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章如何报导和塑造黄之锋

2016-01-28

  黄之锋是近年积极参与社会运动的政治人物, 2011年他仅15岁,便与同校同学林朗彦成立学生组织「学民思潮」。他在2012年7月时带领「学民思潮」组织游行、集会等,反对政府在中、小学推行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后又积极参与「和平占中」的讨论、号召及行动。香港近年鲜有未成年的社运人士,黄之锋因而声名大噪,成为传媒焦点。然而,各大报章在报导有关他的新闻时,用词遣字各异,其描述态度亦大相迳庭。本文分析三份报章在不同时期的报导,并透过「框架理论」看这些报章如何塑造黄之锋的形象。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苹果日报》、《明报》及《文汇报》为对象,用研究时期内出现过「黄之锋」三字的报导标题为样本,新闻报导与评论亦包括在内。最终收集了共296条标题。

  所获的标题样本按照发生时间划分成五个不同时期,各时期的具体日期和相应发生的事件可见于表一:

表一:五个时期的具体日期和相应事件

时期

日期

发生事件

反国教

2011年5月1日至
2012年7月9日

「学民思潮」成立后至「民间反对国民教育科大联盟」宣布结束在政府总部的集会

后反国教

2012年7月10日至
2013年1月15日

大联盟宣布结束在政府总部的集会至戴耀廷提出「和平占中」概念前

占中蕴酿

2013年1月16日至
2014年9月27日

戴耀廷提出「和平占中」概念至「占领中环」正式启动前

占中

2014年9月28日至
2014年12月10日

「占领中环」正式启动至所有占领区均被清场

后占中

2014年12月11日至
2015年8月31日

所有占领区均清场至研究样本结束日


  新闻可以用框架(frame)来分析,而框架是影响受众理解新闻或者人物的重要因素。框架是记者仰赖它来组织我们日常所看的新闻,它让传媒易于组织新闻,也让新闻事件或人物变得简单易明,但问题在于它可能将事情的多面性变得简单化,引导受众只重视某一方面,理解的角度与真实出现偏差,或者忽视事情的其他方面。

  William Gamson和Andre Modigliani认为框架可理解成为「解读包装」(interpretative package),这些包装的核心即为框架。他们也提出可以看一些主要「框架机制」(framing device)如比喻、例子、代表语句、描述、影像等。


不同时期报章的正负取态

表二:三份报纸在不同时期对黄之锋的描述态度

 

《苹果日报》

《明报》

《文汇报》

 

正面:中性:负面

总数

正面:中性:负面

总数

正面:中性:负面

总数

反国教
时期

60%:40%:0%

5 (4.5%)

15.4%:69.2%:15.4%

13 (13.5%)

0%:0%:100%

1 (1.1%)

后反国教
时期

33.3%:66.7%:0%

15 (13.5%)

41.7%:50%:8.3%

12 (12.5%)

14.3%:42.9%:42.9%

7 (7.9%)

占中
蕴酿期 

17.4%:78.3%:4.3%

46 (41.4%)

4.2%:83.3%:12.5%

24 (25%)

5%:25%:70%

20 (22.5%)

占中时期

6.7%:86.7%:6.7%

15 (13.5%)

4.5%:72.7%:22.7%

22 (22.9%)

0%:40%:60%

20 (22.5%)

后占中
时期

10%:83.3%:6.7%

30 (27%)

4%:68%:28%

25 (26%)

0%:41.5%:58.5%

41 (46.1%)

总和

17.1%:79.3%:3.6%

111 (99.9%)

10.4%:70.8%:18.8%

96 (99.9%)

2.2%:36%:61.8%

89 (100.1%)


  从二可见,《苹果日报》共有111条标题内有「黄之锋」三字,当中有17.1%的标题对黄之锋的描述态度为正面,3.6%的是负面形象,而剩下的中性描述标题占了统计的大部分(79.3%)。《明报》共有96条标题,当中最主要的也是中性描述(70.8%),但较《苹果日报》的比例为低,而负面描述比正面的更多,分别为18.8%和10.4%。《文汇报》的标题共有89条,负面描述居多(61.8%),中性的标题有36%,而正面的标题最少,只占总数的2.2%。

  《苹果日报》最多标题关于黄之锋的是在占中酝酿期(41.4%),其次是后占中时期(27%)。《明报》最多标题的时期是后占中时期(26%)和占中酝酿期(25%),两项的比例相差不大。《文汇报》最多报导的时期是后占中时期(46.1%),其次是占中酝酿期和占中时期(均为22.5%),与上面两份报纸的相应比例相差不大。总括三份报纸的数据,最多标题的时期是后占中时期和占中酝酿期 ,最少的是反国教时期。

  《苹果日报》的描述态度在反国教时期和后反国教时期比较正面,分别占该时期的60%和33.3%,但占中酝酿期开始正面的报导比例下跌,而负面报导开始出现,及至占中时期略升,并维持此水平到后占中时期。但整体而言,《苹果日报》对黄之锋的报导大多数为中性描述。黄之锋在《苹果日报》所呈现的形象,在整个研究时期仍属略为正面。

  《明报》在后反国教时期时所呈现的黄之锋是正面形象的,相关的正面报导比例高达41.7%,但自占中酝酿期开始,其正面报导就大幅减少至大约4%,而负面报导的比例都由后反国教时期的8.3%上升至后占中时期的28%。可见《明报》所呈现黄之锋的形象是按照时期有所转变。

  《文汇报》的报导描述态度在五个时期都比较负面,除了后反国教时期以外,其他时期的负面报导比例都超过一半。稍为正面的时期只有后反国教时期,有14.3%是正面报导,占中酝酿期也有5%,其他时期均没有正面报导。总括来说,黄之锋在《文汇报》所呈现的形象很负面的。


报导黄之锋的内容分类

表三:三份报章有关黄之锋标题的内容分类

 

《苹果日报》

《明报》

《文汇报》

总数

政治行动

26 (23.4%)

22 (22.9%)

18 (20.2%)

66 (22.3%)

政治取态

24 (21.6%)

17 (17.7%)

7 (7.9%)

48 (16.2%)

个人生活

25 (22.5%)

21 (21.9%)

15 (16.9%)

61 (20.6%)

性格特点

0 (0%)

0 (0%)

14 (15.7%)

14 (4.7%)

成就/罪行

15 (13.5%)

17 (17.7%)

13 (14.6%)

45 (15.2%)

其他

21 (18.9%)

19 (19.8%)

22 (24.7%)

62 (20.9%)

总数

111 (99.9%)

96 (100%)

89 (100%)

296 (99.9%)


  关于报纸标题的分类,大致可分成六种(见表三)。第一种是「政治行动」,包括黄之锋参与的游行示威、与政府官员对话、冲撃占领等行动。第二种是「政治取态」,包括黄之锋发表对政治议题的感受、看法、建议等。第三种是「个人生活」,是有关他升读大学、家庭生活及感情生活等消息。第四种是「性格特点」,涉及他的性格、处事态度、个人特点等。第五种是「成就/罪行」,分别包括黄之锋的得奖及被拘捕、涉嫌犯罪等事项。至于第六种是「其他」,包括上述内容以外的事如透过黄之锋事件评论其他政策,或一些明显有关于黄之锋但由于标题所示的资料有限,而未能断定内容分类的标题。

  《苹果日报》有关黄之锋的标题主要是政治行动、个人生活及政治取态。《明报》同样是以这三项为主,也有关于其成就。《文汇报》的报导以其他较多,内容是他人评论黄之锋的言论或以其行为言论作讨论政策的例子。其他类别也有出现及颇为平均,较少的是有关他的政治取态。

  三份报章都着重于报导黄之锋的政治行动和个人生活。《苹果日报》和《明报》没有报导他的性格特点,但《文汇报》有相当篇幅描述他「博出位」、「霸道」、「抵赖狡辩」等。

表四:三份报章对黄之锋形象的「解读包装」

框架

民意领袖

社运战士

被质疑的领袖

无赖

汉奸

众叛亲离的领袖

内容

其政治看法深得民心,是民意领袖

成功的社运人物

占领运动开始前,角色受到民意和盟友质疑

经常推卸责任,发表的言论大多荒谬无理

勾结美国势力,反对中国,意图令香港社会混乱

其盟友因为他骄横跋扈而选择离开他

报章

《苹果日报》

《明报》

《明报》

《文汇报》

《文汇报》

《文汇报》

时期

全部时期

 

反国教时期至占中蕴酿期中段

占中蕴酿期中段开始

占中蕴酿期开始

全部时期

 

全部时期

 

比喻

学生情人

未成年的社运战士

---

跳梁小丑

美国操控的马前卒、汉奸、乞洋祸港的「三丑」

堕落的政棍、「学民」头目

例子

获法新社选为十大人物、获《财富》选为五十伟大领袖

在颁奖典礼上以反国教手势「交叉手」领奖、组织反国教黑衣大游行

金钟占领区有示威者与他对质、指雨伞运动「畀黄之锋班人马骑劫晒」

《学苑》撰文批评黄之锋有关「革命」的言论,又称港人把他奉为领袖是愚蠢堕落

多次接受外国媒体访问、登上《时代杂志》封面、与外国势力有连系

张秀贤、周庭和刘贰龙等前学民发言人先后退会或退任

代表语句

「黄之锋完胜梁振英」

 

「我们成功,因为我们不成熟」

「佢好影响我哋工作」

「抵赖狡辩毫无悔意」

「钉在耻辱柱上的汉奸面孔」

「大搞『家天下』独揽权财」、「神憎鬼厌」

描述

热心人到街站保护黄之锋、新书劲加印、签书会百人撑场

获首届司徒华奖、好学生重新定义

黄之锋被赶落的士、郑宇硕倡中间派另办投票比民意

逃避刑责、「狙击为沟通」论霸道可笑、「出卖示威者」图卸责

美国操控黄之锋作「雨伞革命」烂头卒、到加国「告状」

成员笃爆黄之锋讲大话、前学民学员批黄之锋博出位


《苹果日报》框架:民意领袖

  如表四所示,在《苹果日报》所呈现的黄之锋意识形态框架形象比较单一,就是一个经常受迫害的民意领袖,因此他需要被保护。《苹果日报》的标题经常形容黄之锋受到民众的欢迎,例如他是「学生情人」,他每次出现也会有人聚集比如「新书劲加印 销量跑赢前辈蔡子强」、「黄之锋签书会 百人撑场」,又很多人称赞他,如「陈太激赞黄之锋」、「龙小菌赞黄之锋好成功」等。另外,111条新闻中也有不少直接引述黄之锋的意见作为标题,颇为重视他的意见,如「黄之锋:学生有权参与」、「黄之锋:特首撕裂香港」、「黄之锋:老人定义民主不智」、「黄之锋:荒诞事情已成常态」等。

  至于受迫害者的形象,有不少标题都讲述有人以暴力或其他行为威胁黄之锋的安全,如「到维园出席论坛被追撃 安全受威胁警护送黄之锋」、「撑国教集会人士 铰剪指吓黄之锋」、「黄之锋被跟踪数小时」、「恶汉阻黄之锋离开电台」、「两男涉袭黄之锋 外媒作证」等。除了人身安全受威胁,他在《苹果日报》上亦经常被描写成受冤枉的人,例子如「新华社屈黄之锋赴澳门勾结CIA」、「黄之锋反国教 被屈网络动员」。


《明报》框架:社运战士、被质疑的领袖

  黄之锋在《明报》的形象,只有前期比较鲜明,在占中酝酿期中段前,他的框架形象是一个成功而且受欢迎的社运战士,相关的标题亦较正面。他的理念也受人欢迎,而他当时仍是中学生这个身分也常被提及。标题中的例子有「未成年社运战士」、「学民五百成员各区遍地开花 黄之锋:每校都有民主同路人」、「上海九十后社运少女:我是黄之锋粉丝!」。另外也有讲及他的成就,例如即使患有读写障碍,仍能获得首届司徒华奖,显示他是一个成功的学生和政治人物。

  占领运动开始前,黄之锋的领袖角色和号召力慢慢受到民意和盟友质疑。在占中酝酿期至中后段,《明报》的描述态度明显较以前负面,形象也不及此前的社运战士鲜明。如在占领中期,有标题为「促行动升级示威者与黄之锋对质」,显示有示威者开始不认同黄之锋的占领手段,另外也有民意认为黄之锋「骑劫」了占领运动。

  同时他与原本的盟友也出现意见分歧,例子如「郑宇硕倡中间派另办投票比民意 黄之锋刘嘉鸿不认同公提派『骑劫』」、「尊重三子自首 黄之锋:宁被抬走」。可见他的形象在占中蕴酿期中后段已不像此前那么正面,并有反对他的意见逐渐出现。


《文汇报》框架:无赖、汉奸、众叛亲离的领袖

  《文汇报》中的黄之锋有不同方面的负面形象,框架之一是无赖。该报以呈现黄之锋逃避责任并砌词狡辩的形象为主要论调,例如「黄之锋大谈『政治检控』为逃避刑责」、「黄之锋抵赖狡辩毫无悔意」、「黄之锋『政治检控』论的荒谬逻辑」。

  另外也有大量他人批评其言论荒谬,呈现言论无理只为卸责的形象,如「冯炜光《纽时》批黄之锋文章误导」、「『狙击为沟通』论霸道可笑」、「港大《学苑》批黄之锋『无料到』」。《学苑》批评黄之锋有关「革命」言论,指港人把黄之锋奉为「高高在上的领袖」,是愚蠢和堕落的表现。同时以「跳梁小丑」形容黄之锋,指他惯于兴风作浪,但却是成不了大气候的卑鄙小人,呈现了黄之锋荒谬无赖的形象。

  框架之二是指黄之锋为汉奸。《文汇报》中的黄之锋勾结外国势力,反中乱港,意图令香港社会变得混乱。标题如「『真兄弟』爆屡会美国官员」、「美国如何操控黄之锋成为『雨伞革命』的烂头卒?」、「黄之锋『美国背景』大起底 外部势力三年前看中 多管齐下捧成『政治新星』」等。黄之锋登上《时代杂志》封面、《财富》五十伟大领袖等,被塑造为有居心,也是美国刻意安排的:「美媒吹捧黄之锋居心叵测」、「《财富》吹捧黄之锋说明了什么?」

  《文汇报》的标题中多次使用「汉奸」等相关字词形容黄之锋,该报用了许多形容词如「挟洋自重」、「乞洋」等。除了用「汉奸」、「美国的马前卒」等比喻外,亦在占中清场时期中用上「钉在耻辱柱上的汉奸面孔」等句子,指黄之锋积极参与占中运动是耻辱,而且出卖国家。

  框架之三是指黄之锋为众叛亲离的领袖。《文汇报》的报导指众人因为黄之锋的骄横性格而离开他,甚至出卖背叛他。特别是提到黄之锋有份创立的「学民思潮」中的成员:「前『学民』成员 批黄之锋博出位」、「黄之锋排除异己 『学民』堕落成『政棍』」、「调查报道 「学民」搞专制频内斗 黄之锋骄横跋扈 资金来源备受质疑」、「黄之锋神憎鬼厌」等。同时亦试图呈现他希望独揽大权的形象,指他在组织里「排除异己」、「骄横跋扈」,导致盟友离他而去。


特别事件:获奖及遇袭

  黄之锋有四件特别事件值得留意:2014年10月登上《时代杂志》封面、2014年12月成为法新社十大人物、2015年3月登上《财富》五十伟大领袖、2015年6月与女友一起在旺角被一对男女袭击。前三起事件可归纳成同一类别,即获得外国媒体的殊荣。三份报章又如何报导论述这些事件?

  有关获得外国媒体殊荣的报导,《苹果日报》的标题是「黄之锋膺法新社十大人物」、「《财富》全球五十伟大领袖 黄之锋完胜梁振英」。《苹果日报》认为此事可证明黄之锋完全胜过香港特首梁振英,是个出色的领袖。《财富》全球五十伟大领袖中梁振英没有上榜,成为了《苹果日报》的报导重点,符合黄之锋「如此年轻已经成为出色领袖」的「民意领袖」框架。

  《明报》的标题是「黄之锋登《时代》杂志    汤镇业:一看就是个汉奸脸」、「《财富》全球杰出领袖黄之锋排第十」。《明报》报导了黄之锋登上《时代杂志》的新闻,但同时引述他人对黄之锋的负面批评,一个正面讯息配上一个反对的声音,反映开始有不同声音质疑黄之锋的能力和背后动机,符合在「占中时期」中后期的时候,《明报》呈现的形象「被质疑的领袖」。

  《文汇报》的标题是「美媒吹捧黄之锋居心叵测」、「《财富》吹捧黄之锋说明了什么?」《文汇报》将此事塑造成美媒别有用心,无论是《时代杂志》还是《财富》也是故意要吹捧黄之锋,并不是因为黄之锋有实力。这个论调配合了《文汇报》塑造黄之锋「汉奸」的形象框架,符合了「他和美国有密切连系」的描述。

  有关黄之锋与女友遇袭事件,《苹果日报》的标题是「黄之锋遇袭案 警缉廿岁四眼男    黄:料针对政治立场」、「黎栋国称查黄之锋遇袭」、「热心人到街站护黄之锋」。《苹果日报》连续三天都有跟进报导这件事,贯彻五个时期内黄之锋经常被害,又有很多市民支持的「民意领袖」形象。

  《明报》的标题是「黄之锋与女友街头遇袭」、「黄之锋入厂医生以为畀差人打」、「黄之锋遇袭:心寒但不放弃」。《明报》的报导引用了医生以为是警察打黄之锋的想法,反映当时社会上对警察的印象。而对于黄之锋的说话「心寒但不放弃」则显示了他的决心和毅力,但与《明报》在该时段的一般新闻所呈现黄之锋受民意质疑的形象并不吻合,这显示该报也有些报道倾向支持黄之锋。

  《文汇报》的标题是「黄之锋遇袭苦肉计谷「七一」游行?」、「黄之锋与女友报称拍拖遇袭」。《文汇报》的论述符合「无赖」的形象,不同上面两份报纸直接讲述黄之锋「受袭」。《文汇报》是以黄之锋「报称受袭」为题,显示对于黄之锋的说话半信半疑,并有机会只是「谷七一游行的苦肉计」,符合了「跳梁小丑」兴风作浪的比喻。


结论:三报各有立场和做法

  客观公正是大家都认同为「好新闻」的原则,但近年越来越多学者关注香港新闻媒体「归边」的情况。事实上新闻媒体很难没有自己的立场,本地和国际媒体也一样。尤其是香港的传媒要面对外间的商业和政治压力,报导时就不可能没有任何限制。

  过往有不少研究香港传媒政治立场的文献指出,《苹果日报》是泛民主派的坚定支持者;《明报》则较为中立,走中产及知识分子路线;而《文汇报》是直接反映北京立场和意见的官方传媒。

  今次研究所得的结果,符合上述三份报纸的一贯政治立场。《苹果日报》倾向赞扬社运人士,塑造黄之锋成为一个民意领袖。不过在报导的描述态度上却与一般观感有些出入。《苹果日报》描述黄之锋的标题有接近八成都是中性描述,只有约一成七是正面的。这个现象相信是和新闻报导倾向属中性有关,评论文章就会更有明显立场。

  相反,原本以为立场较为中立的《明报》却只有七成的报导是中性描述,比《苹果日报》的比例还要低,而有接近两成的报导是负面的。《明报》的标题较有倾向性,而且所塑造的黄之锋形象有前后期之分,由前期受人拥戴支持的社运战士,变成后期受人质疑的领袖,这些现象均值得注意。

  《文汇报》的报导几乎是一面倒偏向负面。本研究又发现,《文汇报》对黄之锋的负面描述并非单一化,而是有三个面向的论述,构成了颇为复杂的被批判形象。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中国传媒上的「奉劝」

钱钢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