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媒体分进合击 竞合大众媒体

2013-05-15

  台湾新闻专业处境日益艰难。党同伐异、炒作八卦、置入行销,侵蚀专业根基;蔡衍明拥有的旺旺中时媒体集团要购并有线电视系统,黎智英一度决定将《苹果日报》、《壹周刊》、壹电视卖给蔡衍明等巨富,更引发媒体垄断疑虑。忧心新闻前景的公众,展开抢救专业行动,其中有数路人马计画筹募资金、创办新报来拨乱反正。

  我曾任报社编辑,现任大学新闻传播系教师,对媒体乱象痛心疾首,为此投入独立媒体运动,去年六月更和独媒同志共同发起独立媒体学院,培训具有独立精神的专业记者。独立媒体学院发起人敬佩筹办新报的勇气,但认为耗费钜资办报,恐将掉入与财团拚财力的窘境。

  我们几经讨论,决定另辟蹊径:先培训更多独立记者、育成更多独立媒体,再分进合击,聚合成独媒联盟,以群体力量挑战财团霸权。我们立即付诸行动,将原本非正式运作的独立媒体学院组织化,向政府申请成立正式的社团法人组织,同时开课培训新秀、募款育成新媒体,并且搭建独媒的对话和合作平台,一步步实践我们的愿景。

  独立媒体学院的愿景,来自我们这些发起人的实践经验,以及我们对独立媒体发展脉络的分析。

独立媒体 能量惊人
  独立媒体(independent media)—又称公民媒体(citizen media)、另类媒体(alternative media)—是独立于政经势力之外,为基层民众发声的媒介。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当大众媒体依附政经权贵、背弃社会责任,民众就会运用当时当地的简便工具,打造自己的媒体、发送草根的讯息,来对抗大众媒体、争取民主人权。在网路普及前,台湾民众用异议杂志、社运影带、地下电台来揭露真相;在网路普及后,用部落格、社交网站、网路影音平台等工具来传播讯息和观点。

  网路时代的独立媒体百家争鸣,包括团队媒体、个人媒体、聚合平台。团队媒体,如报导社运的《苦劳网》、深耕生态的《环境资讯中心》、监督灾后重建的《莫拉克独立新闻网》、聚焦农业的《上下游新闻市集》、重视媒体改革的《新头壳》、服务移民移工的《四方报》;个人媒体,如专注环保的朱淑娟、关怀弱势的江一豪、关注社运的郑国威、调查疫情的李惠仁、探讨教育的彭明辉、反对置入性行销的黄哲斌;聚合平台,如拥有近七千个部落格的《PeoPo公民新闻》,这些部落格大多是社会行动者和非营利组织创立。

  这些积极报导的团队媒体、个人媒体、聚合平台,以及更多即兴书写的网路写手,形成一个分进合击的独立媒体体系,在许多重大议题上填补大众媒体的疏漏、引导大众媒体的走向、抗衡大众媒体的观点,进而影响社会舆论、冲击政府决策。

  二○○七年台北县政府为了盖捷运,强令麻疯病友搬迁,二○一○年苗栗县政府为了扩大科学园区,强制征收农民土地,二○一二年台北市政府为了推动都市更新,强拆拒绝都更的民宅,大众媒体原本都漠视不报,直到独媒探讨、网民热议、民怨沸腾后,大众媒体才跟进报导、政府才正视异议。

  二○一○年《中国时报》记者黄哲斌辞职揭发政府收买媒体、置入行销的内幕,二○一一年独立记者李惠仁完成耗时六年的纪录片,揭露政府掩盖的禽流感疫情,绝大多数大众媒体也都视而不见、匿而不报,黄哲斌、李惠仁藉由网路和独立媒体突破封锁,拆穿谎言、形成舆论,才迫使立法院修法禁止政府置入行销、农委会承认确有疫情。

  二○一一年,马英九总统宣布不支持国光石化到彰化建厂,独立媒体也扮演重要角色。早在二○○八年二月,朱淑娟就开始报导国光石化设厂争议,成为反对运动资讯来源,《环境资讯中心》、《新头壳》也加入报导行列;他们的报导与各界抗争力量相加相乘,终于迫使这个投资规模六千多亿台币的开发案喊停。

  独立媒体,不仅影响力日增,也赢得越来越多专业肯定。《苦劳网》、《环境资讯中心》、《四方报》先后赢得卓越新闻奖的社会公器奖,《莫拉克独立新闻网》赢得云豹新闻奖的评审团奖、《上下游新闻市集》赢得学学奖的影响力奖;黄哲斌荣获思恒奖、李惠仁赢得卓越新闻奖调查报导奖、朱淑娟更在二○一一年一人独得卓越新闻奖和曾虚白公共服务奖三大奖项。

  这些奖项和事功证明,独立媒体规模虽小,但传播能量惊人。而且,独立媒体仰赖的是热情、专业,而非资金、设备,只要有心就能投入、只要有足以温饱的收入就能持续营运。独立媒体学院因此认为,与其耗费钜资创办新报,不如以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的经费来培养独立记者、育成独立媒体。

培育新秀 整合战力
  独立媒体学院发起人包括上述个人媒体朱淑娟、黄哲斌,团队媒体《上下游新闻市集》成员冯小非、汪文豪,与独立媒体密切合作的公共电视制作人柯金源、于立平,以及参与创办《莫拉克独立新闻网》的我。我们的实践经验,见证了独立媒体的能量,也反思独立媒体的不足。

  我们意识到,台湾独立媒体尽管日受肯定但仍有四点局限:首先,发展不够全面,在环境、农业、劳工等领域卓然有成,但在政治、经济、医药、体育等领域却缺乏耕耘;其次,欠缺教育机制,独立记者难以得到培训和进修机会;第三,欠缺经费福利,难以支撑独立记者长期奋斗,甚至连基本的劳健保都成问题;第四,欠缺协调整合,战力分散,难以相加相乘。

  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团队伸出援手、协助独立媒体健全发展。二○○七年成立的《PeoPo公民新闻》平台长期在台湾各地举办工作坊,并在网站上提供入门教材;二○一一年底创办的《weReport调查报导公众委制平台》,让独立记者能藉此平台向公众募资,取得采访报导所需经费;二○一二年台湾新闻记者协会成立姊妹组织新闻从业人员职业工会,为包含独立记者在内的所有新闻工作者争取劳动权益。

  独立媒体学院不重复上述团队在做的事,转而投入与他们互补的工作。PeoPo偏重初阶训练、weReport侧重个案募资、新闻从业人员职业工会服务所有记者而非针对独立记者,独立媒体学院因此将工作重心放在与他们互补的四个面向上:进阶教育训练、独媒社群对话、独媒创业育成、搭建整合平台。

一、进阶教育训练
  独立媒体学院的教学采师徒制,学员先上六至十二堂概论课,然后提报采访计画,接受业师三个月指导,完成并发表报导作品。去年六月第一次招生,培训廿五位环境和农业领域记者,今年三月第二次招生,开设环境、农业进阶课程,并且新开司法、财经、网路编辑课,每个领域招收二十至廿五人。未来计画每半年开课一次,逐步新增政治、医药、体育、科技、影视、国际新闻等课程,为更多领域培育新血。

  所有课程的老师和业师都是独立媒体人、具有独立精神的传统媒体记者、参与社会改革的学者;学员多数是非营利组织成员、社会运动参与者、新闻传播系所学生,也有几位是现职或离职的报章杂志记者。第一期学员在课程结束后,约有三分之一继续从事报导工作,其中一位赢得PeoPo公民新闻奖,更有一位加入《上下游新闻市集》成为全职的独立记者。

  此外,学院网站(http://www.indiemedia.tw)开辟「数位学堂」专区,将课程内容陆续上网,并且分享国内外有关独立媒体的教材和影片,提供学员和民众线上学习的机会。

二、独媒社群对话
  独立媒体学院除了培训新秀,也积极促进独媒工作者的相互认识和合作。

  独媒报导社会议题,却很少报导自己。学院网站因此开辟「独立媒体/人专访」专区,访谈老牌独立媒体《苦劳网》、《新头壳》,也采访新兴独立媒体《摄影之声》、《台湾社会事件信息图表》、《行南》、《铁道青年》,以及实地耕耘韩国新闻的新锐记者杨虔豪等人,让独立媒体人能够相互了解,进而合作。

  学院并且计画在今年六月举办「独立媒体高峰会」,邀集独媒负责人一起分享经验、探讨共同的问题和对策;未来,也将不定期举行相关对话活动。

三、独媒创业育成
  如前所述,台湾独立媒体在环境、农业、劳工等领域卓然有成,其他领域还有待发展。学院因此一面开课培训各领域独立记者,一面筹建独立媒体创业育成平台,希望协助更多新秀在尚待开发的领域创办媒体。

  独媒育成平台正在筹募资金、研拟办法,目前的规划是:每年举办一到两次公开征选,受理新创独立媒体提案申请,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评选,获选者每月给予台币五万元补助,原则上补助一年,最多延长半年,延长期补助减为三万元。资金补助外,学院也将提供独媒营运模式和网站建置的建议,帮助新独媒尽快站稳脚步。

四、搭建整合平台
  为了整合报导能量,独立媒体学院也计画建构独媒新闻平台,汇聚所有独媒的报导,就像Yahoo!新闻平台汇集传统媒体报导一样。

  独媒新闻平台计画分为三层,底层是各个独媒的专属频道,或连结到各独媒的网站;中间层将各个独媒的报导重新归类组合,例如分为政治、经济、人权、环境、农业等类;最高层聚焦报导,例如若有多个独媒同样报导强征农地事件,就将相关报导汇整成一个专题,并由学院邀请相关独立记者对此议题进行调查报导、深度分析。

既竞又合 共创新局
  独立媒体的发展,源自对大众媒体依附政商的不满、对新闻专业沉沦的忧虑,但独媒不必然与大众媒体对抗,反倒希望以自己开拓的新报导领域、新采写方法、新营运模式来引导大众媒体回归专业、再创新局。例如,朱淑娟旁听传统记者忽略的环境影响评估会议,发掘许多重大新闻,就引导传统记者跟进旁听。

  独立媒体也乐意成为大众媒体转型再生的合作伙伴。例如公共电视《我们的岛》节目长期和朱淑娟合制专题报导、《商业周刊》更曾邀请朱淑娟帮它撰写封面故事;再如Yahoo!奇摩新闻曾经转载《莫拉克独立新闻网》的报导,更将《环境资讯中心》和《新头壳》列为长期合作媒体;又如《天下杂志》网路版邀请黄哲斌和《四方报》总编辑张正开辟专栏;此外,《上下游新闻市集》揭发多数米粉不含米的调查报导,《联合新闻网》也在第一时间同步刊登。

  总之,独立媒体学院推动的分进合击策略,不只是独立媒体的分进合击,更是独立媒体与大众媒体的分进合击,期待独立媒体与大众媒体既竞争又合作,相辅相成、共存共荣,共同开创新闻专业的新局。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美国传媒参访考察随笔

陈易安
2016-08-10

Turkish Social Media and Its Impact on Democratization

Emrah Aydemir
Junhao Hong
201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