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员能为特首做什么?

1999-01-15

  香港大众文化中一直有个神话,以前在英治时代,如果港督是全民直选的;又或回归后,特首可以全民直选,周润发、周星驰或成龙去参选,可能会大热胜出。但早前临时立法会选举,参选艺人却全线败北。当然,参选者都不是一线艺人,因为除了周星驰外,他们宁愿去荷李活搵食,也不把脚插进香港的政治酱缸之中。

  这种选择,却无碍于一种趋势:香港政治文化是一台戏。不管前港督还是特首,直选还是委任,统统都是一台戏,一场曝光游戏,问题只是谁演得好,谁演得不好而已。

特首传媒曝光策略之谜

  董建华当了特首之后,二年多年,他的传媒曝光策略一直是一个谜:究竟有没有策略?究竟有没有一种叫「特首公共关系」的东西?

  月薪十八万的新闻统筹专员林瑞麟仍未正式上班,董建华却找了另一个阿麟(阿伦)帮忙,在电台中访问他。这个题为「逆境自强的访问」,董建华刻意培养给听众的亲切感,把自己营做一个邻家长者的形象,除了谈五、六十年代香港人「前婴儿潮时期」如何在艰苦环境中奋斗成功之外,也闲话家常,谈读书、谈搓麻雀、谈弄孙。只可惜题目定错了。「逆境自强」一词,以今天香港听众的心情,只会把焦点放在「逆境」一词之上,而把题目理解为「在今天的逆境中,大家不要期望政府打救,一切只能靠自己。」

  纵使我们明白,香港的成功,从前港英政府的积极不干预经济政策,是原因之一,但在今天的新政治文化中,这种想当年的说话,如果出自特首之口,便嫌政治不正确。

  第一是回归前后的施政方针,已经大变,香港今天的困境,港英政府留下的泡沫经济,当然是原因之一,但特区政府的施政失误,大家心知肚明,难辞其咎,董建华这番想当年的说话,显然未经深思熟虑。第二是董建华这种道德劝喻式讲话,在回归后,一而再,再而三,已没有新意,「老好人」形象在香港市民心目中,没有卖点。今天,香港人需要真正的强势领袖,就算民主倒退也可以,谁能把大家带出经济衰退的困境,谁便如带领以色列人走过红海的摩西。《圣经》中的摩西就算只是上帝的扯线公仔,也有「腾鸡无能」的时刻,但在族人面前,他仍有大力箍碎十诫石板的豪劲。今天香港人要的是就是这种特首。


特首上任后之传媒曝光策略似乎是一个谜。

回归后的关系变化

  回归后,特区政府跟本地传媒的关系出现了许多变化,从前英治时代的一套,今天已不派用场:

  (一)以特首为首的特区政府官僚层,成了本地传媒的窥探及狙击对象。从前本地传媒对港英政府特别是英国人,始终保持一种敬畏之心,是传统殖民地文化心理作崇,还是港英政府公关手段高明,则见仁见智。但,今天这种敬畏已不见于本地传媒之中,特首与高官们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固然是报导焦点,连家人眷属的日常生活,亦成为题材。在「反共」是禁忌,但「骂特」则表现为民喉舌的当下传媒文化特色,官场新闻跟娱乐新闻,已愈来愈少分别,我们可以称之为「政治新闻娱乐化」趋势。

  (二)「官方喉舌」角色的倒置,表现于曾与港英政府关系亲密的《南华早报》,回归后已失却这种港府吹风优势。过往对港英政府日骂夜骂的左派报纸,一夜之间变成为特区政府护航的媒介。但懂骂人不等于懂护航,在两年来的传媒公信力调查中,它们都是市民心目中「公信力」最差的媒介。当然,公信力不是主流传媒的主要消费理由。另外,特区政府官员愈来愈少办「吹风会」,可能是怕「讲多错多」,也可能今天政府的透明度已提高,原因想是以前者居多。

  (三)政治新闻在回归曾为票房毒药,今天在媒介上出现的已非昔日瞎子摸象的前途谈判类新闻。随着选举文化的确立,纵使特区政府有意把政治时钟倒拨,但在传媒上秀为的政客与政治人物愈来愈多,人怕出名猪怕肥,今天的传媒已是曝光能力大并的牛肉场。

  其实,现在的情况非常混乱,传媒曝光是群戏,也是全天候作战,加了一个十八万月薪的官员,究竟有什么帮助,我们只能等着瞧。

新闻专员的任务

  董建华上任特首之职两年来,因昧于与传媒打交道,政策常被误解,吃过不少苦头,及后拟在特首办公室设新闻统筹专员,消息曝光后,又惹来争议。除了这是一个月薪十八万的司级官员职位是否恰当外,这位专员究竟应该及可以做什么?

  属意由林瑞麟出任的新闻统筹专员一职,据传媒报导,工作范围主要是促进政府、传媒与公众的沟通;加强政府与立法会、政党及言论有影响力人士,如时事评论员的联系;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出任特首办的发言人;统筹政府整体公众形象;出席立法会会议;就与传媒有关的事宜,解释政府的立场及政策等,总之涉及一切特首办与政府的公关事宜。

  有人认为设立此职是董建华的「良好个人意愿」,找一个能对内对外的通天晓,对内统一高官口径,对外笼络大小传媒,任重道远,责任重大。但有人认为这是 Mission Impossible ,除非林瑞麟神通广大,否则必然吃力不讨好,是百份百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跟其他政府部门功能与职责重叠。

  今天传媒跟港府的关系,已跟英治时代大为不同,政治新闻不再冷硬精(精英),而渐走娱乐化大众化路线,林瑞麟既要为董建华如何曝光建议策略,又要内联各位高官司长,又要跟传媒饮茶灌水,应车轮战式的记者采访攻防战。

  不过,撇开此职位是否符合基本法规定不去探讨,董建华在身边的确需要有位「高人」指点其行住坐卧的迷津。十八万公帑,贵是贵了一点,但也不妨一试。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活在后真相的信息战年代

傅景华
2019-09-28

从报章报导看近年香港大学生形象的变化

黄浿沂
王硕禧
郑梓峰
郑晓怡
莫浩廷
苏钥机
2019-03-08

港股资讯类电视节目的大陆市场需求

庄太量
路遥遥
2018-02-09

个性迥异的大学学生报

潘乐遥
苏钥机
201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