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照夜尸纵横」——战争新闻中的抒情

2003-06-16
记者用文字及镜头将战争报导及意境立体化。
美伊战争可谓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凭借现代高科技传媒进行的全方位、近距离、立体直播的战争,数以千计的记者「嵌入」到战争中去,以他们手中的笔、颈前的镜头,记录下炮火、对抗、仇恨,血腥以及在这些中间不灭的希望、和平......。

电视无疑是战争新闻的最佳传播媒体,它使得人类得以在非亲身传播条件下体验到亲身传播般的现场效应。然而,许多印刷传媒的战地记者饱蘸激情的笔墨,对战争栩栩如生的文字报导,同样感人至深。

虽然在此次战争中「因为讲真话」而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扫出门的资深战地记者彼得.阿内特认为:最好的战地记者在报导中应不带感情,然而,战争的残酷是理应报导的事实,无辜受害者的故事同样是读者「欲知、应知」的权利,而正是战争场面的残酷与血腥才使得记者们不能「超然而冷静地」置身度外,无法自禁之「情」在许多优秀的战争新闻中屡见不鲜。


引发读者情感共鸣

战争新闻中的抒情是指记者在战争的特殊时段和状态下,对新近发生的战争事件及其相关人物进行踯z、描写、议论过程中所抒发的情感。战争新闻中的抒情有别于诗歌散文的抒情。诗人可以集中生活的感受,尽情咏唱心灵之歌;抒情散文可以张开想像的翅膀,海阔天空随意飞翔,而战争新闻离不开与战争相关的事实,抒情只是缘事而发,并受事实约束,同时要求记者掌握好抒情的度,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

战争新闻中的抒情手法不外乎两类:景生情与情生景。前者是记者「触」战争之「景」而「情」不自禁,情随境迁;后者是记者寓情于景,将自己内心的感喟化入对战争景物的描述之中,景随情变。然而,这种大致的划分并非表明此两种抒情手法之间存在泾渭分明的区别,许多战争新闻中的「情」与「景」水乳交融,意境出神入化。

「情感譬如彩光的灯,而?述、议论是被照的一切。」叶圣陶这一睿智的比喻,可用来凸显抒情在深化战争新闻主题、引发读者情感共鸣方面的重要作用。


血与泪的抒情

下面让我们选取美伊战争新闻中部份抒情文字,共同感受其特殊的感染力:

六千年前,这?叫美索不达米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水,日夜不停地潺潺流向海湾。人类在这里打造出文明史上的第一座城市,并在未焙过的泥版上刻下楔形文字,人与神的关系,在这里第一次被思考。

六千年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斯河的水,仍日夜不停潺潺流向海湾。美索不达米亚已被改称伊拉克,海湾里湛蓝的海水依旧,只是多了好几艘配备现代精密武器的航空母舰。(孙铭磷《美索不达米亚在哭泣》载《中国时报》2003-03-19)

寥寥数语,竟能跨越数千年!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座城市、从未焙过的泥板上的楔形文字以及第一次被思考的人与神的关系,明示了这片土地的古老与文明,而海水依旧湛蓝的海湾里配备了现代精密武器的航空母舰,则为美伊战争的爆发埋下伏笔。

残酷的现实终于降临巴格达。一夜间,足球场和马路回旋处均堆满了沙包;当局匆匆召集另一次反战集会;慌张的司机急急赶返家园团聚或逃难,令致命交通意外骤增;药房的镇静剂全部售罄;油站排满人龙;矿泉水售价飙升一倍;超级市场货架上的罐头食物和即食汤包被一扫而空;年青情侣仓卒「拉埋天窗」......但在一轮繁忙过后,巴格达周三下午已变成死城一样,大家都在屏息静气,等待炸弹掉落的一刻。

(《「唯一可做的是等炸弹落地时大叫」巴格达静待死神降临》载《明报》2003-03-20)

布殊的最后通牒使伊拉克人猛然发现:战争原来已近在咫尺! 经历了数个月等待和忧虑的煎熬,一切还是太突然和真实得可怕。此时此刻,他们没有什么可做的了,唯一可做的便是静待死神降临:炸弹落地时凄凉地叫喊!

夜幕低垂,风沙肆虐,火光冲天,战争还在继续......黄沙莽莽处,是一具具排列整齐的尸体;一些随军文字记者更描述说,在一些地方,伊军尸横遍野。诗圣杜甫泣血之语:「烽火照夜尸纵横」,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刘洪《又是「烽火照夜尸纵横」》载《国际先驱导报》2003-03-29)

低垂的夜幕、肆虐的黄沙、冲天的火光、遍野的尸体......这不是好莱坞大片中虚构的场面,而是惨烈战场的真实写照!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必然导致灾难,受害者又总是平民百姓:

这些纯朴而善良的人们,他们会在这场战争中幸免于难吗?他们是弱者,当死神在身边徘徊时,他们没有权利选择什么......(《我的巴格达朋友 你们还好吗?》新华网2003-03-28)

然而,承受战争苦难的又何止是成千上万的伊拉克平民!让我们看看一位阵亡美国士兵留给家人的无尽伤悲:

肯达尔的老父亲拿着儿子的一张照片说:「我想让布希总统好好看看这张照片,这是我唯一的儿子,我唯一的儿子啊。」说到这?,老人的脸上已是老泪纵横,他的家人默默的站在他的身后,同样的悲痛,同样的严肃。

肯达尔的独生儿子肯尼斯,已经十岁,他低着头,一言不发,他已经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了,他知道自己再也看不到自己的父亲了。孩子拉着母亲的手,昨天夜里母亲偷偷地在卧室?哭了一晚,他听的真真切切。(章田《伊拉克战场痛失爱子.阵亡美兵老父怒向布希》中新网2003-03-22)

然而,为了阻止战争,全球反战示威声势浩大,一些和平爱好者甚至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反战长城:

人肉盾牌是一个模糊且陌生的名称,听起来更活像一群充满悲情的壮士。

如果不是这一场事先张扬的潜在美伊大战,还有让世界瞩目的千万人反战巨浪,我们或许仍然不会察觉到,在欧美各地,甚至日本,在过去几年来,涌现一个又一个反战的和平组织,出现一批又一批的人肉盾牌;他们的工作,就是要以和平的手段、血肉的身躯来保护平民百姓,要阻吓战事的发生。

......有不少人肉盾牌,前仆后继跑到中东地区,特别是巴勒斯坦,在当地以身挡坦克、组人墙、挡炮火,其勇气可嘉,其情更可悯。 (张翠容《人盾怕成为侯赛因人质》载《苹果日报》2003-03-04)

战争新闻中诸如此类的抒情文字还有许多、许多......

然而,我虔诚地、虔诚地祈祷:让世界远离战争!

我再也不想、再也不想阅读战争新闻中那血与泪的抒情!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活在后真相的信息战年代

傅景华
2019-09-28

从报章报导看近年香港大学生形象的变化

黄浿沂
王硕禧
郑梓峰
郑晓怡
莫浩廷
苏钥机
2019-03-08

港股资讯类电视节目的大陆市场需求

庄太量
路遥遥
2018-02-09

个性迥异的大学学生报

潘乐遥
苏钥机
201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