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澳洲工作假期:基层生活体验2014-05-06
- 澳洲工作假期:打招呼2014-04-29
- 澳洲工作假期:一个人的生活经验2014-04-22
- 澳洲工作假期:每个机会都是十字路口2014-04-15
- 澳洲工作假期:跟陌生人共住2014-04-08
2014-04-22
Kenneth享受着在外国一个人的生活, 除了更容易认识新朋友, 也可以训练独立, 让自己成长及段练胆量。
(文章由被访者提供)
与德国女生晚餐
来了二十多天,终于有机会和外国人出外活动。虽然之前也和台湾女生去逛Blue Mountains和看除夕烟花,然而跟「外国人」却只属首次。
在这里每当遇到新认识的人,首两条问题总是:“What is your name?”, “Where did you come from?”也许后者发问得更早。在香港,我们不会常常把「国籍」挂在嘴边(除了那洗脑广告外),但在这里国籍却成为必然的开场白。我向来喜欢世界大同,认为人与人之间不应有太多界线和分类。因此,对于自己经常发问的:「你从那里来?」我自觉有点不解。知道了又如何?怎么我又认为跟外国人活动较和台湾人的「特别」呢?
回到餐厅里,德国女生Eva与Eveline都是很nice,我们谈得投契,原来大家的职业也是对人服务,而且年纪相约,难道是物以类聚?由于食品价格昂贵,4人只点了2人分量的菜(2主菜、2甜品、4杯啤酒)。听说外国人习惯各自点菜分别享用,因此我特别问清楚大家是否share。太多的文化差异,有时也得留神。
餐厅的贵价食品向来与backpackers缘悭,因此本晚埋单约AUD116,实不能说不「豪气」!你知道吗?最廉价的方包只需AUD1.09(650g,Coles与Woolworths有售),足够一个人3, 4餐的份量。而吃一顿麦当劳则约AUD6-9(约港币40多至60多元),唐人街的乾炒牛河也差不多(香港的可口得多),而啤酒则约AUD2-4一罐。若非她们邀请,我岂会到这里胡来。德国人推介的德国餐厅难道不值得一尝?也许她们也思乡吧。但她们(主要是Eva)却不大喜欢德国,说那里生活压力大、人们总爱投诉这投诉那,街上的人亦不如澳洲般友善(另一些德国人也如此说)。她说她并不爱国,只爱她的家人。这……也是不少香港人的写照吗?
晚膳后踱步回宿舍(约一小时),听她们这对好朋友斗嘴好不有趣。其实只要是朋友,和谁活动也一样高兴,只要我们都有交流……这就是答案?我总希望交流、见世面,由于我向来没有什么外国朋友,所以他/她们显得格外特别。唯这只属答案的一小部份吧。Hostel内什么国籍的人也可遇见,就如世界大同,国籍分野被模糊了。然而那一条「你从那里来?」,却把你我差异重新高举,我们尝试忘记界线生活在一起,但却每天念着德国、香港、台湾、韩国、英国……难道这是「和而不同」?
很吊诡。
后记:
其实西人也是普通人,没有高人一等,亚洲人实在不应妄自菲薄。而现在多了外国朋友,更明白什么是「和而不同」。文化差异难以避免,但我们应该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