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近期修订《户籍法》,要求全国户籍中所有以汉字书写的姓名都需要标注读音,而根据修订后的规定,汉字姓名只可以使用标准或广泛接受的读音。近年愈来愈多日本父母为子女改名时,用汉字自创读音,原意是为小朋友改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例如来自《比卡超》的「皮卡丘(Pikachu)」、品牌名「Naiki(Nike)」、宝石类「Daiya(钻石)」。
但这种做法已经在学校、医院及公共服务机构引起混乱,因为职员往往无法正确读出名字。同时,日本政府强调,标准读音的做法,将有助推进行政流程数码化。青山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荻原佑二(Yuji Ogihara)分析了1979至2018年间的日本改名趋势,发现婴儿独特名字的流行,是日本社会向个人主义转变的一部分。
这项新规并非日本独有,世界各地也有类似的命名限制。例如,瑞典要求名字不能冒犯,纽西兰禁止冗长或带有头衔的名字,德国则会拒绝会对儿童福祉造成危害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