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互联网的新宠儿

2005-06-14
博客网站及参与人数皆与日俱增。
互联网的出现衍生出各式各样的沟通工具。继电子邮件(E-mail)、报告板(Bulletin Board)、即时通讯(IM)后,博客(Blog)成为互联网中的新宠儿。 

博客何时出现众说纷纭,但大部份人都以博客软件的推出来界定博客的发展时间。博客软件于一九九九年由Pyra实验室推出,至今博客只有六年的历史,然而全球博客人数与日俱增。去年七月Technorati记录得全球有三百万名博客用户,今年三月博客人数已升至七百八十万。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增幅超过一倍。

博客这个词汇去年更是韦伯字典(Merrian-Webster)最多人查阅名词之冠,可见博客这个新兴的沟通工具在互联网世界中越来越多人认识及使用。有见及此,很多互联网的大企业亦纷纷推出博客服务供客户使用。二零零二年Google收购Blogger.com;后雅虎(Yahoo!)推出 Yahoo! 360;微软 (Microsoft)去年亦推出 MSN Spaces,短短一个月的时间, MSN Spaces在全球便有超过一百五十万人登记为博客用户。

博客以多形态出现

最初,博客常以个人日记的形式出现。但时至今日,博客的形式已超乎了记录个人生活锁事或感想。现时博客以多方面的形态出现:一些博客用户把它作为一个意见交流的平台,提出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其他对这问题有兴趣的博客使用者则会就此回应。有些则报导非主流的新闻,其间更对有关报导作出评论。部份博客用者更把它变为出版个人作品的渠道, 让志同道合的博客用者成为自己的读者群。而且博客不单以个人形式出现,它更可以是团体机构。一些机构便有自己的博客平台,透过密码限制进入,从而使公司的员工能利用博客来作为工作上沟通的工具,甚至作为知识管理(例如:K-Blog, Knowledge Weblog)。一些企业亦为客户建立博客平台,来拉近与顾客的距离,透过博客去获知顾客对其产品的意见。

结集壮大力量

无疑博客给予我们自由发表言论的空间,其即时、互动、灵活、无边界的特点令博客有很大的发展动力。用家只需按下传送按钮,他的意见、作品便会即时在互联网上出现,供全球人士观看。作品能面世与否不再操纵在发行商手上,创作人无需再等待出版商的青睐,或者发行时间的规限,只要你肯作出行动,你的意见作品随时随地可以刊载在博客上。「有麝自然香」便成为了博客的金句。博客可以说是一个真正体现言论自由民主的工具。

也许有些人会批评博客只是一个说说罢了的东西,纯粹你说一句、我讲一句的清谈节目。然而,正如一个博客的解说:「如果只有一个人看,那就是日记;如果有几十个人看,那是和朋友分享;如果有几百人看,那就是一种影响力;如果有几千个人看,那就是一个媒体。」当然,不可抹杀部份博客只是作为个人意见发表的工具,或者和朋友在空中联谊的途径,但也不可小看一些博客所产生的影响力及其对社会的作用。

互联网可以触及的层面是全世界,但其覆盖面之广不等于它是一种以所有人为对象的媒体。在互联网中出现的博客亦有同样的特质。博客讲求的是针对性的读者群,它无需要去把所有互联网的用户视为目标对象,而是要把有共同兴趣的人成为自己的针对对象。在这圈子内产生影响力,再而推展至其他层面,形成一股强而有力的力量。

媒体一向都是由大企业所控制,受众者是被动。博客的发展将会改变了媒体这个现状。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可以发展成为媒体,而它的读者观众再不是「受众」(audience),而是参与其中主动性强的「大众」(public)。

百事可乐(PepsiCo)总裁Indra Nooyi 在哥伦比亚大学所发生的事件便充份显示了博客的威力。Indra Nooyi在大学毕业典礼上,以手指来比喻世界列强关系的演辞引起了博客的回响。部份博客对她以中指代表美国,尾指代表非洲等言论口诛笔伐。百事可乐在舆论压力下,刊登Indra Nooyi的文章,Indra Nooyi除对事件道歉,而且还对其演辞内容作出澄清。

又如去年互联网上一个汽车爱好者的网站上,一位网民讲述他无意间发现用一枝原子笔便可轻易弄开Krptonite 牌的U形汽车锁。未几,博客 Engadget 发放了一个短片,展示整个开锁的过程,其他的博客亦相继发表有关的评论。据Technorati指出,当时便约有一百八十万读者浏览有关Krptonite的报导,而且更引起了主流传媒机构《纽约时报》和美联社撰文报导,可见博客对主流传媒的影响。后来,Krptonite只好免费为客户更换所有问题锁。

发挥影响力

在世界发生灾难时,博客亦担当了重要的救援角色。在南亚海啸发生时,博客充份发挥其作用。博客不单发出援助呼吁,而且更实况记录灾民的情况。

部份博客写手更自发性地结集起来,形成一群协作公民新闻(Collaborative Citizen Journalism)博客。作为新闻工作者,他们除了如一般主流新闻媒体一样报导新闻,更会对主流媒体的新闻报导作检视和评论。当中具规模者如韩国的OhMyNews、三藩市的Bayosphere及维珍妮亚的WikiNews 和BackFence.com。 外界对这班博客新闻工作者渐趋重视。

博客的影响力亦伸延到政治新闻上。据 Harrias Interactive 今年三月的读者调查显示,在二千六百三十名网上成人受访者当中,有百份之四十四表示最少有一次曾阅读过博客的政治新闻。今年初美国白宫更准许博客加雷特.格提夫出席白宫每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可见美国政府对博客新闻的认受性。而美国的一些政府部门,亦已开始利用博客在互联网上传播消息。

良莠不齐的开放式媒体

然而,博客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媒体,无可否认当中会良莠不齐。除了文章的内容质素参差外,内容的可信性亦常常受人质疑。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博客来作出一些不负责任或恶意中伤别人的报导或评论。最近印度便出现假借该国女子网球好手隆尼娅.米尔扎名义在博客中出现,并且还谈及米尔扎的一些个人私隐,引起了广泛的评论。有见及此,印度政府正积极制订一些具体的法例监管在互联网上日益壮大的博客,并计划颁发官方资格许可证予一些获得认可的博客。

虽然博客的人数不断增加,并且渐受外界的重视,但现阶段博客仍处于一个探索期,大部份博客仍停留在记录、评论的写作功能。无论个人或者企业都在不同方向去寻找博客的潜力,试图扩大其覆盖的范围及寻找当中的商机。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中国传媒上的「奉劝」

钱钢
20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