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社交媒体实践电子公民参与?

2010-11-12
 
随着facebook的会员人数突破五亿,社交媒体(social media)的重要性,由从前的「应否采用」,转到今天的「必须使用」,及「如何善用」的议题上;商业机构如是,政府部门也急起直追。香港特区政府亲历高铁一役,开始意识到社交媒体的「威力」,希望透过社交媒体,进一步提升电子公民参与(e-Engagement),建构所谓「政府2.0(Government 2.0)」;然而,目前为至,综观政府各部门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有几点值得拿出来讨论:


• 未有充份掌握社交媒体的精神,简单而言,就是「有形而无神」;
• 过份集中在facebook,忽略其他类型及具本地特色的社交媒体;
• 内容策略错误,无法走出传统宣传的桎梏。

社交媒体的精神价值
  社交媒体所以能在这五、六年间大行其道,究其原因,关键的应是这些媒体宣扬的「平等」精神。无论我在facebook,又或是微博上,只要启动了户口,每个会员所享有的功能大抵相同,微软主席盖茨(Bill Gates)在Twitter的户口,跟我的没有分别,而我更可以追踪盖茨的最新消息。

  在社交媒体里,每个人拥有的是「身分」(Identity),而非「等级」(Hierarchy),无论你是亿万富翁,还是政府高官,又或是黄毛小子,各人享有的发言权是均等,绝不会因为你有钱,所以可以多说几句,即使贵为美国的奥巴马,也不能阻挡其他人在社交媒体的批评,人人有权发言,不论地位、智慧高低与否。

  偏偏这精神与中国传统背驰,由古至今,中国社会的为官者往往爱以自身的官职为荣(准确一点,应该是虚荣)。因为尊贵如斯,却要跟张三李四沟通交流,难免总觉得社交媒体的留言都是「感情用事」,没有「理性讨论」,然而,官员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服务的大部分就是这些「感情用事」、「知少少」的市民,与其试图在社交媒体找「理性讨论」的网民,为什么不想办法来说服「感情用事」的网民呢?

  由平等衍生出另一个社交媒体的精神就是「分享(Share)」,相对于分享,就是「宣传」,不仅是政府部门,即使是商业机构,若然希望在社交媒体取得宣传效果,便先要放弃「宣传」这观念。

  也许你会质疑,各大小社交媒体也是以商业挂帅,怎么就不能打正旗号进行产品、服务或政策宣传呢?社交媒体故然是商业性质,但参与社交媒体的受众却非为商业而来,他们在社群内沟通、交流、分享,打一个譬喻,一群朋友在咖啡店坐下聚会,各人闲话家常,忽然有个人走来,说是某某的朋友,各人勉强让他参与,他不仅没有好好利用机会与他们攀谈,建立关系,更忙不迭拿出产品来推销一番,假若你身处其中,必定异常反感。

  社交媒体的精神正是如此,违背这原则,只管在社交媒体单方宣传,便注定失败。回看六月时,特区政府的「起锚」政改活动,没有好好利用各社交媒体来达致沟通分享,反而沦为政改的「硬销场」,只见一片红蓝图象,强求市民支持,却没有专责人员与市民「分享」政改详情,更没有疏导民怨,实时沟通,自然无法避免掉入闹剧一场的坎坷命运。

社交媒体不只限于facebook   
  Facebook独步社交媒体的趋势似乎已成定局,但作为使用者,我们不能被个别社交媒体牵着鼻子走,应该因应自己行业需要、产品及个别活动特性,选取合适的社交媒体;例如想要进行实时追踪报道,使用微博的效果便更为显著,个人觉得特区政府各主要官员,包括特首及各局长,均应该开设微博,实时上载每一天工作行程,并且透过留言,披露各局的政策谘询和实施情况,就好像民政局推出申办亚运会谘询,事前毫无线索,一般市民只会觉得特区政府没有深思熟虑;假如透过微博让小部分的「追踪者」得悉端倪,从其中测试民意,再加以修正迎合,政策推出时,自然不会予人特区政府「自把自为」,减少市民觉得政府「黑箱作业」等无谓猜测。

内容才是王道
  使用社交媒体时,商业机构跟政府也常会犯下这个错误,就是忽略了内容策略(Content Strategy)。

  什么是内容策略?简单而言,就是因应目的、对象特性而决定创作及发布怎样的内容,同时,若这些内容用作在社交媒体发布,便更要谨记「真实」和「非正规」两大原则。

  想要清楚社交媒体的内容策略,第一步就得先把市场推广材料弃掉,什么新闻稿、演词和海报等,统统派不上场;为什么?因为在社群里,大家希望看到的是真实的东西,或者正确一点,是没有距离的东西。

  举例而言,最低工资尽管未有定案,但在谘询过程里,市民目睹的全是功能组别议员、商会与各大小工会的拉扯,特区政府的官腔滥调,而究竟最低工资对各行各业,对小市民生活的影响如何,报道略嫌不足。特区政府似乎弄错了,立法设立最低工资的关键不在工资的高低,而是最低工资的设定能否改善低下阶层市民的生活,普通市民关心的只是事实,而不是争论不休的数字,包括企业盈利、就业比例,假如明白个中道理,若想在社交媒体进行电子公民参与,便要制作与最低工资相关的企业、个人个案,从生活角度让市民认识最低工资设立的目的和方向,以人与事来感染,比冷冰冰的数字和政策条文来得真实,更搔到市民痒处,这样才可以吸引他们讨论,真正或另类民意(没有被功能组别或政党、工会影响的)才有望收集回来。

电子公民参与的成功关键
  想要在社交媒体上实践电子公民参与(e-Engagement),有三项原则必须谨记: (一)实时—社交媒体之所以如此吸引,与信息实时发布有密切关系;网络社群有一共性,就是希望能第一时间获得消息,反而消息的质量却成为次要。当然,任何政府部门发布的消息不能马虎了事,但为求实时,有时候也可以因应取舍,在主流信息外,加入一些软性、实时的政策、部门消息。

  (二)透明度—政府的透明度无可避免地与市民的支持率挂勾,目前特区政府面对各方责难,究其深层原因,不外乎市民对政府运作、政策执行等茫无头绪,往往只见其结果,无法窥探其过程。特首倡议成立「关爱基金」,假若能善用社交媒体,将是凸显政策透明度的一个契机;市民一定十分关心这个90亿的基金花在什么地方,特区政府大可在社交媒体,利用图表,经常更新基金的来源及去向,同时欢迎各社群用户参与讨论,这样,变相由市民监察基金运作,大大避免未来各种不必要的争拗。

  (三)忍耐—以上两项都是形式,只要花点时间,聘请专人处理,大抵也不会差太远;然而,此项却是心理素质问题,不是一时半刻可以改变过来,尤其是官员的「官」念根深蒂固,对社交媒体内部分偏激、「玩针对」的留言,免不了嗤之以鼻、气愤难平。其实,社交媒体存在一种不成文的态度及秩序,各用户并非想像中那样容易受人煽动,他们对部分流于片面、谩骂的留言也不屑一顾,正如我指导商业机构管理社交媒体时,也强调不要太执着某几个无聊的滋事者,假若他们的指责是诬陷,更不必与他争持下去,其他用户是具有智慧的,他们不致于盲目附和。因此,特区政府使用社交媒体时要「一视同仁」,与用户打成一片,包容来自五湖四海的用户,忍受某些无理批评,相信只要坚持一段日子,便能去芜存菁,得到社群支持,并获得宝贵意见。

  使用(Use)和管理(Manage)是两码子的事,使用社交媒体不是难事,花一个下午坐在电脑前,大概也能掌握某几个关键功能,但能否妥善管理,达到预设目标,则殊不容易,商业机构以利诱,也不能一蹴即至,更何况是向受市民冷待的政府工作。特区政府想在社交媒体上推动电子公民参与,方向正确,无容质疑,但心理未准备好,策略欠奉,要有所成绩,路仍漫长。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中国传媒上的「奉劝」

钱钢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