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小学生眼中的社区》:听小嘴巴说广播剧 来趟社区大历险

节目推介
《小学生眼中的社区》:听小嘴巴说广播剧 来趟社区大历险

提起潘明珠老师,很多人都联想起其儿童文学作家、写作导师的身分。她确实常入学校教授写作班,促使她酝酿起制作CIBS节目《小学生眼中的社区》的灵感。

 

「写作的材料很多时来自生活,但和孩子们聊天,却发现他们对社区的认识很有限。」她曾在课上请荃湾区的同学们写写附近的社区,却发现——喔,没有去过三栋屋,也没去过南丰纱厂;荃湾未来会有什么发展,孩子们亦一窍不通。他们的生活只有上学、放学,活动范围较狭窄;加上近年疫情肆虐,家长不放心让孩子外出,更限制了他们踏足社区的机会。

 

「但我们都知道,无论是社会或是社区的发展,其实都仰赖儿童。」于是潘老师渐渐有了制作节目《小学生眼中的社区》的构想,希望引领更多儿童认识社区。「当他们认识不同地方的特色,就会愈来愈喜欢自己生活的环境,对香港整体未来发展都有益。」利用电台节目作为媒介,让孩子在疫情下用耳朵游览香港各区。
 

因为疫情,潘老师也多利用视像会议形式,和孩子就节目进行说明和讨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十三集节目请来十三间小学参与,孩子们在老师的教导下,一同思考、讨论、创作广播剧剧本,进行练习及录音,当中牵涉了社区及语文教育。而要创作与社区有关的故事,就要搜集大量资料,于是孩子能在其中深入社区:「像创作深水埗区的剧本时,有些同学来自低下层,住的是劏房;有的同学却是住在区内的新楼豪宅,只会逛商场附近一带,却从不知社区的另一面。」

 

当有同学跟她说,因为制作节目的关系,特地请妈妈带他走一趟鸭寮街,亲身感受未知的社区——潘老师觉得,这就是她制作节目的初衷。「感觉到他们在过程中经历了成长。即使未能深入、细致去说出自己感受,至少他们认识什么是广播剧,亦能在制作过程中享受,引起了参与和认识社区的兴趣。」

 

 

 

潘老师(中)很感恩在制作节目期间,不只学生们踊跃参与,亦得到学校校长及教职员的积极协助。(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事实上,其实孩子有很多想法,给他们机会就可以了。」与孩子相处日久,潘老师对儿童抱有极大信心。在筹备节目期间,她曾在圣诞节前叮嘱孩子,在假期要花时间写剧本;当同学们忙着去玩、期待着过圣诞,她却在平安夜收到其中一名同学的电邮。
 

「潘老师,可以请你看看这剧本吗?」那位小学生,不只在平安夜赶好了剧本,还已完成文字输入部分。那是一个关于大角咀的剧本,虽然原本想介绍的庙会因疫情而取消了,同学们遂转而介绍区内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讲及如何在其中推广阅读——「我很感动,因为我感受到他对认识社区以及创作的热情。」的确,只要细心聆听,就能从孩子们创作的剧本里,察觉到各样惊喜:他们感应到社区里的新旧对比,也有现实揉合虚构的情节桥段……故事里尽是充满童真与创意的社区观察。


从儿童文学作家,跨界到电台节目制作人,潘老师渴望培育儿童的一生志业,仍然不变。「现在是数码和电子化网络的时代,在自己房间里写作是一项活动,但亦可以开放一些,走出面向观众。」她相信文学与电台节目制作的核心,始终如一:「两者背后的重心是创作,只是可以有不同的平台,让内容可以立体化地呈现出来。」潘老师笑着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