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即将离开校园的毕业生:
你们好!
不知你们是否留意,上月 Chiikawa 在香港某商场举办的快闪店,吸引了大量粉丝通宵排队。开幕当日,甚至有工作人员要求未能回答 Chiikawa 相关问题的人离开,以确保排队的顾客是真正的粉丝。虽然这个做法显得有些「赶客」,但期间限定店依然天天爆满,许多商品更是在开店首日就被一扫而空。这一现象,反映了一个重要的经济趋势——IP产业的巨大潜力。所谓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在本文解作为知识产权或动漫角色的意思。
或许你们也注意到,身边许多朋友的背包上挂着 Labubu、Crybaby、飞天小女警等小公仔。这些漫画角色在年轻人之间大受欢迎,成为了一种身份的标签。而事实上,这种现象并非新鲜事。在我读中学的年代,男生迷恋高达,女生则喜欢叮当(现称为多啦A梦)或小甜甜,大家都愿意将辛辛苦苦存起来的零用钱花在模型、公仔或文具上。其实,二次元经济并不是全新的产物,而是一种随时代演变的消费模式。
所谓二次元经济,简单来说,就是以ACG(动画、卡通、游戏)为核心,基于内容IP衍生出大量周边商品,例如徽章、挂件、公仔、卡片、痛包等。这一产业在中国内地发展迅速。据统计,到明年,中国的二次元用户将超过5.2亿,市场规模将突破人民币3000亿元。更重要的是,这个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双位数增长,绝非昙花一现的热潮流。许多粉丝为了支持自己喜欢的角色或故事,会购买大量周边商品,甚至参加各类线下活动。在香港,我也很欣慰,特区政府在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亦有预留资源,支持文化和知识产权创造者和生产者,推动超过30个文化IP项目。
作为大学老师,我希望年轻人能好好把握这个黄金机会,因为香港当前的经济复苏步伐未如理想,许多行业缺乏增长动力,能为毕业生提供的机会可能也不如疫情前。以零售业为例,尽管访港旅客数量逐步回升,但零售业销售额仍然低迷,已连续12个月下跌。在我的课堂中,我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变则通,不变则穷」,过去20年,香港的零售业可以说是「点石成金」,业主和零售品牌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过做生意的思路。但如今,年轻消费者已不再一味依赖商场购物。他们的心态一半是这样的:「如果网上能买到需要的产品,为什么还要出门?」
然而,「有危则有机」。正因为市场与消费模式的改变,我认为,二次元产业的兴起为你们这一代年轻人带来了一个黄金机遇。作为新世代的你们,正是最了解这个市场需求的一群员工。如果我是商场或零售品牌的老板,我一定会希望通过你们多了解新世代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例如他们在二次元产业的消费力是否有变化?如何设计零售体验才能吸引他们「为爱买单」?这种现象,有学者称之为「情绪经济」,即消费者愿意为了支持自己喜欢的品牌、角色或故事而进行消费。
除了零售层面,ACG产业链中最具价值的无疑是IP。拥有一个受欢迎的IP,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持续不断的收入来源。其实,香港曾经拥有许多极具影响力的本地IP,例如陪伴我成长的《老夫子》,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麦兜》和《风云》,或者广受欢迎的 B.Duck。这些IP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更重要的是,香港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被寄予厚望,将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拥有超过8000万广东话使用者的庞大市场。这为本地IP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如果你不擅长插画创作,也毋需灰心,市场上仍然有其他途径可以参与二次元经济。例如内地的泡泡玛特(Pop Mart),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他们从香港设计师龙家升手中买断了 Labubu 系列,并通过盲盒营销和明星效应的推广策略,成功实现了巨额利润。仅在去年,Labubu 这个IP就为泡泡玛特带来了超过人民币30亿元的收入。这个例子证明,只要选对方向,二次元产业就能创造惊人的价值。
在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背景下,二次元产业带来的就业和创业机会自然大幅增加。但前提是,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为此,我提出三点建议,希望能帮助你们更好地把握这一机遇:
1. 寻找热门IP进行合作:我们可以在内地或海外寻找一些热门IP,与其进行短期合作,快速切入市场。
2. 培育本地原创IP:发展具有香港本土文化特色的角色与故事,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
3. 投资及商业化开发:从投资角度出发,寻找潜力的IP,通过收购和商业化运作,创造更多价值。
二次元产业说到底是一门生意,要成功,关键在于你们如何装备自己。即使机会摆在眼前,如果不懂得应用相关技能,也很难抓住它。
那么,你们需要学习什么?首先,你要掌握数字营销策略,因为再好的IP也需要通过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其次,你要懂得数据分析,利用有限的推广预算制定最有效的品牌策略。
此外,消费者心理学同样重要,这能帮助你与产品开发团队合作,设计出真正打动消费者的产品。再者,二次元产业高度依赖知识产权管理,你需要具备与内地或海外IP拥有者谈判合作的能力。
最后,活动策划与体验经济亦不可或缺,打造让消费者愿意「出街」的理由,为粉丝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甚至建立有情感价值的社群。
二次元经济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产业,而香港的未来,就掌握在你们手中。我希望你们勇敢追梦,为自己的未来,为香港的经济,创造更多可能性!
香港恒生大学商学院市场学系高级讲师
殷晖
2025年5月17日
主持人:公共事务组
致每一位女孩、少女、女士、妻子、妈妈:
传统经常将女性定位为贤淑、顺从的角色,不过随住社会不断进步,我们乐见两性同样拥有接受教育、拼搏事业和追求梦想的机会。我为越来越多女士勇于跳出既定框架,追求心中所想,感到十分骄傲。她们在各个领域中独当一面、发光发热,更加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其勇气和毅力,令未来充满更多可能。医学进步亦为我们带来日新月异的预防及诊治方案,令部分曾经被视为不治之症的疾病,亦可以被有效控制和管理,说是改写人类命运亦不为过。
大家还记得在二十几年前,打开电视时都会听过「我初恋情人就系我老公,无理由有我份」。这句耳熟能详的对白,是香港政府对年满25岁的女性,定期接受子宫颈癌普查的呼吁。为达到更理想的预防成效,卫生署于2019年将HPV疫苗纳入香港儿童免疫接种计划,为小学五、六年级的女童及早提供保护;随后更在2024年底开展疫苗补种计划,将保护扩展至更多适龄少女。不同持分者致力提高大众对子宫颈癌及HPV的认识,但当我回顾这些年的进步,我却感到沉重。尽管医学技术日新月异,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却在近十年间不跌反升,努力似乎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这让我不得不思考: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翻查卫生署资料,平均每日都有女性被诊断出子宫颈癌,更令人心碎的是,每两至三日就有一位女性因此离世。看似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悲伤与失落。试想像一下,假如子宫颈癌无情地带走了你生命中的她,那个芳华正茂,正准备见识世界的女儿、那个苦口婆心劝告的妻子、那个一同经历过风风雨雨,共享喜怒哀乐的亲姊妹,又或是无所不谈的闺密;那些还未赶得及和她完成的事,还未赶得及向她表达的爱,将一一化为遗憾,成为心中永远的痛。
事实上,九成以上的子宫颈癌与HPV人类乳头瘤病毒有关,大多数人对这个隐形敌人认知尚浅,患者未必知道自己带有病毒。更令人担忧的是,HPV感染可演变成头颈癌,相关癌症的发病率近年持续上升。但值得庆幸的是,HPV相关癌症是目前少数可预防的癌症之一,既然悲剧可以避免,我们是否更应该及早行动,对抗HPV病毒呢?
虽然通往健康的路上充满挑战,但我们有幸与不少组织并肩同行,对抗癌症。在2017年,我与一众志同道合的医生和学者成立了「关注HPV联盟」,希望教育大众,推动HPV预防,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消除子宫颈癌」的愿景。对我们来说,坚守的不仅是一个岗位,更代表一份使命,一种责任。目前,接种HPV预防疫苗是预防子宫颈癌的第一道防线——HPV疫苗能够有效保护女性免受多种高危型HPV的感染,降低患癌风险。HPV主要经由性接触传播,而预防HPV只能够预防未曾感染过的HPV型号,因此适龄人士于未有性行为前接种是较佳时机。但大家未必知道的是,即使已经有性经验,接种疫苗仍然有助预防未接触过的HPV型号。
而定期进行子宫颈癌筛查,就是预防的第二步。子宫颈细胞由发生病变,到演变成子宫颈癌,可能需要几年或者更长时间。传统柏氏抹片能检查子宫颈细胞有否病变,而较新型的HPV病毒基因检验,灵敏度更高,能更早筛检出癌前病变及致癌的高危HPV类型;现在我们更有自行采样的选项,相对较少尴尬、不适,希望有助克服女士接受子宫颈癌筛查的障碍。
为对抗子宫颈癌,世卫提出了各国在2030年前实现的「90-70-90」目标:即是90%的少女在15岁前完成接种HPV疫苗、70%的女性在35岁前及45岁前各接受一次高效子宫颈癌筛查,以及90%患病女性能够接受治疗。香港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更多努力。作为「关注HPV联盟」的召集人,我深知这条路充满挑战。但每当看到更多女性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免于疾病的威胁,这就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切所需的资源:高效的HPV疫苗、先进的筛查技术、专业的医疗团队、完善的基础设施,政府及各团体的全力支持。距离目标只差最后一步,就是每一位女孩、每一位女性——主动接种疫苗及筛查。我衷心希望及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从今天开始携手分享和积极推广预防的重要性,保护自己和鼓励更多身边人及早采取行动,终有一日,我们将迎来一个没有子宫颈癌的未来,香港的女性不再因为子宫颈癌而受苦,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由今日起为自己、为家人、为未来每一代女性,筑起健康防线。
「关注HPV联盟」召集人
颜婉嫦教授
2025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