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理云龙县西北部深山中的古老白族村寨,居民自古靠产盐为生。唐朝史籍《蛮书‧卷七》记有云南盐井,其中一句为「剑川有细诺邓井。」据考证,即今天诺邓村的古盐井。从前因制盐不易,「诺盐」曾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交易物资,村庄因而兴盛,明、清时期达到高峰,至清末民初开始没落。

现时村民仍然沿用古法制盐。方法是先从二十米深的盐井采出一桶桶含盐分的卤水,由骡子驮负回家后,将卤水倒进涂满香油的大锅,以猛火煮至水分蒸发,又重新加进卤水,反覆蒸煮数小时,最后舀起锅中的盐巴放到筲箕烘乾,约一天便完全乾透。

村内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滇西古建筑。沿山坡兴建的四合院,由于正房与左右两侧的厢房并非建于同一水平,令四边屋檐高低重叠,下雨时雨水经重叠的檐篷滴下,故有「四滴水」建筑之称。如今走进村内,只见村民赶着骡子经过,家家户户仍然以木柴生火、炊烟处处,令时光仿似凝固在数十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