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财经新闻记者专业培养与实践

2012-08-13

  让我们先看一看本港财经新闻的历史。

  本港首个财经新闻硕士课程发轫于2008年9月,开办于香港浸会大学国际新闻硕士课程成立(2007年9月)一年后;财经新闻班每年收生20人(2012年有约200个申请人,80%来自内地)。笔者担任课程主任。此乃香港首个财经新闻课程。财经新闻课程的内容包括;财经新闻写作1;商业与金融(理论课);国际商业与金融报导;全球化,经济与金融(理论课);经济学原理(理论课);高级财经新闻写作;和深度财经新闻写作等。

  再让我们看一看本港财经新闻的最新发展。在2011年9月恒生管理学院(专上学院)开办四年制新闻传播学士学位课程。学生可以主修商业新闻或主修企业传讯。恒生管理学院学生要修毕这些课程才能毕业—7科(必修)和 11科(选修)财经新闻科目。

  以下是恒管新闻及传播学士课程必修及选修学科图解:

  在财经新闻的最新发展方面,浸会大学传播学之社会科学学士课程经已获教资会(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批准,财经新闻专业学士课程将于2012年9月开始收生。这个课程由笔者负责。学士课程每年收生20人。此课程在财经新闻的发展方面意义重大。在政府资助的七间香港大学中,浸会大学为首间开办此专业的学校(课程是四年制)。浸会大学财经新闻专业社会科学学士新闻课程的内容包括:写作课程方面有基础财经新闻写作(3学分);财经新闻报导(3学分);高级财经新闻写作(3学分);专业财经新闻写作(3学分)。实践课程有以下这些:《财经新报人》实践报导(4学分);《财经新报人》实践编辑(4学分);而概念(理论)课程方面包含:财务会计入门(3学分);基础经济学原理入门(3学分)。此外,学生还要修毕三门新闻选修课(9学分)和完成财新荣誉项目(毕业论文)(4学分)才能毕业。学士课程的总学分是39(约为总学分128分的1/3)。

财经记者的前景和出路
  财经新闻和财经记者的发展机会是念财经新闻的学生所关心的。笔者认为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发展趋势将需要更多高水准的财经记者加入。财经记者要提供信息、啓发读者,更要帮助读者理解复杂的财经问题。同时,我觉得内地应该办更多英文财经报纸、网站和通讯社,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它的经济政策将影响全球包括香港。内地与香港应加强财经新闻界的交流,巩固香港与上海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从以往经验获知,财经新闻专业毕业生有更多到本地传媒与外媒工作的机会,例如路透社、彭博社、《中国日报》、新华社、道琼斯、《英文虎报》、法新社、《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南华早报》、《国际先驱论坛报》、《经济学人》、《福布斯杂志》、《彭博商业周刊》等。

  笔者由1979年到1988年在《华尔街日报亚洲版》担任记者。让我简单的谈一谈财经记者的前景和出路。个案是研究1988年在《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工作的记者目前的景况。这些《华尔街日报亚洲版》的前记者现在是:(一)Julia Leung(梁凤仪)目前担任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月收入是223,000港元)。(二)Cheah Ching Hye(谢清海)是惠理基金的大股东(惠理基金2010年公司盈利达6.53亿港元)。(三)Adi Ignatius成为美国哈佛商业评论主编。(四)Tony Spaeth是韩国(首尔)《中心日报》的主编。(五)笔者于2008年加入香港浸会大学,担任国际新闻与财经新闻硕士课程主任。五人中只有两人留在新闻界。

  为什么这么多财经记者离开新闻行业呢?财经新闻系学生和财经记者碰到的挑战和困难又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院校缺少符合标准和资格和高水准的讲师。好的老师要了解中港两地状况,具有丰富财经新闻写作和报导经验,更要懂中英双语,可以用普通话或英语授课等。另一方面,香港缺乏介绍本地财经新闻实例的教材(唯一的一本是周乃菱教授的《国际财经新闻知识与报导》。笔者正在写一本教科书《大中华地区财经新闻与财经新闻报导》)。没有人肯写教科书是因为出版教科书多是亏本生意。

  有多少财经记者愿意遵守职业道德呢?有多少财经记者愿意拒绝诱惑,拒绝因工作之便得到内幕消息而去获取私利呢?(行内机构大都没有严格禁止记者买卖股票)。难以说服优秀的财经新闻记者如Julia Leung 和 Cheah Ching Hye等继续从事财经新闻工作的原因是收入比起很多行业也都低。我看到的另一个挑战,是培养用英文为世界报导中国财经发展与趋势的双语记者需要花费较长时间。

  在财经新闻的实践方面,多位业界的高层(包括《经济日报》、有线新闻台和now财经台等)于今年五月的一个研讨会上有以下这些反映。他们觉得普遍来说财经新闻记者不懂得发问问题,财经记者洞察力和分析能力不够,新闻系学生实习的错配问题严重(例如委派对财经新闻没有兴趣的学生到经济版实习)。这点院校的老师们要注意了。

  另外,业界高层也提出有兴趣当财经记者的新闻系学生要有实战经验(例如多做功课; 多办财经学生报或网站等)。学生还要每天都写财经文章和阅读财经报和财经书至少两小时。他们建议经验尚浅的财经记者回学校上商业课。这些科目包括经济(economics),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金融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s, foreign exchange, stock, commodities)和银行业(banking)等。记者还要修读经济思想史和财经新闻史。

  业界高层也强调院校和报馆要多培养懂深层次问问题的记者(即是说记者是有观点的评论员和分析员)。财经记者面对被人利用时要懂得拒却(say NO),代价是宁舍不要独家新闻。财经记者有空更要自我强化中英语能力。业界高层再强调我们要加强业界与学界的合作,邀请多些资深的业界人士到学校演讲。提议学生要多选修人文科学的科目(humanities/liberal studies),他们的见识要广,还要培养国际化(globalization)的视野,不光是大陆化(mainlandization),因为不用说「大陆化」当然重要。

提高教学和行业质素
  我认为香港与内地市场对高质素财经记者的需求不会减退,香港与内地两地大学应该开设更多教授财经新闻的课程,培养人才,提高财新记者水准。他们要有「心怀家国,放眼世界」的情怀。

  笔者希望见到新闻机构为财经记者和行业人员提供更好的雇佣条款和升职机会。再者,新闻机构要完善奖励和升职机制,吸引优秀财经记者不转行。同时,香港和内地的企业家与企业家族基金会等,可以加强资助以教育为目的的学术会议与工作坊,以提高教学和行业质素。

  最后,我希望见到大学管理层在聘用实践派(专业人士/professionals)与学术派(学者/academics)方面要取得平衡。目前,不少大学的新闻系只聘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漠视有财经新闻采访和编辑经验的「非博士学位」教员。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财经新闻教育模式

宋昭勋、吴静、赵应春
2016-11-24

拒绝废话的自由

傅景华
2015-05-02

学生记者调查:渐趋成熟的新闻采访与社交媒体应用

马伟杰, 李丽芳, 戚韵瑶, 黄锦瑜
201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