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媒体考察计划后记

2001-01-15

  能够到访美国参观各州的传媒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适逢在总统大选之际,更是一次难忘的体验!笔者今年获选参加由「美国全国电视艺术与科学学会国际议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elevision Arts and Sciences)举办的「佐治莫桑考察计划」(George Movshou Fellowship),前往明尼阿波斯、纽约及华盛顿的新闻媒体作三星期的探访。

抢新闻的事业

  今次美国总统大选,不论是地区或全国性媒体,均大洒金钱报道。选举当日,笔者在美国中部城市——明尼阿波斯,跟随地区电视台(KSTP)到当地共和党的集会。单是看全美五十个州中的一个城市的其中一个候选人集会,已见超过五个电视台在会场上作现场直播,摄影机也有十多部之多,可想而知,选举当日,全美媒介投放了多少资源及人力于这次被誉为选「世界总统」的选举。

  选举期间,全美的电视新闻网络,每日差不多花上近三份二的时间报道有关大选的新闻。最夸张的埸面是直播货车由棕榈滩(Palm Beach)运送重点的选票往嗒拉克西州(Tallahassee)的法庭。整个过程由直升机沿途拍摄,各电视网络由早到晚,每隔一段时间就直播货车的位置。但是为何要直播货车运送的过程呢?是恐怕有人会驾劫选票还是预计货车会出现爆呔意外呢?这就不得而知。更甚的是还有记者访问当年因怀疑谋杀妻子而在公路被警方追捕的美国足球明星及演员辛普森(O.J. Simpson)。原因是当年,他亦是同样被传媒利用直升机全程追踪拍摄的。一个原本完全与选举无关的人,竟然也因此被访问,谈谈他对这次「公路新闻」的感受!再加上先前误报选举结果,难怪当地的评论都指传媒在「创作」美国大选的闹剧中担当重要角色。新闻网络的竞争已去到踩钢线的位置。

不经媒介过滤的观点

  媒体竞争激烈,生产不少「味精新闻」。不过,对于一些不喜欢「加工制品」的美国观众仍然是有选择。

  笔者在华盛顿探访过当地一间提供公共事务节目的非牟利广播机构——C-SPAN。这间电视台的特点是制作的节目不作剪接,不加旁白及评论,务求观众可以收看到事件的全部及被访者不经媒介过滤的观点。例如,他们每日都会直播一些长达三、四小时的政治及学术性研讨会。他们所选择直播的论坛内容相当广泛。在选举期间,笔者就跟随他们制作一个有关选举如何影响美俄关系的直播。除了直播题材严肃的论坛,一些主题相对较窄的论坛,如:中学生如何看总统大选的论坛、传媒在选举中的角色等,他们也有作出直播。

C-SPAN生存空间

  C-SPAN成立初期,只是负责直播美国国会会议。现在已拥有三条电视频道及一条电台频道,并在业界建立了一个中立及超然的形象。而这间电视台的经费来自各间使用国会直播服务的有线电视网络。


C-SPAN的晨早电台电视直播节目,内容类似港台《还看天下》及《千禧年代》的加长版本。

  几乎所有非牟利广播机构都面对财政压力,C-SPAN亦不例外。C-SPAN没有任何政府的资助,亦没有广告,而有线电视网络亦是自由决定是否成为C-SPAN的会员。在美国商业电视竞争的环境下,C-SPAN要生存,唯有向公众证明它的社会及文化价值。近来,C-SPAN积极利用本身的媒体,开拓教育服务及社区发展服务。例如:与教育界合作,定期举办会议;与学校、教育工作者交流如何利用他们的节目作为教材。另外,他们亦提供实习机会给教师,让他们在暑假期间,在C-SPAN工作,共同参与制作多媒体教材。他们的做法除了可以让本身的节目再增值之外,亦可藉此培育新一代的观众。这一点,可能香港电台亦可作借镜。

重量级媒体

  笔者在纽约期间得到美国国家广播公司(ABC)新闻部的接待,逗留了两天,体验一下这间美国重量级媒体的风范。

  ABC的新闻部差不多占用整座大厦,单是为新闻节目及体育节目服务的美术设计部也有七十多人之多。在资料室工作的资料搜集员全部拥有硕士学历。搜集员主要的工作是为新闻部建立一个有系统的资料内维网(ABC Intranet),使记者第一时间得到所需的背景资料和有关的网站,方便他们作出更深入和多角度的报道。例如:大选前几天,小布殊突然被揭发隐瞒醉酒驾驶的案底,资料室的人员立即建立了一个有关的网站,让记者即时了解事件的始末、各州有关的法律、相关人士和团体的联络方法等。进入新闻网络年代,电视新闻的战况变得更激烈,媒体必须设法挖掘更多独家、深入的事实,还要比其他竞争者更快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利用网络作为后勤支援变得加倍重要。

  ABC除了有强大的后勤支援,主播彼德.詹宁斯PeterJennings的编采经验,以及对新闻事件的掌握仍然是留住观众的最佳保证。彼德.詹宁斯是全美知名度最高的新闻主播之一,他的风格是将即时新闻及深度分析放在一起。他在新闻报道中的说话,很多时亦会被其他媒体引述。不过,随着网络年代的来临,要保持一贯的领导地位,彼德.詹宁斯亦要追上潮流。现在,除了日常的工作,他每天也会利用电子邮件,为订阅了他的电子日记的观众详述当天新闻报道的流程及编采感受。

万能传媒人

  笔者今次美国之行最深印象是美国传媒工作者很多也是一身兼数职。除了ABC主播彼德.詹宁斯每天要多编写一篇电子日记外;在明尼阿波斯的地区电视台工作的新闻摄影师完成采访拍摄后,立即要化身为剪接师,把当日拍摄的片段剪成新闻故事,才算大功告成。

  此外,一间全国新闻通讯社(CONUS)的助理编导,在直播新闻节目时,要到录影厂,充当两部摄影机的摄影师,同时亦要兼任场务指导(Floor Manager)的工作。录影完毕,除了要处理日常的文字工作外,亦要懂得使用复杂的电脑器材,在影带控制室,向各地区电视网络收取或发放新闻片段。之后还兼顾影带管理员的工作,有系统地把影带片段的资料输入电脑。

  而前文提到的C-SPAN电视台,他们直播一些小型论坛时,派两名人员到现场,一名负责在天台设置发射器,接驳电线;另一名就在会场安装收音设备,当论坛进行时则负责拍摄,这个二人组合就足以应付一场用单机拍摄的简单直播。这种一人任数职的情况在地区网络或小型电视台尤其普遍。

  除了为减低成本外,这种转型,亦是顺应数码多媒介年代的来临:电子传媒与印刷传媒的融合改变传统的工作模范;科技的发达令一人兼数职的情况变得可行兼有效;同一报道需要制作几个不同的版本在不同的媒介平台上出现等趋势已经出现。要赶上媒体的新势头,现代传媒人唯有不断提升自己,以达致「周身刀,张张利」的境界!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美国传媒参访考察随笔

陈易安
2016-08-10

Turkish Social Media and Its Impact on Democratization

Emrah Aydemir
Junhao Hong
2015-07-16

The BBC: A British Success Story In Danger

Professor Robert Beveridge
2015-04-05

Renewing the BBC Royal Charter: A cause for concern?

Professor Robert Beveridge /
201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