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香港市民:
大家好!
清晨五点,马料水的海风吹过吐露港。我独坐在香港中文大学霍英东遥感科学馆的落地窗前,天色微亮,远山与夜色交叠。脑海又浮现去年九月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观礼平台的瞬间——倒数声响,一道火焰撕开云层,「香港青年科创号」昂首升空。这是香港政府资助的第一颗卫星。由香港中文大学跨学科团队,包括学生和教授设计、开发和应用。那束光不只照亮黄海,也替香港青年与浩瀚宇宙牵起一条航道,而我有幸在连理岛见证梦想点火。
三十多年前,我带着地理学的好奇离开沙田,赴美深造,后在俄亥俄州立与伊利诺大学耕耘教研。多年来收获掌声亦收获提醒:科研的终点不在论文,而在回馈土地、启迪人心。2019 年,我回到母校主持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2023 年接任崇基学院院长。从城市健康遥感到全球变迁,我始终坚信:仰望星空,是为了更好守护人间。
回港后,我见证本地创科版图迅速扩展——河套区创科园、新田科技城相继动工;多所大学与企业携手打造微卫星实验阵列。星辰,正悄悄融入这座城市的日常。未来的十年,或许决定于我们能否把这份仰望,转化为扎根研究、开放合作与包容共识。每当夜深人静,我走过中文大学的百万大道,抬头望见北斗星闪耀,心里默念:那些微光也在守望着香港的潮起潮落。
放眼 2025年,太空产业既有机遇亦有挑战。全球太空赛道释放三股动能:其一,低轨宽带星座覆盖海洋与偏远地区,连接成本不断下降;其二,极端气候频发催生精准观测需求,高分辨率影像结合 AI 逐步进入保险、粮食及碳市场;其三,在轨维护与 3D 列印结构件突破,预计 2030 年相关市场规模可达六百亿美元。对香港而言,结合国际金融、保险与法律服务优势,有望在资本与规则环节占据重要位置。同时,也浮现三道关口:第一,国际频轨申请竞争白热化,小型经济体面临资源缺少压力;第二,太空碎片持续增加,低轨环境需更高规格的避碰与除役方案;第三,卫星系统工程与软件定义卫星人才仍然不足,专业培训与跨域合作极待加速。机遇与挑战并存,正如真空箱内零下与高温的循环锻炼结构,也将锻炼香港的韧性与创造力。
香港中文大学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卫星星座来应对挑战。此外,我们拥有完整的卫星发射链(从发射、使用我们研究所独特的卫星接收站接收、处理到应用)。香港中文大学设有「航天科学与地球资讯学」2+2课程。学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学习两年,然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学习两年。该课程旨在培养新一代航空航天专业人才,涵盖从工程到应用科学的各个领域,旨在开发智慧城市、碳中和、紧急应变和低空经济等应用。
星空的价值,终归落在人心。当「香港青年科创号」越轨而过,每秒 7.5 公里的速度在夜幕留下无形轨迹,提醒我们:太空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而是下一段故事的开篇。亲爱的朋友,当你听到这封家书,或许正走在上班的路上,抬头只能看到钢筋水泥与霓虹招牌。但请记得,在几百公里外的轨道,有一颗写着「Hong Kong Youth」的卫星,正以每秒七点五公里的速度飞过你的头顶。那是一枚属于香港的微光,也是一个时代留给我们的邀请函:与其仰望,不如启程。愿我们携手,把香港塑造成连接太空与地球的枢纽,让星辰之光照亮我们平凡的每一日。
中大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卓敏地理学讲座教授、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
关美宝
2025年5月3日
主持人:公共事务组
致每一位女孩、少女、女士、妻子、妈妈:
传统经常将女性定位为贤淑、顺从的角色,不过随住社会不断进步,我们乐见两性同样拥有接受教育、拼搏事业和追求梦想的机会。我为越来越多女士勇于跳出既定框架,追求心中所想,感到十分骄傲。她们在各个领域中独当一面、发光发热,更加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其勇气和毅力,令未来充满更多可能。医学进步亦为我们带来日新月异的预防及诊治方案,令部分曾经被视为不治之症的疾病,亦可以被有效控制和管理,说是改写人类命运亦不为过。
大家还记得在二十几年前,打开电视时都会听过「我初恋情人就系我老公,无理由有我份」。这句耳熟能详的对白,是香港政府对年满25岁的女性,定期接受子宫颈癌普查的呼吁。为达到更理想的预防成效,卫生署于2019年将HPV疫苗纳入香港儿童免疫接种计划,为小学五、六年级的女童及早提供保护;随后更在2024年底开展疫苗补种计划,将保护扩展至更多适龄少女。不同持分者致力提高大众对子宫颈癌及HPV的认识,但当我回顾这些年的进步,我却感到沉重。尽管医学技术日新月异,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却在近十年间不跌反升,努力似乎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这让我不得不思考: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翻查卫生署资料,平均每日都有女性被诊断出子宫颈癌,更令人心碎的是,每两至三日就有一位女性因此离世。看似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悲伤与失落。试想像一下,假如子宫颈癌无情地带走了你生命中的她,那个芳华正茂,正准备见识世界的女儿、那个苦口婆心劝告的妻子、那个一同经历过风风雨雨,共享喜怒哀乐的亲姊妹,又或是无所不谈的闺密;那些还未赶得及和她完成的事,还未赶得及向她表达的爱,将一一化为遗憾,成为心中永远的痛。
事实上,九成以上的子宫颈癌与HPV人类乳头瘤病毒有关,大多数人对这个隐形敌人认知尚浅,患者未必知道自己带有病毒。更令人担忧的是,HPV感染可演变成头颈癌,相关癌症的发病率近年持续上升。但值得庆幸的是,HPV相关癌症是目前少数可预防的癌症之一,既然悲剧可以避免,我们是否更应该及早行动,对抗HPV病毒呢?
虽然通往健康的路上充满挑战,但我们有幸与不少组织并肩同行,对抗癌症。在2017年,我与一众志同道合的医生和学者成立了「关注HPV联盟」,希望教育大众,推动HPV预防,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消除子宫颈癌」的愿景。对我们来说,坚守的不仅是一个岗位,更代表一份使命,一种责任。目前,接种HPV预防疫苗是预防子宫颈癌的第一道防线——HPV疫苗能够有效保护女性免受多种高危型HPV的感染,降低患癌风险。HPV主要经由性接触传播,而预防HPV只能够预防未曾感染过的HPV型号,因此适龄人士于未有性行为前接种是较佳时机。但大家未必知道的是,即使已经有性经验,接种疫苗仍然有助预防未接触过的HPV型号。
而定期进行子宫颈癌筛查,就是预防的第二步。子宫颈细胞由发生病变,到演变成子宫颈癌,可能需要几年或者更长时间。传统柏氏抹片能检查子宫颈细胞有否病变,而较新型的HPV病毒基因检验,灵敏度更高,能更早筛检出癌前病变及致癌的高危HPV类型;现在我们更有自行采样的选项,相对较少尴尬、不适,希望有助克服女士接受子宫颈癌筛查的障碍。
为对抗子宫颈癌,世卫提出了各国在2030年前实现的「90-70-90」目标:即是90%的少女在15岁前完成接种HPV疫苗、70%的女性在35岁前及45岁前各接受一次高效子宫颈癌筛查,以及90%患病女性能够接受治疗。香港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更多努力。作为「关注HPV联盟」的召集人,我深知这条路充满挑战。但每当看到更多女性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免于疾病的威胁,这就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切所需的资源:高效的HPV疫苗、先进的筛查技术、专业的医疗团队、完善的基础设施,政府及各团体的全力支持。距离目标只差最后一步,就是每一位女孩、每一位女性——主动接种疫苗及筛查。我衷心希望及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从今天开始携手分享和积极推广预防的重要性,保护自己和鼓励更多身边人及早采取行动,终有一日,我们将迎来一个没有子宫颈癌的未来,香港的女性不再因为子宫颈癌而受苦,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由今日起为自己、为家人、为未来每一代女性,筑起健康防线。
「关注HPV联盟」召集人
颜婉嫦教授
2025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