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会议——「数码新闻、社会变迁与全球化会议」后记

2004-01-15
九十多位学者及业界专家出席会议作交流。
浸会大学校长吴清辉为会议主礼。
浸会大学新闻系的「数码新闻、社会变迁与全球化」 两天会议终于在二零零三年十二月十二日圆满结束。是次会议吸引了九十多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参加者来参与这次会议。他们都是业内的资深人士,或是从事研究新闻和媒体的学者。会议的主题包括:(一)网络新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二)卫星新闻与全球化,网络、广播与电视新闻的政策及法规演变;(三)全球化新闻的新闻价值判断与道德;(四)另类数码新闻与社会变迁及网络;(五)广播与电视新闻报导。经过了接近整整一年的筹备,会议终于顺利举行。

会议在十二月十一至十二日假浸会大学林护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是此会议由校长吴清辉及传理学院院长汪琪作主礼嘉宾。会议邀请了Jim Laurie(Vice-President for Network News and Current Affairs, STAR Group Limited) 和Nicholas W. Jankowski(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Nijmegen)。

作为主讲嘉宾,Laurie的题目是「廿四小时新闻的全球化神话」 ,内容是关于市场导向的新闻,及市场已经成为控制新闻报导的主要因素。而Professor Jankowski的题目是以研究Indymedia----一个独立媒体的网站,来看另类媒体及新闻的重整,内容涉及比较另类媒体跟传统媒体就新闻价值的取向的分别。参加者都很热烈地参与讨论。内容都是关于廿四小时新闻的重要性、市场导向的问题,还有就是网络媒体的角色与及发展空间与发展动向。


网络新闻的价值取向

第一天的小组讨论包括:科技对新闻作为专业的影响、媒体的平等与社会的变迁,还有在数码时代里媒体的内容与规范、数码媒体的成长,与及数码媒体的机会与挑战。有论文分析美伊之争这一重大国际事件上,中国互联网BBS上相关新闻的传播和针对「反战」和「主战」的讨论。这研究认为,在中国政府已有明确立场的情况下,中国民间和知识界依旧运用BBS进行了广泛和多元的讨论,从而可见互联网BBS拓展了中国国际新闻报导和国际时政讨论的空间。

另有论文分析西方传媒的中文网站,亦有论文涉及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逐渐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而这些变化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这论文提及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某些新闻价值判断标准的内涵有所发展;价值取向的侧重点有所改变;正在形成新的价值判断标准。网络新闻价值取向之所以出现上述新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网络技术提供了物质基础,媒体竞争成了一种现实动力,社会发展决定了新的新闻需要。对于中国新闻传播业来讲,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既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如从宣传本位回归到新闻本位,从宣传价值回归到新闻价值,大大拓展了新闻报导的范围,又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如低俗化、煽情化、碎片化,需要加强批评引导。


拓展多媒体领域

在其中一篇论文中提及了台湾的「中广新闻网」,它是在台湾以AM调幅频道播出之全区性广播网。面对着竞争激烈的广播市场,从二零零零年八月起, 「中广新闻网」决定将其频道重新定位,调整为持续性大量播出新闻之「全新闻」电台,运用其近百名广播新闻专业人力之优势及独特性,尚能维持稳定之广播市场占有率。根据「广电基金」所做二零零二年广播收听调查,其收听率为7.4,在近两百家大小电台中位居第五位,为台湾地区民众最主要收听电台之一。

然而,近数年来,台湾网络科技及电信通讯科技的快速发展进步,使其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界线愈趋模糊,各入口网站及手机业者提供新闻资讯服务蔚为潮流,包括广播在内之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新闻资讯市场受到蚕食瓜分。

「中广新闻网」体察此一趋势,认为与其坐以待变不如主动出击。在评估分析认为其新闻具有较报纸媒体更即时快速、较电视媒体更宽广深入的优势条件,于是自三年前开始主动接触跨向多媒体领域,以其既有新闻资源做加值性运用,透过广播新闻标准作业程式之规范,以及新闻资料库系统之有效整合运用,在不增加额外成本负担下,提供各合作业者多样化、多选择性的新闻资讯内容。目前已成为台湾各主要入口网络及电信通讯业者所普遍欢迎之主要新闻资讯内容供应者,总计已进行合作或正在协议中之合作对象已达到十六家。中广新闻自此不再只是广播新闻,而是「中广广播新闻」、「中广网络新闻」和「中广手机新闻」的三合一新闻了。 此一全新领域之拓展,不仅让过去广播本业以广告为唯一收入的形态,自此新增加加值型收入来源,更在既有广播品牌行销上,获致明显相辅相成之积极推广效益。

第二天的小组会议包括:在全球环境下的新闻学和媒体工业、华人社群的媒体使用、网络媒体的分析、法律和新媒体科技、媒体使用和新闻教育、中国的媒体使用,及在数码媒体时代无线电讯的角色之比较观点。

论文的内容包括:台湾国科会资助的研究计划「数位时代的新闻职业:资讯传播新科技对新闻记者及其工作(场所)的影响评估研究」的初步调查成果报告。研究主要探讨资讯传播新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如新闻编采自动化系统、电脑辅助报导(computer-assisted reporting, CAR)与电子新闻采访(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 ENG)与网际网络(the Internet),对新闻工作者及其工作场所所带来的机会与挑战。核心研究问题聚焦于两个层面:资讯传播新科技对新闻工作的影响。这研究分析资讯传播新科技对媒体从业人员劳动过程(新闻记者角色及编采新闻方式)的影响,研究重点包括:新闻从业人员的生涯规划、专业意理、工作权与就业安全感、技能组合。另外,他们对于新闻工作与对其所工作的媒体的态度,以及新闻从业人员对资讯传播新科技的调适与抗拒情形,也是这研究的核心议题。而资讯传播新科技对新闻室(即新闻媒体组织/工作场所)的影响,则探讨在数位时代下,新闻室的重构、媒体产业的劳资关系、新闻媒体的组织结构与商业营运方式的变迁,同时将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方式及市场竞争等因素纳入分析。

还有论文是关于俄罗斯传媒的全球化进程、电子传媒、中国西部农村的资讯壁垒与电子媒体传播系统的「网络革命」,内容是有关现代传播技术与革新的传播观念和区域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分析传统媒体的数位化生存,来提出可以联接互联网的平台,发展自己的空间,文中以运用营销学的4C概念,就建设媒体网站品牌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讨论。亦有站在宽阔学术视域内,对中国当代新兴的「DV传播」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在这样一个由国家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层面的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全球社会中,媒介----特别是卫星电视----自始至终地扮演着重要角色。

亦有文章是关于中国跟全球化的关系。在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后,全球化----不管是作为一个概念,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生存方式----更是堂而皇之地、前所未有地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中国大陆的电视业虽仍处于被保护状态,但必将会面临巨大的冲击,特别是被地域化、分割化的省级卫星电视台,更是面临着潜在的但可被预知的生存压力。文章试图将两个处于相似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内陆卫星电视台----湖北卫视和湖南卫视----作为考察样本,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之下的大陆省级卫视的生存之路,即如何建立相应的维生机制。

作者认为,大陆卫星电视台之生存要件是必须建立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建构开放的、与世界电视业互动的维生机制,以及科学的、完整的媒介经营管理体系,从而强有力地为大陆卫视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石和广阔的上升空间。这篇文章着重从资本经营、节目经营、广告经营和人力资源管理四个角度阐述了这一观点。


「非典」的启发

一共两天的会议议程都是排得密密麻麻,务求令参加者能在短短的两天作出激烈及富启发性的学术交流。议程一阵子就过去了。最后,大会安排了专车接送参加者到有线电视新闻台参观。在整整两天的会议中,大会安排了一些得奖的电影在会议举行期间播放:有《十亩地》,《廿三条》等等。希望能令参加者认识一些有水准的纪录片。

会议筹办过程中不乏小插曲。由于非典型肺炎的关系,会议不得不从原来的七月份改到十二月份,亦由于非典型肺炎的关系,会议在第一天加插了一个小组讨论,关于香港传媒怎样作非典型肺炎的报导。当天很多资深的电子传媒工作者亦有参与小组讨论,互相交换心得。非典型肺炎对香港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及传媒亦从这个世纪疫症得到新的启发,对一向的定位能作出反省。

有兴趣查阅论文及会议详程可浏览http://www.hkbu.edu.hk/~jour/DN2003。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数码媒体Vs人类福祉

李月莲
201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