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第四届行政长官选举期间,香港报刊迎来「爆料」亢奋期,某种程度打破回归以来的廉政闷局。
香港回归十五年,由回归前「生金蛋」的商业城市,变成国际闻名的示威之都,每年「七一」回归日,都有「泛民」主导的示威游行,充斥各种社会诉求。撇开政治背景不谈,温顺的香港蜕变为动不动就有人上街示威呐喊的城市,而且示威者呈现年轻化趋势,主要原因之一,是日益恶化的城市贫富悬殊。
联合国《2008/2009年度世界城市状况:和谐城市》,指香港是全亚洲贫富悬殊最严重的城市,也是全球贫富悬殊最严重的先进地区之一。
一个地区出现严重的贫富悬殊现象,往往或明或暗伴随着官商勾结问题。红湾半岛事件展示的「延后利益输送」形式,是一种社会明显看得到,却抓不着贪污把柄的新的廉政挑战,本文将此现象称为回归后的廉政闷局。日前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发布的最新「社会指标调查结果」,其中「廉洁指标」创下十年来最低数字,某种程度印证此说。
这个闷局,持续到今春特首选举期间的传媒「爆料」,市民才有机会看到廉政洗涤风暴姗姗来迟的身影。
「廉政」诉求居爆料前列
笔者于2011年12月5日至2012年3月26日期间,利用Wise News,网上跟踪香港所有十六家主要中文日报头版头条,尝试揭示特首选战中传媒「爆料」的廉政功能。以下是头条统计表:
表格类项:
廉政:批评或揭发候选人经济层面的违规违法活动,例如:梁振英未呈报「西九」利益冲突、唐英年大宅僭建、曾荫权涉贪。
政治:聚焦中央政府介入动向;
民生:涉及社会经济政策;
一般:涵盖甚广,包括对候选人私生活及操守的批评与揭发,例如婚外情。
纳入统计的十六家中文报纸:
零售报纸十二家:《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明报》、《星岛日报》、《苹果日报》、《东方日报》、《太阳报》、《新报》、《成报》、《信报财经新闻》、《香港经济日报》;.
免费报纸四家:《头条日报》、《都市日报》、《am730》、《爽报》。(《晴报》当时不在Wise News)
其中《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都是中资报纸,不参与任何针对两位左派候选人的「爆料」游戏。《星岛日报》,及其免费子报《头条日报》,明显支持唐英年。《东方日报》及其子报《太阳报》,明显支持梁振英。《明报》、《苹果日报》及旗下免费子报《爽报》,声称中立,但「廉政」及猜测中央取向的「政治」爆料,明显有利于梁振英。
从表格统计的类项百分比可以看出,除涵盖甚广的「一般」外,于「廉政」、「政治」、「民生」三大类项,「廉政」以32%居首,「民生」仅3%,排尾。这个悬殊差距可以理解为,社会对从政者的廉政吁求,远超乎他们关注民生议题。
「爆料」有助打破闷局
1996年,首届选举委会只有四百位委员,四位候选人董建华、吴光正、杨铁梁、李福善,都是中央可以接受的人选,中央取向也比较明显,故而选举基本是风平浪静的「绅士之争」。
董建华在第二届任期内突然辞职,英治时期过渡而来的公务员精英曾荫权继任。在之后的第三届特首选举中,虽然首次出现来自「泛民」的第二位候选人的挑战,但八百人选委会的成份结构,注定梁家杰只是陪跑性质的「示威」,不同立场的传媒没有「爆料」弹药也没有「爆料」兴趣。
本文探讨的第四届行政长官选举,首次出现两位真正势在必得、来自同一政治阵营的竞争者,因而出现政治上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的「恶斗」。因此,不同政治立场、不同利益关系的传媒,合作了一出香港传媒史上最热闹的「爆料」喜剧。姑不论谁是谁非,公众看到的「爆料」效果是,引火烧身的曾荫权在立法会哽咽道歉,唐英年几近名声扫地,梁振英诚信重创而备受质疑;而选举结束的第五天,三月三十日,廉政公署高调宣布拘捕曾荫权任内的首位政务司司长许仕仁。
廉政公署早已调查许仕仁案,但选在梁振英甫当选即高调公布案情,传说纷纭,但不是本文探讨重点。值得注意的是,随即有报道预测,许仕仁受查,「肯定会在商界掀起一场廉政风暴」,「假若廉署能在七.一(回归纪念日)后成功『打大老虎』,揪出官商勾结的『联盟』,不但打破高薪养廉的政务官清廉神话,更有助梁振英建立『肃贪倡廉』形象。不少政界中人相信此举有利梁振英在2017『普选』特首时,可高举『廉洁』旗帜与泛民主派代表对垒,争取连任」。
上述引语摘自对中央政府「一身反骨」的《苹果日报》(2012/5/20,曾荫权涉贪 廉署冚家查)。可见,官商勾结及其「廉政闷局」,是回归后的香港社会的深层次矛盾之一。因此,相信广大读者的潜心态是期待传媒的深层次「爆料」。
「爆料」体现《基本法》廉政精神
然而,对抄自西方选举文化的「爆料」,不少香港为政者一开始很不习惯,遑论商界人士。他们将「爆料」视为丑陋的「抹黑」文化,视为非君子之争。左、中、右阵营,都有人声称对此痛心疾首,认为特首辩论应该集中政纲与治港能力之争,而非其他。
可幸,充分享受第四权力的本港新闻界,坚持「爆料」而诱发带有阳光工程性质的廉政洗涤。新闻界这种坚持,客观上体现了《基本法》对特首人格的严格要求: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必须廉洁奉公、尽忠职守。行政长官就任时应向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申报财产,记录在案。3
香港《基本法》有关行政长官的规定,由第四十三条到第五十八条,一共十五条,其中没谈到对特首治港能力的要求,但有两条谈到廉政:上述第四十七条,以及第五十七条(要求特区政府设立独立运作并对特首负责的廉政公署)。可见,当年参与起草《基本法》的各方代表,由中央到香港社会各界,都肯定港英政府留下的廉政成果,都关注香港「九七」后「港人治港」的廉政环境。
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向梁振英颁发任命状时,也强调廉政。翌日(2012/4/11),多家港报都强调中央的廉政关注。例如《苹果日报》以「颁发任命状 提点梁振英 温家宝:为政要清廉」为题,指温家宝「首次提出廉洁问题,要求梁做到『为政者要清廉,做人要清廉』。多名前高官指,温家宝发表倡廉论,明显……要梁大刀阔斧打击官商勾结贪腐问题」。
由下而上的阳光工程
这场由特首选举引发的传媒「爆料」风暴,并未随选战告终而告终,它正在持续洗涤为政者的诚信与人格。姑不论「爆料」动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它具有打破廉政闷局而净化廉政环境的正面功能。如果将之称为曝晒为政者的阳光工程,那么,除了规模与影响不及外,它与上世纪著名的「廉政风暴」显著不同在于,当年「廉政风暴」是港英政府主导的、由上而下的肃贪;而这场廉政洗涤,是传媒主导的、由下而上的阳光工程。
1 表格内的头条,指头版头条,不计内页头条。
2 表格统计,始于2011年12月5日,那时梁振英与唐英年已相继明确表态参选,报纸开始出现两位候选人的头条消息;表格统计,止于2012年3月26日,投票翌日,选战尘埃落定。
3 香港《基本法》四章「政治体制」第一节「行政长官」第四十七条。
香港回归十五年,由回归前「生金蛋」的商业城市,变成国际闻名的示威之都,每年「七一」回归日,都有「泛民」主导的示威游行,充斥各种社会诉求。撇开政治背景不谈,温顺的香港蜕变为动不动就有人上街示威呐喊的城市,而且示威者呈现年轻化趋势,主要原因之一,是日益恶化的城市贫富悬殊。
联合国《2008/2009年度世界城市状况:和谐城市》,指香港是全亚洲贫富悬殊最严重的城市,也是全球贫富悬殊最严重的先进地区之一。
一个地区出现严重的贫富悬殊现象,往往或明或暗伴随着官商勾结问题。红湾半岛事件展示的「延后利益输送」形式,是一种社会明显看得到,却抓不着贪污把柄的新的廉政挑战,本文将此现象称为回归后的廉政闷局。日前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发布的最新「社会指标调查结果」,其中「廉洁指标」创下十年来最低数字,某种程度印证此说。
这个闷局,持续到今春特首选举期间的传媒「爆料」,市民才有机会看到廉政洗涤风暴姗姗来迟的身影。
「廉政」诉求居爆料前列
笔者于2011年12月5日至2012年3月26日期间,利用Wise News,网上跟踪香港所有十六家主要中文日报头版头条,尝试揭示特首选战中传媒「爆料」的廉政功能。以下是头条统计表:
表格类项:
廉政:批评或揭发候选人经济层面的违规违法活动,例如:梁振英未呈报「西九」利益冲突、唐英年大宅僭建、曾荫权涉贪。
政治:聚焦中央政府介入动向;
民生:涉及社会经济政策;
一般:涵盖甚广,包括对候选人私生活及操守的批评与揭发,例如婚外情。
纳入统计的十六家中文报纸:
零售报纸十二家:《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明报》、《星岛日报》、《苹果日报》、《东方日报》、《太阳报》、《新报》、《成报》、《信报财经新闻》、《香港经济日报》;.
免费报纸四家:《头条日报》、《都市日报》、《am730》、《爽报》。(《晴报》当时不在Wise News)
其中《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都是中资报纸,不参与任何针对两位左派候选人的「爆料」游戏。《星岛日报》,及其免费子报《头条日报》,明显支持唐英年。《东方日报》及其子报《太阳报》,明显支持梁振英。《明报》、《苹果日报》及旗下免费子报《爽报》,声称中立,但「廉政」及猜测中央取向的「政治」爆料,明显有利于梁振英。
从表格统计的类项百分比可以看出,除涵盖甚广的「一般」外,于「廉政」、「政治」、「民生」三大类项,「廉政」以32%居首,「民生」仅3%,排尾。这个悬殊差距可以理解为,社会对从政者的廉政吁求,远超乎他们关注民生议题。
「爆料」有助打破闷局
1996年,首届选举委会只有四百位委员,四位候选人董建华、吴光正、杨铁梁、李福善,都是中央可以接受的人选,中央取向也比较明显,故而选举基本是风平浪静的「绅士之争」。
董建华在第二届任期内突然辞职,英治时期过渡而来的公务员精英曾荫权继任。在之后的第三届特首选举中,虽然首次出现来自「泛民」的第二位候选人的挑战,但八百人选委会的成份结构,注定梁家杰只是陪跑性质的「示威」,不同立场的传媒没有「爆料」弹药也没有「爆料」兴趣。
本文探讨的第四届行政长官选举,首次出现两位真正势在必得、来自同一政治阵营的竞争者,因而出现政治上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的「恶斗」。因此,不同政治立场、不同利益关系的传媒,合作了一出香港传媒史上最热闹的「爆料」喜剧。姑不论谁是谁非,公众看到的「爆料」效果是,引火烧身的曾荫权在立法会哽咽道歉,唐英年几近名声扫地,梁振英诚信重创而备受质疑;而选举结束的第五天,三月三十日,廉政公署高调宣布拘捕曾荫权任内的首位政务司司长许仕仁。
廉政公署早已调查许仕仁案,但选在梁振英甫当选即高调公布案情,传说纷纭,但不是本文探讨重点。值得注意的是,随即有报道预测,许仕仁受查,「肯定会在商界掀起一场廉政风暴」,「假若廉署能在七.一(回归纪念日)后成功『打大老虎』,揪出官商勾结的『联盟』,不但打破高薪养廉的政务官清廉神话,更有助梁振英建立『肃贪倡廉』形象。不少政界中人相信此举有利梁振英在2017『普选』特首时,可高举『廉洁』旗帜与泛民主派代表对垒,争取连任」。
上述引语摘自对中央政府「一身反骨」的《苹果日报》(2012/5/20,曾荫权涉贪 廉署冚家查)。可见,官商勾结及其「廉政闷局」,是回归后的香港社会的深层次矛盾之一。因此,相信广大读者的潜心态是期待传媒的深层次「爆料」。
「爆料」体现《基本法》廉政精神
然而,对抄自西方选举文化的「爆料」,不少香港为政者一开始很不习惯,遑论商界人士。他们将「爆料」视为丑陋的「抹黑」文化,视为非君子之争。左、中、右阵营,都有人声称对此痛心疾首,认为特首辩论应该集中政纲与治港能力之争,而非其他。
可幸,充分享受第四权力的本港新闻界,坚持「爆料」而诱发带有阳光工程性质的廉政洗涤。新闻界这种坚持,客观上体现了《基本法》对特首人格的严格要求: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必须廉洁奉公、尽忠职守。行政长官就任时应向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申报财产,记录在案。3
香港《基本法》有关行政长官的规定,由第四十三条到第五十八条,一共十五条,其中没谈到对特首治港能力的要求,但有两条谈到廉政:上述第四十七条,以及第五十七条(要求特区政府设立独立运作并对特首负责的廉政公署)。可见,当年参与起草《基本法》的各方代表,由中央到香港社会各界,都肯定港英政府留下的廉政成果,都关注香港「九七」后「港人治港」的廉政环境。
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向梁振英颁发任命状时,也强调廉政。翌日(2012/4/11),多家港报都强调中央的廉政关注。例如《苹果日报》以「颁发任命状 提点梁振英 温家宝:为政要清廉」为题,指温家宝「首次提出廉洁问题,要求梁做到『为政者要清廉,做人要清廉』。多名前高官指,温家宝发表倡廉论,明显……要梁大刀阔斧打击官商勾结贪腐问题」。
由下而上的阳光工程
这场由特首选举引发的传媒「爆料」风暴,并未随选战告终而告终,它正在持续洗涤为政者的诚信与人格。姑不论「爆料」动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它具有打破廉政闷局而净化廉政环境的正面功能。如果将之称为曝晒为政者的阳光工程,那么,除了规模与影响不及外,它与上世纪著名的「廉政风暴」显著不同在于,当年「廉政风暴」是港英政府主导的、由上而下的肃贪;而这场廉政洗涤,是传媒主导的、由下而上的阳光工程。
1 表格内的头条,指头版头条,不计内页头条。
2 表格统计,始于2011年12月5日,那时梁振英与唐英年已相继明确表态参选,报纸开始出现两位候选人的头条消息;表格统计,止于2012年3月26日,投票翌日,选战尘埃落定。
3 香港《基本法》四章「政治体制」第一节「行政长官」第四十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