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独特的文化色彩
最近从新闻得知,曾于1999 年接掌台北市文化局长的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快将出任文建会主委,成为台湾首任文化部部长。这则消息令我不期然回想起去年夏天,我与班中几位同学有幸跟随当时仍在香港担任访问学人的龙应台到台湾考察,先到台北参观了当地各重要的文化机构和场地,然后再到台东汇合其他人,视察当地如何保护和发展原居民的传统文化。虽然是走马看花,但也能察觉到台湾的文化,无论是艺术水平、教育理念、场地管理和文化遗产的保护,都很成熟。
在一个下着微微细雨的下午,我们一行六人前往老泉山,参观道艺合一的「优人神鼓」。1988年,刘若瑀继承波兰剧场大师果托夫斯基在山林中训练的方法,及注重去表演者的内外修练的理念,远离台北市的繁嚣,在僻静的老泉山创立「优人神鼓」;五年后,得到黄志群担任击鼓指导,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如太极、静坐和武术竽元素,奠定了剧团的训练和表演形式,并制作了多部艺术水平极高的作品,包括《听海之心》、《金刚心》和《禅武不二》,透过简洁的舞台,震动人心的鼓声,传达「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富禅意的境界。他们之所以能够到达艺术的高水平,除了因为有贯通中西的知识、敏锐的触觉和刻苦的训练外,更重要是他们怀着对艺术追求的纯祽心灵。我与工作人员和表演者交谈的时候,都被他们质朴的言行、宁静的心境和清澈的眼神触动。然后,听到他们背着大鼓,在破晓时份,步行到山上剧场训练,日复如是;这种恒心和毅力,更令人敬佩万分。
下山后,我们探访台湾另一位大师林怀民的「云门舞集」舞蹈教室。这,是非一般的教育中心;没有考试、没有分数、没有比赛,只有一张张快乐的笑脸和不知不觉间的蜕变。结合超过三十五年的舞蹈经验,林怀民创出「生活律动」教学系统,引导儿童创造属于自己的动作,每堂课「以静坐开始,以拥抱结束」,其间没有特定的课程,却是灵活多变、因材施教,目的是建立儿童的自信,并学习欣赏别人,培养乐意分享的性格。教室以绿色和白色为主,墙上画有由小蝌蚪逐渐成长为青蛙的过程。每间课室都设有一扇只可由外望向内的窗,让家长们了解学习的过程;而最后一堂课,更邀请父母参与其中,与小朋友一起感受舞动的乐趣。
台北的多个表演场地中,最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松寿路的「新舞台」。虽然没有国立中正文化中心的宏伟或是华山1914文创园区的活泼,但它却有一种亲和力。这是因为「新舞台」的管理和服务都十分细致体贴,例如有毛毡提供予寒冷的观众,也有供儿童使用的软垫,让坐椅能加高一点,另外,还设有透明的特别室,让有少许身体不适的人可坐在其中,继续欣赏演出。后台的化妆室宽敞明亮、设备齐全,有电视机转播前台的情况,而且还可以根据艺团的需要而改变所有摆设。「新舞台」引入了酒店管理的理念,让表演者和观众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台东的原居民拥有独特的文化色彩,而这些特色并没有因为城市发展而被淹没。我们沿着太平洋的海岸线,乘车前往比西里岸,欣赏宝抱鼓乐团(Paw Paw Drum)的演出。比西里岸文化中心是根据阿美族的传统建筑而兴建,除了是宝抱鼓乐团的表演场地,也是白守莲部落的集会中心。中心内有不少部落特色的摆设和食物,而且还有族人亲切的慰问。宝抱鼓乐团的一班年青男女,身穿部落服饰,将打渔的浮球改良成新式的非洲鼓,用最纯真的歌声和热炽的舞蹈,表达爱和希望。当我们离去的时候,这班年青人还追着车子,一边挥手,一边欢送我们。对于他们来说,快乐来得很简单。
上海市政府的支持
怀着快乐的心情,我们又再次踏上旅途,而目的地是上海。十月的上海,微微细雨,加上路旁的法式梧桐树,浓厚的文化气息,感觉份外迷人。在台北有不少的文创园区,而上海则有红坊和八号桥。
2005年初,在上海市政府的带领下,建设了一个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红坊。红坊是改造废弃的厂房,建成一个独特的艺术空间,内设有展览厅、雕塑广场、创意商务区和休闲区域等。在红坊内还有杨明洁创立的设计工作室和知名服装设计师吉承的设计工作室等。同时,红坊曾举行过不少大型的时尚活动,如新车发布会。在这个辽阔的区域内,不时还会见到具特色的雕塑。红坊结合了商业和艺术的元素,亦把本来被废弃的厂房,重新加工整理,成为一个具活力的雕塑艺术中心。其实,在国际上,早已有「历史建筑再利用」的观念,也有相当成熟的法律来规范历史建筑的开发;如在法国,便有专门的「历史建筑再利用」的建筑师执照,而巴黎的左岸贝西区便是其中一个城市再生的项目。
离开红坊后,我们一行人乘车前往位于建国中路的8号桥。8号桥的命名别具心思;每座建筑物都有天桥相连,也喻意是连接国内和国外、文化沟通的桥梁。园区以便宜的价钱租出用地予不同的机构和艺术家们,而且还会按着用户的需要而灵活地作出调整。8号桥既保留了旧厂房的砖墙和纵横的管道,另外,还有新的建设,如室内的小花园,作为休憩的空间。在8号桥内,举办过不少大型的活动,如悉尼皇家「澳」妙嘉年华、上海黄埔国际现代舞季开幕典礼,甚至有香港时尚品牌春夏时装发布会。租户中,便有著名电影导演吴思远的影视工作室。
在上海,我们还参观过不少独特的表演场地。其中一座是特别为表演音乐剧而兴建的上海文化广场。偌大的舞台分成三层:基本舞台下,设有冰台和水台,供不同形式的表演之用。而且,前台和后台皆是相等的面积,以方便场景的替换。后台的贵宾化妆室,更有如酒店的尊贵套房,内设有桑拿室和按摩池。另外,还有多个供不同表演艺术形式之用的排练室。上海给予我的印象是,只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他们便能在短时间内重建和兴建文化的硬件。
香港文化发展的期盼
香港的西九龙文化区在农历新年期间,举行了西九大戏棚。一连几日,戏棚内上演了多套热闹的粤剧,另外还由M+策划了多个与粤剧有关的现代艺术展览。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亦推出了发展的蓝图,由戏曲中心开始,各表演场地均会陆续被兴建。西九龙文化区是香港文化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我们更迈向国际化的重要阶梯。
台湾和上海之旅,燃点起我对香港文化发展的期盼。香港是一个中西文化汇合的地方,拥有独特的本土文化和国际的触觉,而且人才鼎盛。随着西九龙文化区的发展,政府对文化的重视,各艺团和艺术家们的努力,我们定能在互信的基础上,携手迈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