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犬儒到指鹿为马

2012-07-13

  三年前,离开采访前线后写了《犬儒与病态—一个前TVB记者的自省》,检视个人在制度下的怯懦无能,满以为犬儒退缩应该是做人的底线了。但今年以降大陆草菅人命、无视法律和人权的事件无日无之,令人寝食难安。香港从特首选举、僭建风波及至40万群众七一上街表达诉求,无论新旧特首、港府高官和建制派人士均歪理连篇、谎言掩盖谎言,国民教育来势汹汹、洗脑活动早已遍地开花。

爱国教育 = 党纲大全
  由左派背景教育工作者联会(简称教联)营办之「国民教育服务中心」于2007年成立;早于2004年,时任教育统筹局秘书长罗范椒芬和局长李国章未经招标即批准资助教联成立大埔「国民教育中心」。两中心每年获1300万元公帑,向师生推销国情交流团、培训班,又出版教材套。今次备受争议的《中国模式国情专题教学手册》已送往全港各中小学,由浸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编制,所长为前港区人大代表薛凤旋。

  教学手册「中国政治」栏目以「进步、无私与团结的执政集团」形容一党专政的共产党,又指中国政府用人唯贤,定期官员更替防止贪污及渎职。「经过多年的变迁和蜕变,民主集中制实现了一个拥有高度同质性和相对团结的统治集团…中国执政集团以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为主,管治理念和方向相近,确保了政权延续性和社会稳定。」

  教联会会长及「国民教育服务中心」主席杨耀忠认为教学手册全面客观地介绍中国,「若教师不用是浪费」。本身是福建中学校长兼中心董事局成员黄均瑜指手册补充市面上的负面教材,若因压力回收是「政治审查」。黄校长被记者问及中国的执政团体是「进步、无私与团结」是否基于事实时?黄均瑜理直气壮地说:「基于事实,它的党纲是这样写。」

「指鹿为马」成施政底色
  从选举种票至「请临记」反拉布,建制派贼喊捉贼演技逼真,加上公务员团队彷如鹦鹉学舌、公然颠倒黑白,梁振英甫上场,「指鹿为马」已变成施政底色。行政会议成员张震远回应40万市民上街时说:「寻日咁多人上街,反映也证明到梁先生一直以来所提出香港需要改变,咁多人出来,代表不同诉求,是求变嘅声音…」

  胡锦涛访港期间警方使用灭火筒般大型胡椒喷雾对付示威者,警务处助理处长赵慧贤解释,大支装与细支装属同等级武器,成份一样,胡椒浓度同为10%。针对梁振英家中僭健问题,各官员纷纷以「不小心」、「疏忽」、「非关诚信」等字眼含混过去。面对「平反六四」的解读,时任港区人大及特首办主管罗范椒芬指「而家根本仲未定性,因此平反什么?我要思考一下。」身兼平机会主席的行政会议召集人林焕光认为「历史最终裁决是人民,而非统治者,有时觉得叫平反六四是无聊」。

维园的烛光Vs方政的尊严和骨气
  我不能理解要求「平反六四」有多无聊,只是想到方政。

  1989年,方政是北京体育学院的大四学生,学生干部、党员。他拿过男子五项全能、正准备毕业后往广州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系当理论课老师。

  「六月四日凌晨两点左右,整个广场已经被包围了,坦克和部队将我们往纪念碑周围挤压。凌晨四时侯德健、刘晓波和戒严部队达成撤出广场的协议,学生就从广场的东南角往前门西大街往西走,当大队步行至六部口时,从后追赶而来的坦克先释放黄绿色浓烟的毒气弹,一下子呼吸困难。」方政依稀看到坦克前面的炮筒,它开行速度非常快,因为要照顾同行的学妹,他本能地将学妹推往栏杆边时,坦克已从后将他辗过。

  「天安门母亲」丁子霖在2005年写的《疯狂的坦克》有他的身影。

  「这么多年来他没有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他想从事残疾人体育事业,但因为他的『六四』伤残者身份,路又被堵死了;他在海南开过临时的小卖部,因难以维持停业了;后来,他与别人合伙开了个小饭店,却又不慎失火焚毁了。过后,他又利用仅有的文化知识搞起了『家教』,以此来维持一家三口人的生活。命运对方政是残酷的,但他始终自强不息,虽屡遭失败,却从不气馁。他保持了「八九」那一代人的尊严和骨气。」

  今年国殇日前夕,方政从美国顺利入境。他坐着轮椅或撑着义肢走访了「六四纪念馆」,又为纪念民运而绝食的香港学生打气,他的出现是六四23周年纪念活动「活的见证」。

  三年前,我在方政离开中国未久在三藩市访问了他。

  经过了廿年的生活磨练,连参加残疾人运动会也被拒诸门外,两会及敏感时期定必受公安关照,敢和他保持联系的朋友很少。出国前也被告诫不好「乱讲话」,否则回国难。

  碰面前担心饱经忧患的方政会否精神恍惚、难以沟通?结果刚相反,方政思路清晰、谈个人经历很平和。失去双腿的后遗症,是稳坐半小时腰腹以下肌肉开始疼痛,我们谈话间他必须不间断做伸展动作。

  方政被坦克辗过后大量失血,能生存是奇迹,只是六月底从医院回学校审查就来了。「当时要界定你是不是暴徒,暴徒就是对部队有暴力行为。我肯定不是暴徒,我们是从广场撤出来,而且坦克是从背后来的。」过了这么些年他提起「暴徒」一词依旧耿耿于怀。

  他退党了;虽熟悉共产党思维但他拒绝妥协。

  公安的威吓和学校领导的劝谏统统不管用,本来领导应允他只要同意是「军车伤人」就能过关,偏偏他的硬性子占了上风。结果校方拒绝给他毕业证,方政失去了身份,也开始无尽的折腾。为什么想起方政?不单因为他出现在维园悼念的晚会,更因为饱受摧残的他居然没有放弃诚信。「八九」那一代人的尊严和骨气,丁子霖说的。

  23周年聚合了十八万人的烛光与不忘。当晚六时多数以十万计人潮开始逼爆铜锣湾百德新街、记利佐治街、东角道一带进入维园。方政连日劳累,有点感冒;他从过道往前台移动时,群众争相握手、鼓掌,在台上他看见布满各个角落的烛光,人潮异常拥挤却又秩序井然。这一刻他强忍泪水。

  「我作为一个六四的幸存者,作为一个在那场屠杀中活下来的一个人,我真的非常非常感谢你们。当我看到这一片烛光的时候,我真的是太震撼了。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其实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我刚才来的时候,很多人给了我很多的鼓励,他们把我看成英雄,其实我知道我很惭愧,我只是廿三年前那场运动一个普普通通的参与者,我只是作了当时一个学生应该做的一切,你们这些所有的怀念、所有的赞美,应该属于那些舍身的亡灵们。」

  方政素朴诚恳的发言将集会推向高峰,我留意坐在背后两位十多岁、坐在轮椅上的学生热烈鼓掌。他们由老师带领早早进场,为了出席活动要比「健康人」作更多准备,他们全程用心聆听、紧握小烛光同唱「自由花」、「中国梦」,眼神那么专注,好像害怕一眨眼就会遗漏细节。

  台上的方政本是体育健将,失去双腿后拿过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轮椅标枪及掷铁饼冠军。同样依赖轮椅出入的年青学生和方政好像毫不相干,却又每天经受着类似的折磨。这晚,在维园的星光下他们的祝祷意义何在?

1949以来的传媒命运与国事风云
  大陆著名媒体人、《唐山大地震》作者钱钢自2004年起出任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传媒研究计划主任,今年三月第四次以《通传媒、识中国》在港大教公开课,以「触摸历史」、带同学们「回到现场」,追溯1949年以来的传媒命运,以事实为经、证据为纬,从新闻媒体的角度审视中国新闻自由及传媒人的坎坷遭遇。表面上我们在读媒体人命运,实际也在检视灾难深重的近代史。

  课程开初,钱钢老师发给同学们从1949至2012年之《时间轴》,那是一份对开的A3空白页,上端为《国内外事件》,下端为《中国传媒事件》。我们从「新中国」坚持「阶级斗争为纲」的毛时代、高举「邓小平理论」的邓时代、强调「三个代表」之江时代,及至贯彻「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为纲之胡时代,抽丝剥茧、一路走来。《时间轴》起初是空白的,到了最后逐年都被密密麻麻的事件所填满。都说鉴古识今,从系统性知识中,惊见疯狂年代的言论和官民呼应,居然和今日的政客之「指鹿为马」出奇地相似。

  建制派经常挂在口边是「民主要循序渐进」、快则乱。却原来1945年的毛泽东曾经是「民主先锋」,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时,毛泽东计划夺取江山的武器就是民主:「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1957年,毛泽东在发起「反右运动」之前,也曾经用假民主「引蛇出洞」。「老干部可不可以批评?可以批评。政府有缺点也应该批评。……宪法规定人民有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小小民主都没有,就只有官僚主义,这样就逼出一个大民主,所以出来罢工罢课了。」

  回归十五年,香港之三任特首以梁振英最擅长狡辩,其中以西九调查报告结论对他此表示「遗憾」,他却回应「还我清白」最为经典。不管如何取巧,梁振英和毛主席当年之优雅可差远了。翻译家傅雷之回忆可堪玩味。「毛主席的讲话,那种口吻、音调,特别亲切平易,极富于幽默感;而且没有教训口气,速度恰当…他的马克思主义是到了化境的,随手拈来,都成妙谛。讲话的逻辑都是隐而不露....真是艺术高手。」

  大陆近年有「五毛党」以网民身份监控网络、制造舆论、瞎编数据、制造民意,达至维稳目的。「五毛」这新兴行业除了前景美好,还实践多劳多得,底薪以外,每发一帖得「五毛」。香港是特区,足以令尊贵的官员及建制派人士见风转舵的包括政治身份带来的经济利益和无形权力。香港「国民教育服务中心」用公帑编的《中国模式国情专题教学手册》说是提供「另一种声音」,以他们的根正苗红,一定熟读红书红歌,相信很快就能编出经典如魏巍歌颂解放军之《谁是最可爱的人》,激情如胡风,常感叹「时代太伟大」。又或者像诗人郭沫若写出对毛泽东崇拜登峰造极之作:


  「在一万公尺的高空,
  在104的飞机之上,
  难怪阳光是加倍地明亮,
  机内和机外有着两个太阳!」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财经新闻教育模式

宋昭勋、吴静、赵应春
2016-11-24

拒绝废话的自由

傅景华
2015-05-02

学生记者调查:渐趋成熟的新闻采访与社交媒体应用

马伟杰, 李丽芳, 戚韵瑶, 黄锦瑜
201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