而关注政治议题。

  城大学生报明显在雨伞运动后增加政治篇幅。它过往并不关心政治议题,涵盖时事、校政及政治论述则只有十多页。在占领运动后,编委提出改革,增加该报版面至四十多页,并加入更多政治内容。 

  岭大学生报虽然未有在雨伞运动期间出版报纸,但雨伞运动显然对其政治篇幅有一定影响。过往,岭大学生报只安排约一成版面予政治报道,但雨伞运动后政治内容增加了一倍,而且是唯一的大学学生报连续两年出版雨伞运动周年特刊。

  港大学生报一向关心政治议题,在占领后政治篇幅亦因应政治气氛炽热而有些上升,新内容部分来自外国政治评论。《学苑》明显变得更关注社会的民生问题。

  过往大学学生报的政治内容,以介绍重要政治议题为主,文章亦经常寄语大学生多关心时事,了解社会。此外,各大学学生报以往经常专访政治人物,例如立法会议员和学者,但访问焦点模糊,流于表面。

  然而,在雨伞运动后,大学学生报开始聚焦不同议题,专访有针对性的主题,政治内容亦趋向深入讨论。各大学生报均变得更主观和偏激。城大学生报的情况最为明显,有向倡议式媒体靠拢的趋向。其余学生报亦有相似情况,例如科大学生报过往经常提倡大学生多关心时事,但现时却有固定的立场,内容变得主观。

             

大学生阅读学生报的习惯和政治立场意见

  我们透过问卷调查,以了解不同大学的学生对其学生报的意见。是次调查共收回208份问卷,亦简短访问不同院校的学生,了解他们对学生报的具体意见。

  从表五可见,大学生阅读学生报的比率约为三成半至四成,而各院校的阅读情况颇为参差。看实体版学生报的读者中,以中大同学收例最多,城大、科大和港大的同学则较低。在网上或透过Facebook看的同学中,港大学生看得最多,城大的网上阅读比率也略高,而看得较少的是科大和岭大的同学。

  整体而言,约一半大学生满意其学生报的内容安排。最满意的是岭大,其次是浸大,较不满意的是港大和理大同学。内容质素方面,浸大和港大的同学对学生报较满意,最不满的是城大同学。对学生报的整体满意程度平均近六成,最满意的港大和理大同学,最不满意的是岭大和科大。

  在大学学生报中,最多受访学生认为应该报道的内容是:校政(79%)、学生投稿(75%)、学生民意调查(74%)、本地政治(71%)、校园轶事趣闻(68%)、校园人物专访(68%)、本地社会动态(66%)、生活文化和文艺(51%)。这反映学生重视校政和校园的内容,也认同政治内容不可或缺。

  五成半的大学生认同校内学生报的政治立场,其中以城大和理大的认同比率较高,偏低的是浸大和中大同学。在雨伞运动中各学生报都有其立场,各校学生中以中大、城大和港大的倾向认同学生报在运动中的立场,浸大同学则偏低,而认同率最低的是岭大同学。

  浸大学生报的政治立场亲本土,该校学生的认同率未及一半,但对雨伞运动立场的认同程度则较高。而满意中大学生报支持雨伞运动的中大受访者高达七成半。城大学生和其学生报的立场近似,近七成受访学生表示认同其亲本土的立场,认同学生报支持雨伞运动的学生更高达七成半。

  在雨伞运动议题上,岭大学生报和该校学生的看法有较大分歧。科大学生则多数满意学生报的亲本土及支持雨伞运动的立场,比率高达六成及以上。理大学生对于学生报的政治取向也较一致,分别有六成半及七成人同意学生报的相关立场。港大学生报也是亲本土及支持雨伞运动,受访港大学同样认同这些立场。
            

  只有17%学生认为学生报属于媒体,报道不应该有政治立场,显示很多学生不介意学生报以不中立的方式报道政治新闻,甚至宣扬政治见解。学生报的政治立场基本反映学生意见,各院校受访学生对其学生报的政治立场认同率达55%,不认同者只有7%。各大学的学生有69%到过占领区,53%曾经罢课,32%加入支援行动,7%参加了后续行动,4%参与前线冲突。这反映他们在政治事件上站在同一阵线。

  不过,大学学生报在反映学生立场时也有例外。岭大学生报的雨伞特刊在一周年时才出版,当中又以不少篇幅批评雨伞运动失败。该校学生报有近三成学生表示不认同,比认同的多8%。此外,政见激进的港大学生报《学苑》虽然亲本土派,受访的港大学生有四成认为自己的政治立场较接近泛民主派,认为自己亲本土自决派不足三成。学生报的立场可能较多反映编委个人的意见。尽管大家立场未必一致,港大学生对学生报的立场持开放和支持态度,认同率有六成。

  大学学生报由学生撰写,热衷写作和阅读的学生较可能来自文学院、社会科学院、教育及法学等学科,而来自这些学系的学生也可能较留意时事。因此在这些学科学生人数比例愈高的学校,学生对政治的关注度较高,学生报政治篇幅的版面也可能愈多。

  我们发现,相关学科学生人数比例由高至低排序是岭大(68%)、浸大(58%)、港大(32%)、中大(32%)、城大(23%)、理大(10%)、科大(3%)。而各大学学生报的政治篇幅比例由多至少排序是港大(35%)、浸大(26%)、岭大(24%)、中大(17%)、城大(17%)、理大(12%)、科大(11%)。看来相关学科学生人数比例和学生报的政治篇幅比例,在现实上有一定联系。

对各学生报的总结评价

  港大学生报《学苑》在七大学生报中,是最重视政治内容的刊物,它希望宣扬和说服学生采纳其主张,而非一份客观中立的媒体。港大学生报的政见领先于其他学生报,编委是走在前头的年轻政治人。

  中大学生报曾被认为是「左胶」,其定位较接近温和泛民,作风类近「爱之深、责之切」。中大学生报同样对政治及社会民生议题有看法,并用学生报作为传播政见的媒介。它更集中于讨论,擅长用数据、逻辑和个案来进行。中大学生报尊重和认同部分本土派的论述,即使不认同他们的意见,也强调要尊重对方的言论自由。中大学生报立场温和,文章多有分析,以数据说服人。

  浸大学生报更似传统报刊。它也有带主观色彩的社论和论述,不过每期只有一至两篇这样的文章,更多的是以分析总结为主的传统报道。浸大学生报近期惯常在报道结尾写下个人观感,幸好这些结语部分都有清晰标示,没有混在采访的内容中。这和港大及中大学生报不同,前两者较常混合事实和意见。

  《城大月报》一直主要以校园、校政为主题,《CityPrint》则只有消闲的文化艺术内容。直至2015年的编委上任,《城大月报》才突然变成以政治论述为主,倡导港独和革命,甚至比港大学生报更为激进、亲本土。然而踏入2016年,该届城大学生报编委卸任,没有人接手。除2015年外,它们对政治的关注度甚低,不过立场仍亲本土,支持和宣传雨伞运动。

  岭大学生报多谈政治和社会议题,但谈论的方法与其他大学有别。岭大学生报的编委较少直抒己见,反而喜欢用比喻、典故等不同手法。这和其他学生报直话直说的写法甚为不同,充满文化气息,一般学生如不详读内文,或不知其中意思。

  理大和科大学生报均是以文化、校园为主轴。面对重大政治事件,例如雨伞运动,两份学生报的反应都较小。虽然理大学生报《PolyLife》有设计雨伞运动封面专题,但内容以相片为主,雨伞运动后也没有更关注政治议题,反而重拾过往以一半篇幅畅谈文化生活的做法。科大学生报《振翅》则从未对政治议题有反应,是「政治冷感」的学生报,其政治内容一直只有约一成。

  各大学学生报的政治篇幅由一成至三成半不等。政治立场方面,所有学生报的立场都亲本土派,其中以港大和城大学生报最激进,中大最温和,而在雨伞运动中几乎所有学生报的报道均表态支持,各院校同学的政治取态也和学生报颇为一致。因此查看学生报内容,就可大致推断学生关心的议题和态度。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活在后真相的信息战年代

傅景华
2019-09-28

从报章报导看近年香港大学生形象的变化

黄浿沂
王硕禧
郑梓峰
郑晓怡
莫浩廷
苏钥机
201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