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处长张敏仪前一阵子在一个传媒研讨会上说了一个公开的秘密,每一位政府高官召开重要记者招待会之前,均先参加由新闻处安排的模拟记者会,演习由新闻官精心设计的问题,并预先想好巧妙的回应方法。所以当真正的记者会召开时,高官大多数能「兵来将挡」,顺利地发布官方要传达的讯息。我们由此可以理解,记者会翌日见报的有关新闻,无论是内容及重点,往往很大程度会受到官方观点的支配。
这一个例子正好说明新闻记者很多时并非建构新闻现实的主脑人,新闻来源的影响力更大。甚至有学者提出,由编辑及记者统领泡制新闻的年代早已逝去,我们已踏入所谓「后新闻时代」。
「后新闻时代」是指新闻来源比新闻记者更精通「传媒逻辑」,他们能运用他们丰富的传媒知识去对新闻界进行反操控,令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的控制权愈来愈小,甚至不察地沦为他们的「传声筒」。
这里传媒逻辑是指传媒表达及传送讯息的模式,包括时间的安排、资料的组织、表达的手法等。以电视新闻为例,它的运作逻辑是每段新闻简短至不超过两分钟,画面先导,重视简短的声带 (Soundbite),强调娱乐性及趣味性。而报纸新闻则追求独家,资料要详尽但角度无新颖,重视新闻照片及图表,头条新闻必须有卖点。新闻来源若掌握了这类逻辑,迎合需要,自然能透过新闻发挥影响力。
政客与传媒
由于传媒影响力巨大,现代政客的政治生涯与新闻传媒紧紧挂漖,若要当一个成功的政治人物,必须要得到传媒的支持,建立正面的传媒形象。而政治行为和传媒逻辑的互相交错,令当今政治成为「传媒政治」。自从电视普及化以来,电视成为最重要的媒体,人类文明踏入了做「秀」的年代 (The Age of Show Business),政治领袖除了实力之外,还要讲求演艺能力 (Showmanship),即是在新闻媒体尤其是电视镜头之前要显得仪表出众、能言善道,因为大众很多时是根据一位政治人物在传媒之前的表现来衡量他的能力。前美国总统列根的治国能力其实十分有限,但演艺能力出众,故此能获连任。本港的行政长官董建华的演艺能力显然有待改进,所以不得不重新去增设新闻专员一职,改善形象。
根据学者艾发迪及史诺 (Altheide & Snow) 的研究,在众多社会机构 (Social Institution) 之中,政界最懂得活学活用传媒逻辑。政客及政客的顾问长时期和传媒打交道,早已充分了解新闻界需要什么。列根总统的助手狄华 (Michael Deaver) 就曾著书立说,夸谈自己如何活用电视新闻的文法、逻辑和形式,将新闻界变为政府的喉舌。
狄华对电视新闻长期观察,体会到无论一篇写得多么详尽的政纲或讲稿,最终只沦为一段不超过三十秒的声带 (Soundbite)。若果要推销一项政策或观点,就必须要能把它化为一段被电视记者乐于采用的声带,最好是能配合精采的画面。
有一次,为了要增加列根的曝光率,白宫幕僚商议向新闻界推销一项房屋政策。新闻官打算发一段新闻稿,配以详细数据,但狄华反对这样做,认为这段新闻发出去,只会成为报纸商业版一段不起眼的小新闻。他决定把列根抓到一个建筑地盘,将安全帽往他头上一戴,着他站在政府兴建中的民房之前公布政府的建屋数字及此举对美国人民的意义。虽是三言两语,但为电视提供了精采的画面,又有可用的声带,结果成了电视网络的头条新闻。有关建屋计划的详情,记者主动向政府查询,还以为自己主动追新闻,其实官方早已整理好资科,向他们「喂料」。
中国领导人近年也学会了传媒逻辑。江泽民上次访美,就特意到夏威夷的海滩游泳,为电视台及报界提供有新意的画面及新闻图片。当然精于此道者还得算是中国总理朱鎔基,他近期出访北美作世贸谈判,全程都能吸引传媒注意,并且为自己塑造机智、幽默、平易近人的形象,消除美国人对共党领袖的偏见。试看他每到一处,都能制造传媒受用的引述句,什么去为美国人「消消气」、「打打气」,去到了美国又怎样由「长脸」变了「快乐脸」,令对他原来十分敌视的美国传媒也无法对他抹黑。
政客高官若能掌握传媒逻辑,往往能透过新闻发挥影响力。 |
运用传媒逻辑
港府官员当然也懂得玩弄传媒逻辑,明知各大电子传媒的主要新闻节目在下午六时播出,但曾财爷及董建华近期不少重大记者会均于下午四时以后才举行,令电台及电视台的记者只够时间把记者招待会的内容如实地整理播出,来不及去做「反应」。加上办公时间已过,连印刷媒介的记者想找人评论一下也遇到困难,这种针对截稿时间的安排,自然有利官方消息传达。试想想,若公布某项政府措施的记者会在上午十时举行,记者有一整天的时间去研究及挑剔,岂会是高官愿见的?
当然香港其他政界人士也深黯传媒逻辑,最近卸任议员曾健成(阿牛)到深圳罗湖「闯关」,反对中国不签发回乡证,就是故意制造了一件「假事件」 (Pseudo Event)。政客知道记者喜欢报导事件多于主动发掘消息,故此他们会不断构思新主意去吸引传媒注意,推销自己的政见,提高知名度。
新闻自主权
政客运用传媒逻辑,一般来说有下列三种情况:
(一)政客无真材实学,但由于善用传媒逻辑,将新闻变了他的宣传工具,人气急升;
(二)政客有政治才能,但不善用传媒,结果上不到位;
(三)政客有真知灼见,又善用传媒,结果可以贡献社会。
当然我们最不愿见的是第一种情况。社会学大师哈巴马斯 (J. Habermas) 也表示忧虑,认为新闻媒体是重要的公共空间 (Public Sphere),应该是公众理智清明地辩论社会事务的论坛,但近年的新闻,很多都是政客、新闻官、公关顾问精心泡制的产品,令客观的辩论无法进行。
在「后新闻时代」,新闻工作不再单纯是反映现实或歪曲现实,政客及其他新闻来源学会了新闻界的逻辑又反用在新闻界身上,显得得心应手。在这个新时代,记者与他的新闻来源是处于艾力逊 (Richard Ericson) 所形容的角力关系 (Negotiating Control) 之中,记者若不保持机智,稍一不留神,便会丧失了新闻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