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争论──第四届海峡两岸及港澳新闻研讨会摘记

1997-12-15

  「第四届海峡两岸及港澳新闻研讨会」,十二月一日至六日在香港及澳门举行。香港回归中国,研讨会也回归香港。第一届研讨会是一九九三年在香港举行,所以当第三届研讨会在台北闭幕时,与会的大陆、台湾、香港代表团认为,一九九七年研讨会在香港再度召开,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香港的新闻代表团,也觉得在香港回归半年之后,邀请两岸四地新闻业者及学者,一起聚首香江,检视一下香港的新闻业现况,看看香港所享有的新闻自由,有没有消灭,也是一件很值得尝试的事。本届筹委会的工作重担,便落在香港新闻行政人员协会之身上。


今届研讨会共分三场举行,内容包括:「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平衡」、「两岸及港澳近年新闻交流之回顾与前瞻」,及「各地传媒对香港回归报导之分析」。


研讨议题新突破 气氛激烈擦火花

  第四届研讨会和过往三届研讨会有所不同之处,是在研讨的议题上有了新的突破。过去研讨会多谈实务,少谈新闻理论和意识形态。今届研讨会,除了有少不了的「两岸新闻及港澳近年新闻交流之回顾与前瞻」的讨论外,还有「各地传媒对香港回归报导之分析」及「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新闻自由」这个课题安排在研讨会的第一场,研讨甫一展开,在各地代表中便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朱立教授发表论文「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朱立院长在论文中多次强调,「新闻自由」是没有国籍的,「西方国家需要它,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都需要它。古代如此,现今亦然。」朱立院长还多次引用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说话,认为这几位共产主义的开创者和执行者,都很重视新闻自由。朱院长还引述毛泽东之言:「老实人,敢讲真话的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

  来自台湾的中华传播发展协会理事长郑贞铭也在这个题目上发表论文。郑教授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英国出版业在争取新闻自由所走过之路,从而认为「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应求平衡,已成为现代新闻思想的主流,已无可质疑,亦即:即不可扩大『社会责任』的解释,以残害『新闻自由』的精神;亦不可以『新闻自由』为护身符,不善尽『社会责任』。」

  来自中国大陆的《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总编辑陆宏德发表「以高度的社会责任,运用好新闻自由」。陆文强调,「只有当新闻媒体把推动社会进步、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作为己任时,才会享受和运用新闻自由之权利。一旦新闻媒体放弃或远离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没有新闻自由可言。」

  陆文还列举了一些内地新闻单位发表的虚假新闻,说明只提「新闻自由」,而不提「社会责任」的弊处。

  澳门记者联会理事长陈致平分析澳门媒传为何近两年突发新闻涌现,政治新闻一言堂的局面。陈致平罗列了:一.语言之障碍,二.政府的官僚,三.公众互助力弱,四.营运生存环境的特殊性,及五.香港传媒的冲击。可能是由于澳门环境的特殊性,令到陈文在许多地方欲言又止,往往不能畅所欲言。

  四位讲者的发言,引来台下代表团的强烈反应。内地《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李景瑞强调,新闻自由要考虑客观社会的环境,如果像前苏联那样做,国家就会四分五裂。另一位内地代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国内部主任阮观荣补充发言,强调「新闻自由」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台湾代表、前中央社社长唐盼盼则强调,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是相连在一起的,不能只谈责任,不谈自由,也不能只谈自由,不谈责任。海峡两岸代表在这个议论上的相互争论音量越来越大,以至台湾《新闻镜》周刊总编辑汤宜庄公开呼吁,大家讨论问题时不妨「平和柔软」一点。


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及澳门的九十多位新闻业者及学者,就新闻传播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进行深入的研讨。


大胆言论自我批评 报导角度各地不同

  第二场研讨会紧接第一场研讨会在十二月二日下午举行。《信报》中港评论版编辑文灼非发表论文「从十五大采访看两岸三地新闻交流」。文灼非在文章中率直的报导了香港某些报章记者在北京采访活动中受国公安部人士监视的情形。他还引述内地在报导十五大新闻是千篇一律。文灼非之报告,当然也引发起来自内地代表的强烈反驳,认为内地新闻传媒也有不同报导的角度,并非千篇一律。

  研讨会气氛,一直到十二月三日上午第三场研讨,内地《经济日报》副总编辑詹国枢发言时,才有所改变。詹国枢首先批评内地传媒在报导香港回归时只是报喜不报忧。他说香港社会的确存在着一部份人对回归存有忧虑,但是内地传媒毫不报导。这种报喜不报忧的手法,令到国内受众承受风浪的能力大大削弱了,这倒不是一件好事。詹国枢坦率而大胆的言论,引来台下各地代表的赞赏,气氛也由对抗性转为「柔性」了。由此各地代表各自表述,台湾代表也自我批评,认为台湾传媒也滥用了新闻自由。在「白晓燕」一案中,表露无遗。


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出席「第四届海峡两岸及港澳新闻研讨会」时强调,「维护及促进新闻自由」是香港特区坚定不移的政策。


大中华传播圈 各有相异共同

  意识形态的争辩结束之后,各地代表也许发现,大中华传播圈的共同点,也许比相异点更多。研讨会在弥敦道美丽华酒店顶楼举行,从顶楼落地玻璃墙幕往外看,近景是九龙公园,一片葱葱。中景是中港码头等现代建筑,远景是港岛中上环,还可以看见一片西九龙忙碌之港海。会场内,来自两岸四地的新闻从业者激烈争辩,会场外,香港也是争分夺秒地在运作。研讨会结束的时候,维多利亚海港笼罩在一片雾中,依稀还可以看见雾里透出的一点点霓虹光。


海峡两岸及香港新闻研讨会由九三年开始举办,至今已是第四届,并加入澳门的参与。

 

编者按:「第四届海峡两岸及港澳新闻研讨会」共发表多篇论文,『传媒透视』将刊载其中两篇,包括由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朱立发表的『新闻自由与社会的责任』,及台湾中时晚报发行人林圣芬发表的『两岸新闻交流之回顾与前瞻』。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活在后真相的信息战年代

傅景华
2019-09-28

香港传媒高层访京团背后

吕秉权
2018-10-22

假新闻 Vs 新闻自由

彭家发
2017-04-13

数码媒体Vs人类福祉

李月莲
201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