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为新世纪培训知识工作者

2005-07-15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社会(Knowledge Society)的年代,展望在本世纪末,主要的劳动人口将是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社会形态及生产模式跟工业社会将会大大不同。在转型至知识社会期间,传媒教育究竟可以作出什么贡献?

知识工作者的特质

早在六十年代,管理学大师杜拉克 (Peter Drucker) 及另一名学者马兹禄 (Fritz Machlup)已经相继提出「知识社会」这个概念,认为工业社会即将结束,在后工业社会「知识」将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生产工具。
知识工作者跟工业社会中的劳工不一样,他们的特点是用脑多于用手,具有丰富的创造力,热衷改革及创新,又善于批判思考,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懂得自我管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备很高的资讯科技素养,重视知识管理,具国际视野及坚持终生学习。

展望未来,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在知识经济中具备竞争力,它的人口组合必须以知识工作者为基础,所以不少国家开始着力透过教育去发展高质素的人力资源。但培训知识工作者,旧有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合时宜,故此很多国家积极推行教育改革,探寻新的教育模式以培训下一代。以欧洲经济联盟为例,它一向只关注会员国的经济问题,不干预教育文化事务,但近年也破例发展了一套共同的教育政策,指引欧盟各国改革它们的教育,配合知识社会的需要,让欧盟在国际上具有竞争能力。

香港特区政府在回归以后虽然施政迟缓,但也察觉若要成功转型为知识社会,教育制度必须重组,于是在二零零零年推行教育改革,发表了两份重要文件:「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议」和「学会学习」。并在课程检讨文件中指出:「香港作为亚洲区其中一个国际性城市,面对由工业型的社会转变成知识型社会的挑战,学生亦需要更新所学,去迎接这个挑战。」香港的传统教育制度一般被形容为「填鸭式」,对创意、批判思考及资讯管理的培育十分有限,课程改革建议正是针对这方面作出改变。

传媒教育与知识社会

九十年代中以后,香港传媒教育迅速发展。香港的传媒教育由社会不同的组织自行发起,这些组织包括了学校、青年机构、宗教团体、社会志愿组织、传媒机构等,它们互相联系,形成了非正式的传媒教育网络。香港的传媒教育工作者发觉传媒教育的理念,与政府推行的教育改革精神脗合,有助培育知识型人口。过去几年传媒教育被纳入部份学科,教育官员亦鼓励老师在课堂及课外活动加入传媒教育,最近更建议在通识教育科中加入「传媒」为专题研习。突破机构在二零零一至二零零二年获优质教育基金拨款六百万港元,推行「传媒及资讯意识教育计划」,透过计划培育二十一世纪知识型社会的青年领袖。而香港传媒教育协会也与香港教育城合办「传媒评论年」计划,在二零零三至二零零五年举办一连串的传媒评论工作坊,培训对传媒具有批判能力及能适应知识社会的年青人。

知识社会跟传统工业社会很不同,生产技巧及技术日新月异,天天求新求变,知识的更替更加快速,年初出产的电脑程式,年尾可能已经被淘汰,故此知识工作者必须终生学习,才能追上时代需要。况且,每位知识工作者都是一名专业人士,他们需要接受的是个别的专才教育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而不是传统的共同课程 (Common Curriculum)。所以学校再不能像以往那样,只是集中传授标准的学科知识,令学生千人一面。而是除了主要的学科之外,同时还要教授共通能力 (Generic Skills),让学生掌握学习方式,即「学会学习」 (To Learn How To Learn),用持续进修的方法建构自己的专业学识。

培养学生共通能力

传媒教育以学生为本,透过提高培养主动的阅听人,也同时培养了主动的学习者,而且传媒教育能让学生对在知识社会中扮演吃重角色的大众传媒及崭新资讯科技有普及认识,同时又能培训学生一些重要的共通能力。

(一)资讯科技技巧——

杜拉克说,第一波的资讯科技革命,重点在「科技」,但过渡至知识社会的第二波资讯科技革命,重点转移至「资讯」,在知识社会里,每一位知识工作者都要负上资讯责任。所以年青人必须学习资讯科技知识,而且要提高自己的传媒资讯素养 (info-media literacy)。突破机构认为传媒资讯素养包括了:懂得使用资讯科技、搜寻资料、评估资料及组织表达资料。它特别设计了一套培养「资讯素养」的教材套,并和十六间学校建立了伙伴关系,这批学校在课堂采用这套教材,进行传媒资讯教育。

(二)批判思考技巧——

批判思考是传媒教育的核心要素,也是未来知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技能。无论是突破机构的传媒教育活动还是香港传媒教育协会的「传媒评论年」计划,重点都在培训年青人的批判分析能力。

(三)创造力——

创意是知识社会中最珍重的资产,故此培养年青人的创造力是传媒教育的另一主旨。例如透过录像摄制,训练青少年的创意表达。至于香港传媒教育协会举办的传媒评论工作坊及征文比赛,也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工作坊要求学生在解读完传媒讯息之后,就用简明及新颖的方法作出评论,导师们发觉只要能够给予年青人足够的锻练及鼓励,他们是可以发挥创意潜能。

(四)沟通技巧——

所有的传媒教育项目均着重发展年青人的沟通技巧,突破的网站鼓励上网的同学在传媒讨论区中交换看电视、听流行曲及解读广告的心得。而「传媒评论年」的各个传媒评论工作坊的主旨,指导同学监察及评论传媒,导师们告诉同学,评论并非是单向的,而是一种与传媒机构建立沟通的方式,作为有责任感的传媒消费者,他们应向传媒机构表达有建设性的意见,并要求它们作出回应。

(五)解难技巧——

在知识社会中,年青人必须学习如何独立地解决问题。突破机构在多个传媒及资讯意识教育项目中,设计了一些环节,让参加的同学尝试运用他们独立的判断,解决疑难。

(六)自我管理技巧、协作能力、运算技巧及研习技巧——

知识社会的社会结构与工业社会的模式很不同,并非是科层式。由于每位知识工作者自成专家,所以大家的关系是同事,不分上司下属,故此知识工作者必须学习自我管理,而且要善于跟其他知识工作者协作。突被机构训练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鼓励他们协作。传媒评论年计划就向年青学生灌输终生提升传媒素养的概念,指导年青人学习如何善用传媒,透过传媒充实自己。

香港和其他先进地区一样,正迈向知识社会。既然传媒教育在培养未来知识工作者方面是「好帮手」,本地传媒教育工作者倡议在中、小学进一步推广传媒教育运动,配合「学会学习」的新教育目标,引领年青人在廿一世纪顺利转型,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以及胜任的知识工作者。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财经新闻教育模式

宋昭勋、吴静、赵应春
2016-11-24

拒绝废话的自由

傅景华
2015-05-02

学生记者调查:渐趋成熟的新闻采访与社交媒体应用

马伟杰, 李丽芳, 戚韵瑶, 黄锦瑜
201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