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上资讯发展经验

1998-01-15

  美国商人有一基本信条:没钱赚的生意,不干。然而,美国报业老板正花大量金钱,聘人员、置器材,在搞一门亏本的生意,那就是把新闻上网。

  笔者去年十月应美国政府新闻总署(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参加International Visitor Program,访问该国四星期,了解美国资讯科技的应用,尤其在新闻、教育和政治方面。本文乃笔者对美国网上新闻发展的印象记。

报纸上网捍卫领土

  九六年之前,上网的美国报纸新闻,只能订阅才看到,情况有如香港读者订阅路透社、彭博通讯社、经济通等一样。然而当时报馆订阅收入十分有限,远不敷支。九六年起,各报馆纷纷不用读者再订阅,改把新闻资讯放上万维网(World Wide Web),免费供人阅览。目前在大报之中,唯一仍须通过订阅才能在互联网络(internet)内看消息的,只余下《华尔街日报》。

  美国报界的朋友说,《华尔街日报》能在网上维持用订户制,因为它的资讯消息独特、有价,所以收费也很多人愿意付;其他的报纸便不成,收费根本没人看。

  然而要每天把报纸资讯上网,成本不菲。例如《华盛顿邮报》为此,成立了一子公司Washingtonpost.com,廿四小时运作,日更有廿至四十人,全是大学毕业生,有多年新闻或电脑经验。《芝加哥论坛》更大,超过一百人,是编采部内第二大单位,仅次于负责芝加哥市新闻组。

  Washington.com一位网上制作人说,现时报纸上网,不是为赚钱,而是为「捍卫领土而战」。「有报纸开始免费把新闻、消息、广告免费给读者,你自己不做,便会开始失掉读者。此外,现在提供网上资讯的还不限于报馆,还有大量的其他公司、机构上网,如果读者已习惯在网上免费阅取资讯,不再看报,那么报纸销量也受影响。」

  《芝加哥论坛》一网上制作人则举例,地产公司已免费提供网上地产分类广告或楼宇买卖资料,如果报馆不提供,报纸在地产分类广告市场地位将日渐下降,影响收入。

假以时日有利可图

  虽然现在未有免费的网上报纸可赚钱,然而,不论报人或学者,似乎都有一共通看法,认为报纸上网,日后第一处有利可图的地盘将是分类广告。因此,《芝加哥论坛》特别发展地产分类广告,并且把该市的地区资料,与地产分类广告结合,增加彼此的附加价值。例如有读者欲在该市某一区买屋,他看网上分类广告之时,已可以「click」旁边关于该区的罪案数字资料。因为在美国选择区所,治安情况都是一个关键因素。他们若能把这类与居住环境资料(比如还有人口、交通网、学校)连系到分类广告上,便能吸引广告客户和读者。

  哥伦比亚大学「新媒体中心」(The Center for New Media)的主任巴富力博士(John Pavlik)说,假以时日,网上资讯一定有利可图。他估计只要全美国有一半户口可以高速在网上行(highspeed internet access),能赚钱的生意就有瞄头。所谓「高速」,是指能以1MB的速度与网络沟通。目前,他说美国人还是在慢速的28.8KB,预计至少两年时间,美国才到全国一半户口可达高速网上行的指标。

做好联系发展优势

  新媒体中心正研究新一代的互联网络:Internet —— 一种宽频而可以容纳立体影像媒介。

  新媒体中心九四年在执新闻传播学牛耳的哥伦比亚大学成立,培养学生掌握在电脑、互联网络、电视和文字媒介大溶合的技术和新问题。巴富力说,网上新闻最重要的优势,在于它能把新闻故事和消息,与庞大的资料库(database)联系上,随着读者的需要逐个层次「click」下去,读者追寻资料信息的深度再不完全由记者或撰稿人控制,他们自己可在网上不同资料库之内和之间驰骋。网上制作人也好,网上新闻人员也好,其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做好这个联系。

  由此可以看到,美国历史悠久的报纸,因拥有丰富的档案,将是网上新闻发展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藏有活动影像档案的电视台也有其优势。例如我参观Washingtonpost.com 时,他们便在电脑萤幕上通过internet 接上CNN一节山林火警的现场报导。

  Washingtonpost.com 曾经搞过类似记者会或座谈会的网上对谈,例如有一次请来当年揭发尼克逊总统「水门事件」的记者Bob Woodward,读者便用电子邮件即时问他,与他「倾谈」,甚至追问他谁是「深喉」(即当年向他告密的人),其对答就像在面对面的记者会场一样,然而问者则来自各地(包括澳洲)的读者。


目前美国大报中,只余下《华尔街日报》仍维持在网上用订户制。

掌握应用新科技

  好的新闻故事,还是一样,需要好的材料搜集、好的访问、好的写作,基本元素和道理不变。但在新的科技出现,如何掌握它,为我所用,就是新一代媒介人要做的。

  他取出一个该中心的新发明—一垂直捧状,可拍摄三百六十度的摄影机,暂名为omnicamera,只要垂直竖立,捧头一个凸镜便可把周围三百六十度的景物全收入镜头内,再变成数码,驳上电脑,人们在电脑上可以选择定镜或动镜,要某部份如电视般的镜头,还是宽银幕景,又或是三百六十度全景。这摄影机在群众场面最适用,摄影师又不会担心拍不到他后边发生的事情。他示范了一次用omnicamera拍的学生游行场面。最近一些学生便尝试用新科技,重组当年学生运动学生占据哥大校园的情景。

新媒体的思考与探索

  巴富力说,新媒体的出现,令他们关心和探索四方面问题:新科技
  (一) 如何改变新闻工作者平常的工作?
  (二) 如何改变他们工作的context?
  (三) 如何改变了新闻机构的组织和制度?
  (四) 如何改变新闻机构与大众(包括读者、观众、政府)的关系和地域界限?例如一直没权管报纸的联邦通讯委员会(Federal Commission )还是继续不管上了网的报纸吗?

  对于第一个问题,Washingtonpost.com 的网上制作人便深有体会。他们说过去做新闻,时间和精力是花在找资料、与人倾谈、写故仔,现在需花三倍时间在工具(即电脑语言cybertext,找适合的浏览器等)方面,因为网上科技世界仍是十分混乱,未完全成熟。

  不过,他们这班廿几、三十多岁,由传统新闻工作转到网上新闻的一辈,肯定已是网上新闻业的开路先锋。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美国传媒参访考察随笔

陈易安
2016-08-10

Turkish Social Media and Its Impact on Democratization

Emrah Aydemir
Junhao Hong
201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