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寻

载入中 ...

左宗棠 (八)∶镇压捻党

2025-06-14

左宗棠 (八)∶镇压捻党

2025-06-14
 
同治三年中,清朝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人大臣所组建、指挥的湘军、楚军、淮军等地方军队,剿平太平天国,收复南京、苏州、杭州等经济重心。同时,向英国、法国求和,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割地赔款,让出更多商贸权利,外国人在中国享有更多特权,以换取和平。幼主同治皇帝返回北京,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皇叔恭亲王奕欣执掌朝政、主管外交。然而,清朝的政局,仍然动荡不安,民间反抗势力依然强劲。

在中原大地的黄淮大平原上,即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相邻的广大农村,自古以来,村民组织练武团体及迎神赛会,每一个小团体称为一「其中捻」,少则几个人、几十个人;多者大概二三百人。成员多数是贫穷农民,每到灾荒之年,一些没有活路的农民,聚众闹事,称为「捻党」或「捻匪」,所谓「居者为民,出者为捻」。

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气势兴盛时,不少捻党起兵响应,其中以安徽亳州(音薄,不是毫字)雉河集一带的捻军在张乐行的领导下声势最盛,分为五旗(黄白红黑蓝),张乐行被推为「五旗盟主」,在安徽北部、河南东部、山东南部农村串连,袭击官府、抢掠富户,咸丰七年,张乐行接受天平天国「梁王」封号,但捻军行踪飘忽不定,骑兵在皖、豫、鲁、苏、鄂、陕、晋、直(冀)八省驰骋纵横十余年,极盛时总兵力达到二十万。清朝官兵束手无策。

太平天国平定之后,清朝可以全力对付捻军。1865年清朝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攻伐捻军,中伏被全歼。慈禧太后决定任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统率湘军、淮军及其他部队镇压捻军。曾国藩提出重点设防、设立马队、修筑圩寨等一套「以静制动」的攻捻方略,以及「聚兵防河」的计策,利用地形,「画河圈地」,分战区为东、西二捻,左宗棠负责攻伐西捻,李鸿章负责攻伐东捻。

1867年底,东捻军被围困于黄河南岸、大运河东岸夹角地带,最后为淮军李鸿章、刘铭传所灭;1868年8月,西捻军被围困在黄河、运河、徒骇河之间,被楚军左宗棠猛攻,全军覆没,首领张宗禹不知所终,捻军至此彻底覆灭。

古今风云人物

  • 声音
  • 中文
  • 未完
介绍古今中外历史人物,透过这些传奇人物的风云事迹,加深大家对历史的认识。

主持∶张伟国、罗永生、曾卓然、谭家齐

逢星期六晚上8:00至8:30,香港电台第一台播出。

香港电台文教组制作



香港电台文教组专页<艺文一格>
rthk.hk/artitude
回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