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书目
不测之风云
香港属于亚热带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为什么世界各地的四季分野有所不同?究竟是什么在主宰四季的更替?原来地理位置、海陆分布、物理现象都在影响着气候的变化。天气变化多端,充满奥妙,气象这回事好像很难理解,但透过文字浅白,文图互配的绘本,我们就能洞悉背后的运作原理,甚至领悟到观察气象的乐趣。
《环保身开始》- 消废新气候 (2020)
气候变化或者是一个警号,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生活方式。随着消费主义的兴起,香港的垃圾量亦相应大幅增加,远比人口的增长为多。要成功减废,除了传统「回收、焚化、堆填」的垃圾处理模式,减少浪费、重新使用将会是全新方向。只要大家多行一步,身体力行去改变既有的习惯,生活中无论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可以减少浪费,避免制造垃圾。
《日常8点半》— 炎热天气、雨量及风季之气候影响 (2019)
全球暖化问题日趋严重,我们可以如何从生活做起,减少碳排放?
《左右红蓝绿》 - 全球气候变化与香港未来 (2019)
研究显示如果要将全球升温控制在摄氏1.5度之内,2030年的碳排放量必须大幅减少45%,到2050年更要达至零排放,全球只有黄金11年抑制暖化。
《左右红蓝绿》 - 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成果与反思 (2019)
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议》设立了减排的框架,2018年于波兰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则探讨执行细节,当中突显了各国之间的角力。
《十万八千里》 - 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波兰召开 (2018)
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波兰召开,其中一些国家提出具体的问题,如:对抗气候变化的经费从何而来?已受影响的海岛国可以获得什么支援……
《天圆地方》 - 气候公义浅谈 (2018)
《京都议定书》中提到减排是各国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共同在于大气层是无分界限的,至于责任则有程度上的不同。究竟香港应负上什么责任?
《天圆地方》 - 香港四季的天气 (2018)
香港的天气四季分明,但为什么会有四季的呢?原来是因为地轴倾斜……
《开卷乐》- 谈方志刚《天气其实不难懂》(2017)
此书作者乃是「地下天文台台长」,书中就本地气候提出不同问题,让读者动动脑筋,再一一回答。
《抱拥大自然》- 天气先生的气象世界 (一) (2016)
前天文台助理台长梁荣武教授在节目中分享天文台监测气象等工作的点滴。
《抱拥大自然》- 天气先生的气象世界 (二) (2016)
对应大亚湾核电厂的运作,天文台自1994年进行环境辐射监测计划,定期报告香港环境中的辐射水平,没料到这计划在福岛核事故中也能派上用场。
《抱拥大自然》- 香港四季天气现象 (上) (一) (2014)
春天来到,春雨绵绵,潮湿多雾,节目探讨春天的天气现象。
《抱拥大自然》- 香港四季天气现象 (上) (二) (2014)
夏日炎热,阳光普照,但雨水较多,本集节目探讨夏天的天气现象。
《抱拥大自然》- 香港四季天气现象 (下) (一) (2014)
台风、季候风等是如何形成的?台风「登陆」又代表什么?让我们来认识风的面貌。
《抱拥大自然》- 香港四季天气现象 (下) (二) (2014)
秋天乾燥、冬天寒冷,这些气候是如何形成的?本集节目探讨秋天和冬天的天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