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节目 | 财金百科(2024-12-16) - RTHK
A A A
气温 湿度

新闻节目

分享工具 facebook
财金百科
财金百科
节目简介:
金融现象、财经典故、企业人小故事,两分钟内细诉。
主持人:
劳家乐

2024-12-16
戏院结业潮

现正播放: 足本播放 Play full episode
Error loading player: No playable sources found
分段播放:
戏院结业潮  收听facebook
上星期本地再多一间戏院结业,令到今年内结业的戏院增至七间。可是同期港产片票房报捷,年内已有两部影片大收逾一亿元票房。因何电影票房大收、放映的戏院反而陆续结业,可以如何救亡?

港产片黄金年代时期,香港戏院数目在1993年近120间,座位数目超逾12.1万个。之后呈现下降趋势,至今年8月香港只余58间常规电影院、282张银幕、提供4.1万个座位。三十年来戏院数目跌逾一半,座位数目跌幅更大,高达2/3,戏院由大变小,亦是原因之一。

香港戏院商会指,虽然有港产片大收逾亿元票房,成为话题之作。但整体电影行业来说,赚钱的作品仅属于少数,不少电影制作以蚀本收场。以全年计整体入场人数、总票房收益仍是下跌。即使是荷里活特技大制作,在票房及入场人数方面亦呈现下跌。

学者指,全球观影习惯改变是不争事实。串流平台兴起,大家可以舒舒服服随意在家中梳化躺卧欣赏,免去舟车劳动,戏不喜欢,睇到一半可以更换。美国串流平台编剧,已着手编写一些「观众可以一边看手机、一边观赏」的剧本。情况如半世纪前兴起的肥皂剧(soap opera)一样,吸引主妇「摺熨衣服」时顺便看看。加上现代人太多选择,太少时间,观众要长途跋涉入戏院「朝圣」睇两、三小时电影,顿成考验与挑战。

戏院营运收入主要是票房以及票房以外的收入如广告、卖爆谷、小食等,今天票房收入七至八成落入院商手上,但经营成本上升令亏蚀连年,选择结业是无可奈何。随着时代转变,戏院经营模式亦在变。大型戏院绝迹,取而代起是分间成多间的迷你影院,以应对入场人次不足情况。

问题是如何救亡?为了鼓励观众于疫后重返戏院看电影,政府过去两年资助了两次「全港戏院日」,划一票价30元,分别录得22.2万及20.3万入场人次。新开业的戏院多选址在大型商场内,希望零售商店、食肆与戏院产生相互引导客流,但香港租贵,亦成戏院结业的「致命伤」,有跟业主商讨减租共渡时艰,亦希望政府提供差饷或电费补贴、与政府商讨向中学生派发「电影券」培养新一代入戏院习惯;亦有戏院开始往楼上发展,如租用社区内活化了工厦中高层作放映。

开源方面,院商把电影厅改小,容易被人包场,提供饮食配套等,亦有院商上映另类内容(alternative content),如纪录片、重播演唱会或重映等经典电影特别场,吸引「Z世代」入场观影。控制成本方面,有部分戏院引入电子闸机,观众自助扫描戏票即可进场减省人手,亦将成为趋势。

编写、报道:劳家乐

戏院结业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