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掌的艺术

2020-01-19

   2020年初,中国传媒的一道风景,是一批报刊上的奇文被网民曝光。比如,在一本科学学术期刊上,有人论「导师崇高,师娘优美」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35801.html),在一本金融学术期刊上,有主编10岁儿子的散文(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526433)。

  下面的怪事,发生在1月13日。

这是湖南省衡阳市的《衡阳晚报》,怪事发生在第15版上:

  右上角有篇奇文:《八次鼓掌八千万元》。文章不长,全文如下:

八次鼓掌八千万元   邓湘源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市新任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走马上任,深入基层调研,第一站就是当地党报报社。在实地走访、考察和听取了报社党委班子集体汇报后,这位部长在该社干部职工大会上发表了8分钟的即兴演讲。这个演讲,通「天线」、接「地气」,入情入理,扣人心弦,妙语连珠,妙趣横生,大大提振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精气神。其中,「什么是困难?困在家里就好难!」「什么是出路?走出去就有路!」「站位决定方位、思想决定出路、出手就要出彩、打造就要打赢」等妙语,赢得了全场8次经久不息的掌声、喝彩声。

  事后,通过新任部长的积极运作、争取,市财政一次性拨出8000万元支持报社发展。面对一些人问询,她动情地说,我的演讲,不一定是十分精彩,但他们每次鼓掌都是鼓在当口处、点子上。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他们文化厚重、文明素质极高,对这样的党报党媒不重视、不支持、不全力鼓励是肯定说不过去的!8次鼓掌赢得了8000万元支持,一方面说明了公关礼仪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也证明了鼓掌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极高深、最管用的行为艺术。

  分析鼓掌艺术的特质,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智。就是要求鼓掌者准确把握领导讲话的动情处,报以热烈掌声;二是勇。单位领导要勇于争先、带头鼓掌,营造热烈的气氛;三是快。领导话音未落或刚落,就要立即鼓掌,拖一秒或慢一拍,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四是诚。所有的掌声、喝彩声,都需要手随心动、发自肺腑,不需要刻意设计或矫揉造作,只需要自然自然纯自然,生态生态原生态,真诚真诚心真诚。

  生活中,常常听到朋友们诉苦,现在事难办、钱难赚,真不知道怎么办?其实很好办。「这难办,那难办,领导重视就好办」。怎样赢得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呢?方法千万个,学会鼓掌应是最快捷、最有效的之一。因为,领导也是人,而且是高人、贵人、决策人,他们更需要拥护、爱戴、支持和鼓励啊!不信?请试试看!


  初看此文的第一直觉:高级黑!文章的作者是在赞美那位女宣传部长吗?因为演讲得到党报下属的八次鼓掌,她就投桃报李,让财政拨出八千万元支持这家报社。这不是拿纳税人的钱开玩笑?

  然而,仔细检索作者的资料,发现这篇文章还真的不是说反话、恶搞,作者是真诚的。

  中国传媒上,报道领导人的讲话获得「雷鸣般的掌声」、「暴风雨般的掌声」、「XX次掌声」,司空见惯。上文作者显然是中共的「鼓掌研究专家」,他独具慧眼,看出「鼓掌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极高深、最管用的行为艺术」。他总结了「智」、「勇」、「快」、「诚」四字诀,要人们把握为领导鼓掌的时机,营造最佳氛围,「因为,领导也是人,而且是高人、贵人、决策人,他们更需要拥护、爱戴、支持和鼓励」(这句话让人想起19大后中央对宣传习总的统一提法「全党拥护,人民爱戴,……」)。

  文章的重点在这里:学会鼓掌,是获得领导重视、支持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

  作者邓湘源是谁?网上有介绍:

  原来,他是《衡阳晚报》的主管单位《衡阳日报》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他文中写到的「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是不是衡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呢?他没有写,但搜索结果显示,2019年12月之前,衡阳市的宣传部长的确是一位女性,叫刘丽华,2020年将出任益阳市政协主席。

  这也就是说,以邓湘源先生「市党报纪委书记」这一身份,去「黑」报社的顶头上司宣传部长,不太可能。而且他是「中国演讲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这位演讲专家,应该是在认真研究演讲和鼓掌的关系。

  他的真诚论述,倒是生动揭示了当今中国的官场生态和传媒生态:

  其一,党有钱,真有钱!

  其二,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诸多报纸和顶头上司宣传部之间的博弈关系已不复存在。今天还有谁能像当年《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那样和宣传部做抗争?「党报姓党」的今天,许多媒体人,正在研究鼓掌的艺术。

  其三,中共官员之间,早已没有改革开放初期曾有过的平等、民主的关系。如今上下级之间,是一种「鼓掌」和「听鼓掌」的关系。君王耳畔,掌声如仙乐。把手掌拍得发红疼痛的人眼里,掌声可以换来金钱,换来提升,换来各种利益。

  其四,领导人疑神疑鬼说「高级黑」,其实搞阴谋的人不知在哪里,真心以丑为美的人倒不少。近年,价值紊乱,许多中共词典里的负面词语如「定于一尊」、「贵族气质」成了正面词语,文革后曾被清扫过的个人崇拜、吹吹拍拍习气死灰复燃。此风何来?古语云: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唉,今夕何夕啊。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中国式公关」

刘书贤
2021-03-31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中国传媒上的「奉劝」

钱钢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