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不断在变,澳门的媒介环境也不例外;回归后的数月内,便产生了不少有趣的变化。希望可以一个澳门人的角度,来分享一些看法。
「内忧外患」的澳门报业
澳门本身媒介市场的基本特点是「单一」,主要由报业构成,电子媒介并不发达。由附表一可得知,《澳门日报》占去大部份的澳门报业市场。而且只有这份有中方背景的大报在营运上不亏蚀,加上多份香港的报纸、周刊等,其他的本地报章都在艰辛地渡日子。
回归后在中文报业中广泛讨论的,便是《华澳日报》报社在一月十四日因涉及一宗劳资诉讼而被法院查封,现在因华澳日报有限公司清盘解散而停止出版。同业大多认为中文报业经济困难乃主因;他们认为在经济不景的情况下,该报纸才会在去年七月建议员工减薪,而导致有不接受建议者离职。现在该报于四月三日以《新华澳报》之名复刊,但没有任何社论或文章谈及复刊后的路向,似是给人一种一切依旧的感觉。
另一方面,《澳门时报》也因亏蚀而在三月初停止了其不足一年的运作。这份周报试刊初期也把部份资源投到网络版上,为中文报业添了些时代感及生气。
这次另一家报章的终结为中文报业前途添了些不明朗。似乎亦表明了网络报章暂时并未成为机构的收入来源之一。
回归后葡文日报中也起了些改变。一向被认为言论大胆的《今日澳门》,在回归前曾以全版广告的形式刊登了对来澳门采访回归的葡语记者的忠告,大意说别对所写的一切掉以轻心,在澳门是没有新闻自由的。在元旦后《今日澳门》即改版,加插了一版中文新闻、一版英文新闻,而报头也用葡、英、中印刷,且价格由原来的十元降低为八元。这个政策上的改变,暗示了其希望扩阔及争取更多不同读者群的策略。但中文版新闻及英文版新闻各占一版,而部份稿件颇有直接翻译的味道。而这项出版「三语」新闻的做法只维持个多月,这亦表示了报社人手不足、市场不广的事实。
政府资助传媒存疑虑
回归后,特区政府考虑到本地传媒工作者低薪的现况,提出计划除资助本地媒介机构及个人外,还考虑资助出外采访,亦考虑继续开办培训课程。在二月中,行政长官何厚铧在宴请中文传媒时,提及政府已初步订出协助传媒发展的政策,亦会与传媒就此作进一步沟通。
而对于政府计划资助传媒,有人担心会间接妨碍新闻自由。理由是特区政府打算资助的不是全部出外采访的新闻活动,而只是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官式访问其他国家时的新闻活动。受到资助出外采访的传媒会不会因此而「手软」或「自我审查」,放弃其为大众监察政府施政的功能,还有待观察研究。
随后,特首建议以政府首先把一笔资助的款项交予一个大家承认的基金会,再由该基金会分配资源。三月廿一日新闻局约见了澳门三个新闻团体(新闻工作者协会、澳门记者联会、澳门传媒工作者协会)负责人。最后新闻工作者协会得到行政长官的委托,负责有关的协调工作。该会并筹组了「促进报业发展基金会委员会」,但该基金会是否会照顾包括葡文媒体的澳门媒介市场,暂时也未有定案。在现时的意见收集阶段,新闻工作者协会和澳门记者联会已向其会员征集了意见,而澳门传媒工作者协会亦在四月召开了会员大会讨论此事,仍未有拟好建议书。
电子媒介市场雏型
一九九九年可算是电子传媒市场的转捩点。一九九九年五月,当时的澳葡当局批给由葡萄牙电讯及数名中国大陆投资者投资达五千万澳门元、十五年的澳门有线电视(TV Cabo Macau)专营合约。葡国电讯公司是澳门有线电视的大股东,占股份百份之四十五。澳门有线电视节目内容包括文化、教育、体育、新闻、旅游、音乐、儿童节目等等。在本年七月八日才正式启播,可观看到不同国家及地区近四十个频道。该公司初步以微波传送节目,但已计划在一至两年内发展宽频转播,至第二阶段则提供宽频上网服务。
澳门卫星电视在一九九九年六月廿二日启播,其总投资额达五千万澳门元,合约长十五年;内容以旅游节目、新闻为主。该台计划覆盖澳门、香港、大陆、台湾以及太平洋国家。但现在只有某大地产发展商旗下的物业才可接收。
即使在电子广播科技上有突破,由于刚起步、普及度低,还未能威胁到自八十年代初才运作、政府占有百份之五十点五股份的澳门广播电视有限公司(TDM或澳广视)的电视及电台广播。现在代表新韵有限公司的商人吴立胜已收购何鸿燊在澳广视的百份之十九点五股权,行政长官何厚铧在澳广视的百份之十五的股份则转让予信诚达有限公司。三月廿四日的葡文周报《句号报》则以「中方的影子」(Sombras Chinesas)为题报导有关澳广视股权转移的消息,并认为新股东跟中国利益有关,暗示了两新股东及中资的南光(集团)有限公司将共持百份之四十九点五股份。
澳门市民也可以接收到香港两大电视台的讯号,澳广视的电视节目便显得很不受欢迎。根据一项在一九九八年年底、由澳门广播电视有限公司及当时澳葡政府统计司所做的调查显示,百份之九十七被访者说有收看香港电视的习惯,而大部份人(百份之九十一)只收看澳广视的七点钟新闻。
在电台广播方面,停播超过十年的绿邨电台在本年三月廿二日复播,总部设于马会大楼四楼,覆盖面包括珠江三角洲、香港大部份地区和本澳地区。大股东是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占五成以上股份。节目有时事、音乐、体育以及直播赛狗。为延续中葡友好关系及考虑到回归后澳门仍有一定的葡语听众,在廿四小时的广播中,有八小时的葡文节目。
澳门媒介的使命感
即使本地市场营运环境对澳门的媒介生存不利,媒介仍未有对其社会责任:监督政府及对大众利益有关的事宜进行监察。先前闹得热烘烘的澳门发展与合作基金在回归前拨款五千万澳门元予葡萄牙佐治欧华利基金,《今日澳门》首先发出消息,澳门中文报章就此议题展开讨论跟进。接着特区政府除了要求澳门发展与合作基金提交报告外,还成立一个独立调查委员会对事件进行调查。这样除了表现传媒的监督及议题设定功能(Agenda-setting)外,还可能暗示了中文报章中,懂得葡语的、或十分关注在葡国跟澳门有关的消息的前线新闻工作者还不足够。
除了这个事件之外,还有之前立法会议员要求加薪的议案,也是因本澳媒介积极讨论,让澳门大众舆论形成,使加薪作罢。换一句话,澳门媒介并不是一面倒由澳门中文媒介主导,也不一定只花笔墨于社团消息而扮演着消极的传递讯息作用。
公共领域的发展
澳门的互联网发展起步较晚,在一九九五年澳门电讯才开始提供此等服务。澳门传媒上网的不多,中文日报现有两家(www.macaodaily.com及www.vakiodaily.com),葡文日报现有两家〈www.jtm.com.mo及www.macauhoje.ctm.net),仍运作的中文周报上网的有一家(www.sonpou.com.mo);而已停刊的《澳门时报》网站则作有限的运作,表明在不景气的环境下互联网的用处。而葡文周报仅有的《句号报》网站可惜已停止提供消息。澳门卫视亦只有其旅游台上网,但并不是作广播,只限于文字简介。澳门的电子媒介暂未有条件作网上广播。
踏入千禧多媒体资讯互动年代,互联网在媒介的运用,可打破地域及时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可以交换意见。但从澳门已上网报章网页的内容上看,只不过是其报刊内容的复制及重新包装,并没有提供受众一个互动的讨论交流区以补足目前狭窄的「公共领域」。语言介面并不像《人民日报》那样提供英语、日语、繁简体中文等多种选择。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澳门传媒仍须面对长期的经营及人力资源问题,如何在降低成本之余,仍能保持监察政府的第四权功能,免受政府的直接或间接的干预,同时政府亦利用传媒向公众解释政策、增加透明度,便成了媒介及学术界的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