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市古时曾是西南边陲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诏国和大理国均建都于此。唐朝末年,南诏国因诸侯割据而四分五裂,直至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统一西南诸部,以洱海一带为政治中心,建立大理国。大理全盛期国土包括今天的云南省、四川省南部及缅甸北部,国祚长达三百多年,于十三世纪中叶为蒙古军所灭。

现存的大理古城始建于明初洪武年间,城池呈正方形,四方由城墙包围。传统中国城市大多座北向南,大理城却座西朝东,这或许是源于白族先民对太阳特别崇拜,将东方视为至高无上。位于古城中心的五华楼,为全城最高的建筑,古时专门用来接待外国贵宾;忽必烈攻占大理后,亦以此作为驻军总部。古城几经沧桑,早已无复旧观,但矗立于北门外的崇圣寺三塔,却曾见证九位大理帝王在此出家。

公元1253年,忽必烈攻灭大理国,段氏王室贵族四散,但今天在大理国始祖段思平的故乡,即大理市喜洲镇文阁村,仍有一支段氏后人,默默守候日久失修的段氏祠堂。由明正德十五年流传至今的手抄本《段氏家谱》,泛黄的纸张列记着段思平第二十五世孙及其后代的血脉。

距离大理古城约八十公里的云龙县深山之中,隐伏着一条已有千年历史的白族村寨诺邓村,自古因盛产盐而成为滇西的经济重镇,助长了南诏、大理两国的经济发展,到今天,村民仍然承传着古老的制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