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总统选举传媒沦为政治棋子

2004-04-15
媒介公布票数统计的手法充满戏剧效果。
蓝营及绿营的竞选广告铺天诮a。
传媒切忌沦落成政治斗争工具。
虽然,就大众传播媒介效果理论而言,在多次实证研究中,都只证明得「威力」有限,但在选举过程中,因为牵涉及投票人的态度转变问题,故而无论中外,或在那一场投票中,大众传播媒介都扮演鞴@个极重要而积极角色。从世俗眼光来看,选战成败,会负上成也媒介败也媒介感喟。

赛马式新闻报导

诚然,从传统观念来看,大众媒介已被定位为社会公器,故虽在选战漩涡中,乃应秉持公共空间守护神的崇高使命,善尽守门人角色,做一个负责任的旁观者、纪录者和分析者;平实、完整、客观正确地报导选举新闻,端出政党和候选人的牛肉(政见、政纲),分析政情,提供公众投票时所需参考资讯,而非介入政治、向政党倾斜、玩一场选举游戏、集中戏剧性强的赛马式新闻报导。

叫人失望的是,在这次三月下旬的台湾总统选举中,这些并非在唱高调的新闻学理念,却荒腔走板,令媒介公信力备受打击。这次大选过程无疑是激烈而又迷离的——锣鼓喧天了数月之久的选战,在正式投票前夕,又期待又怕受伤害的台湾选民,正瞪大眼睛、拭目以待泛蓝(国民党、亲民党)、泛绿(民进党)两大阵营当晚造势大会决战时刻,突然传出绿营扁吕当日下午在台南「扫街」拉票时,遭受枪击;而在一片喧哗疑云中,翌日开票时,预期获胜的蓝营候选人,在初段票数领先了一阵子后,突然翻盘,开高走低,结果是绿营候选人,以稍多于两万九千票胜出!而后续的发展,一言以蔽之,则是急坏了蓝营人,乐透了绿营人,以致点票虽然暂时结束,实则好戏仍在后头,忙煞了新闻媒介!然而,倘若端起脸孔来说,台湾坊间所谓之媒介误选、煽动风云,是否信而有征呢?则答案可能是令人无奈的。

「灌票」报导叹为观止

先以已成选举中,营造气氛的必要之恶的民调数字来说,各种民调数月开出来之「统计」数据,连同开票当日之「票站口投后调查」(exit poll),事后证明「又错一次」!以较具典范性的年头一月初的民调来说吧,扁吕与连宋支持度之百份比,《联合报》是38% 比 44%,年代是30.9% 比 38.3%,TVBS是37% 比48%,都是连宋的高,只有《中国时报》是35% 比 35%,双方扯平。这不禁令人想起前一次总统大选时,民调都一面倒向连战情形。因为马英九曾向群众宣布说连战会得胜,而被失落的群众掷了一枚鸡蛋!事后,据接近马英九的人说,他当时手头上有十个民调数据,每个数据都说连战会赢,而主办调查的机构和主持民调者,都非「泛泛者」之流!又怎会如此的呢?

而某些商业电视台在开票当日报票情形,也委实令人叹为观止。原则上各投票站所开的票数,一律以计票慎重的中央选举委员会(中选会)为准,可惜,商业电视台为了增加戏剧效果吸引观众起见,乃分别与不同投票站联手务求票数快速地「独领风骚」,更狠的是用所谓的「灌票」手法,来撼拥趸心弦,吊大家胃口。最简单解释,所谓灌票,即是把票数灌水、报大数,亦即「先开未来票」。手法是,不停地报出开票数,令票数不停地上升,大胆一搏;而至票数与中选会委实相差太远时,则权宜地将票数静止下来不动以免「灌爆」了票,等中选会开出来的票数拉近了,才又再令数字跳动,而后逐渐把票数调成真实数字。如此放着胆去押宝,把电脑程式设计好,则开票过程就「快而准」了。

总之是,三月二十日下午四时开始点票,商业电视的票报得飞快,至四点四十分——仅仅四十分钟,各商业电视台的开出的总票数,已超过八百多万票,真是速度惊人!而且几乎都是连宋领先,直到六点稍过,连宋和扁吕双方票数都已超过六百多万,选情方「开始」逆转翻盘,扁吕首度「领前」,令两个阵营都禁不住狂吼大叫。不过,有「扁视」之谑称的民视,却是扁吕一直领先,自不在话下,如果连宋票数高出,它就会停下来去「等」!

媒介立场强于是非

再说在选举中,乃是主流媒介、影响大众至深且钜的台湾报刊表现又如何呢?有专案作选举报导研究学生,曾在大选投票前一周,在研究员指导下,对历史悠久、政治立场各异、但销路不俗的《联合报》(泛蓝)、《中国时报》(中间泛蓝)和《自由时报》(泛绿)三大报刊选举新闻报导,作过深入研究,他们用:(一)、有否呈现正反双方意见,(二)、有否呈现多方意见,(三)、有否给被政击者回应机会,以及(四)、是否公正处理争议意见等四个项类,来分析其报导公正性;又用(一)、是否平衡和公正地呈现各方看法,(二)、是否为正确的报导,(三)、有否呈现所有的主要相关观点,(四)、有否把意见与事实分离,(五)、有否避免偏颇、迂回和怨恨的言论,以及(六)、有否避免记者个人态度、意见影响新闻产制等六个项类,来分析其报导客观性,并以一级(非常不好)到五级(非常之好),作为标示点,以统计其走势。虽然在评项与选择等级时,主观难免,但经过统计量化内容之后,所谓数字会说话,上述三报对选举新闻报导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都强烈不足,令人深深感到台湾印刷媒介在这次选举报导中,立场强于是非!

以三月十九日上午,就印出二十一日「选举结果」,用头版头题说「水莲配连任泛蓝崩盘」,「得票率55.1%超过李登辉民进党创党最高纪录」,在网络流传的《自由时报》来说,稍为瞄一下它的公投新闻报导处理手法,就可得些梗概。它在三月十二至十四日的公投新闻报导,第一至三版主要的皆公投或相关新闻,其中以泛绿阵营的态度与立场,报导得最为详尽,而泛蓝阵营的声音则被忽略和边缘化。

十四日二、三版共有十二则相关新闻报导,其中多至十则报导和反应肯定公投和支持公投立场。十四日二版有一篇特写「选举是一时的 公投才是争千秋」,乍看之下,似乎是一篇单纯的对公投表不同意报导,但内容不乏对陈水扁政绩的肯定,是一篇「典型」的隐喻传播(metacommunication)的「意见偷渡」之作。

余如以二月上旬,根据台湾润利公司,就一月份台湾九家电视台晚间六至十二点,选举新闻播出秒数统计结果来看,单就「明显以候选人身份出现」的选举新闻而言,在台视方面,扁吕与连宋的比例,是(一比)二点四倍,民视新闻台是一点九倍,民视是一点四倍;而在「一般新闻」中,扁吕阵营是连宋的三点六倍,民视新闻台则为五点八倍。至于「人身攻击竞选广告」,根据润利统计,自零三年十二月至零四年一月两月间,绿营所打出广告,高达五十三小时有多。针对这些现象,台视只表示量化统计,不见得反映出报导内容;民视则自说「问心无愧」。不过,另一方面,扁吕竞选总部发言人,则慨乎言之地指责拥蓝媒介,说今次选举,媒体已成为「录音机、录影机,甚至是放大机。」某位资深媒体人也曾呼吁媒体经营者与主持人,不要政媒两栖,角色不分,为政治操盘,应该退出媒体,保持媒体乾净和专业。惜「同余者何人」?

媒体被「工具化」定位及操控

也许,无论在那一种政治制度,大众传播媒介总会成为权力中心,进行社会机制的工具,而且媒介内容,也主要反映着权力中心的制度与现况。因此,如何「操控」媒介,已成政治圈每日主要课题。媒介则在这一态势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了政治斗争工具。更可叹的是,在拥有权力的政客心目中,媒介工作者可能只被视为低他一等的社会角色,对政治事件,新闻人顶多只是个「票友」,受不了他们的「讯海战术」,或者在交情攻势之下,令新闻界失去自主性,任由玩弄,成为永远最大输家。

所以,白鲁恂(Lucian Pye)早就说过:「在中国政治过程中,大众传播的一个主要功能,是谴责和毁灭对手。」鹤士格(Mask Hertsgaard)则说得更彻底:「政客经常说,他们要的是一个公平的媒体(fair press),但事实上,他们真正想要的,却是一个对他们肯定的媒体(positive press)。」媒介被「工具化」定位之后,最可怕的后果是,媒介变成了政治风暴G的代罪羔羊。比如说,政客对媒介放话之后,一旦遭受攻击、惹出麻烦或引发猜疑,放话者就会立刻诿过于媒体,一副「万方无罪,媒体有之」冷酷面孔。所以,庄信(Lydon Johnson)说:「新闻工作者都是傀儡,他们都是被有权力的人,在背后操纵着;有时,看到完全错误的报导,我不责怪记者,因为——记者只是别人的工具。」纵观台湾媒介在这次选举中整体表现,实在可以痛心地说一句:新闻工作者成了传
媒棋子,而传媒则沦为政治棋子!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美国传媒参访考察随笔

陈易安
2016-08-10

Turkish Social Media and Its Impact on Democratization

Emrah Aydemir
Junhao Hong
2015-07-16

The BBC: A British Success Story In Danger

Professor Robert Beveridge
2015-04-05

Renewing the BBC Royal Charter: A cause for concern?

Professor Robert Beveridge /
201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