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教授萧杰恒
「我是萧杰恒,现任香港理工大学医疗及资讯学系教授,同时是英国皇家病理科医学院院士。我专注研究传染病的分子诊断学及分子流行病学。」
萧杰恒教授表示,人类与动物的健康相互依存,并与所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健康息息相关,这个概念称为「健康一体」。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过去十年中,人类病原体中至少61%属人畜共患,既会感染人类亦会感染动物,占新兴疾病病原体的75%。最近,美国出现H5N1禽流感感染人类个案,基因排序显示该病毒株在很多地方出现突变,突变增加了这种禽流感病毒适应人体的能力,同时一些常见于食物链的病原体,如沙门氏菌、弯曲菌或大肠杆菌,其多重抗药性比例正在上升,甚至逐渐演变为超级细菌。过往超级细菌只会在医院出现,但原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亦慢慢地开始出现,这些演变使原本仅存在于动物和环境中的微生物,慢慢开始直接威胁人类健康,什么可能引发下一次大流行。」
正因为这个原因,萧杰恒教授的团队其中一个工作重点,是建立一个更完善的病原体基因监测网络。
「除了定期在医院收集呼吸道感染样本或多重抗药性细菌进行基因分析之外,现时我们还与政府部门和动物机构合作,收集受感染的动物样本、鲜肉、加工食品、饮用水和污水样本进行基因分析。当在环境或动物样本中发现病原体时,我们会与医院感染个案进行基因比对。 我们希望建立完整的健康一体病原体基因监测网络,透过监测各类型病原体在人类、动物和环境中的演变,去评估它们在社区传播的风险。 我们希望及早在它演变为一个大流行的病原体之前作充足准备,协助香港政府或全球防止下一波大流行的发生。」
萧教授寄语,作为医疗领域的科学家,进行研究目的不仅是发表论文,更要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保障大众健康。
「当自己研究结果有助解决公共卫生危机,我们必须要勇敢地与政府部门保持沟通,但提出问题的同时,也需要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如何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 我们进行研究时不可只待在实验室,更要深入社区,了解市民的日常生活习惯。 2022年秋冬期间,深水埗爆发类鼻疽疫情,我们通过基因测序,发现当地居民感染了一种新型类鼻疽伯克氏菌,这种细菌在其他地区并未出现。我们在深水埗附近进行大规模环境采样,经过两年调查,最终确定该细菌是在台风或暴雨期间,经由雨水通过各种排水渠道传播到社区。我们发现民众不只会身在户外,原来也会饮用溪涧水,这些也会导致传播,这些是重要的流行病学数据,往往是能揭示传染病传播关键的重要线索。 因此,我们需要走出象牙塔,走进社区,让研究更加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