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执笔写本文时,二零零八年即将终结。这是不平凡的一年,既有令人振奋的消息;但也有各种的天灾人祸。可是,在这些热门的新闻话题之外,笔者观察到一场革命正在静静的进行中,后世可能就会定零八年为一个新旧时代的分水岭。笔者指的旧时代,是印刷书刊的年代;而新时代,则是电子书刊的年代。
诚然任何超大规模的时代交替,都不可能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以互联网的兴起为例,就至少有三个重要的里程碑:一九六九第一个packet-switched network APRANET的开通,一九八三年APRANET正式引入使用TCP/IP通讯协定,和一九九三第一个图像介面的万维网浏览器NCSA Mosaic的发布。前后相隔了廿四年。故此,笔者在此能预言的,顶多是现在是个终结的开始而矣(The beginning of an end)。
电子阅读器的发展历程
电子书刊有什么好处?基本上它有着所有数码化能带来的好处,如可供搜寻、可以加入互动性等,但最重要的也许还是如数码革命的巨擘Nicholas Negroponte对数码化的优点所作的概括,即是数码化后,我们要传播资讯和知识,载体变成轻便的位元(电子讯号)而不再是相对极为笨重的原子(这即是Negroponte所说的「Move bits, not atoms」)。
但是,电子书刊是一个奇怪的理想。它有不少的支持者,坚信它的时代一定会来临;但抱怀疑态度的人也许更多,他们相信带着「书卷味」的「入得书房、出得厅堂」,能带到海滩上、公园里阅读的印刷书本永远不会被取代。
是吗?看来有点像。由约一九九八年至二零零四这七多年间,市场上有过好多次引进电子书刊电子阅读器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在这段期间,一部电子书/电子阅读器的发展史,就是一本供奉着各个「先烈」的历史!Rocket eBook Reader、Gemstar、Everybook、SoftBook、Librius Millennium Reader等,一个个都昙花一现,然后又一个个都走进了坟墓。无一幸免。
到了二零零四年,日本新力推出以电子油墨(E Ink)为显示器的电子阅读器LIBRIé EBR-1000EP,也曾为人们带来无限憧憬,盖因为电子油墨是当时的最新科技,比起传统的液晶体显示器(LCD),有超省电的优点。另外,电子油墨显示原理与纸张近似,用户可以在直接阳光照射的环境下阅读,新力LIBRIé是第一部能符合「能带到海滩上、公园里阅读」这一要求的电子阅读器。可惜的是,第一代的LIBRIé也有着一些严重的缺陷,致使它在一阵喧闹之后,又似乎沉寂了下去。(按:LIBRIé仍在市场上有售,而且新力在二零零六年还特别为美国市场推出了Sony Reader)这一系列的失败或不很成功的尝试,似乎印证了悲观主义者的判断。幸好,有心人仍然是前仆后继的不断努力。在刚过去的十八个月,带来了几个利好的消息,使人觉得黎明似乎即将到来,几乎伸手可触。
首先是业界的技术组织IDPF(International Digital Publishing Forum)在二零零七年十月十五日宣布完成制定业界的共同标准Open Publication Structure 2.0(OPS 2.0),并将其由「草案」的地位正式提升到「标准」的地位。而美国出版商协会AAP(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 Inc)也于零八年五月十二日宣布认可该标准为各出版商所最终会采用。这两个看似枯竭无味的宣布,其实可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此之前,不少人曾经有过疑虑,担心出版界和技术业界会因各种原因出现制式大混乱的局面,阻碍了电子书的普及(多年来一直关注电子书刊的博客,Teleread网站站主David Rothman曾描述这种可能出现的制式混乱为「电子巴别塔」Tower of eBabel)。现在经过这两个宣布后,上述的疑虑应该可以消除了。
其二是网上书店兼零售店先驱兼「霸主」阿马逊Amazon于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宣布推出Amazon Kindle电子阅读器,为电子阅读器这一理想「重燃爱火」。这一个宣布,最初我也忽略了。虽然Amazon Kindle也是如LIBRIé一样采用了省电兼好看的电子油墨作显示器,但到零七年时已有多个厂商推出了不同的电子阅读器,连国产的南开津科也都已经于零七年十月推出「翰林电子书V3」(电子书阅读器),再多一个Amazon Kindle似乎不是什么大新闻。但细心看看发布的内容,才发现Amazon Kindle的设计师画出了神来的一笔,可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就是Amazon Kindle是首部直接连通网络的电子阅读器。它内置了广域无綫数据网络,而且使用该网络的用户不需另行缴费,有关费用已经由Amazon向网络供应商(北美的Sprint提供CDMA EVDO网络)以合约形式付清。
Amazon Kindle连通网络的最大意义,在于电子阅读器自此与电脑完全相互独立,再也不用依赖电脑。(相比之下,以前用户要先用电脑下载有关的电子书的档案,再用USB之类的连接綫把档案从电脑转移到阅读器上,甚为麻烦。)这代表了什么?这代表了用户不单可以把Amazon Kindle带到海滩上,到心血来潮的时候,还可以在海滩上(而不是在家中的电脑前)直接去网上书店找书、买书。从此Amazon Kindle的用户在出门前不需要再考虑该带哪几本书了,因为不单其内置记忆体已经能装约二百本书,不够的话可以随时随地的再买!
文字媒体未来趋势
本年度第三件重要新闻,可能预示着印刷书本「行将就木」的,就是开始有主流报章及杂志宣布停办印刷版,改为专注于搞网上版。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在美国江湖地位颇高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另外的就是老牌电脑杂志PC Magazine。
一叶知秋,笔者相信,只会有愈来愈多的报刊走这些先驱的道路,放弃印刷版,专攻网上版。事实上,即使未必很多人会在短期内购买如Amazon Kindle或翰林电子书等电子阅读器,但肯定是愈来愈多人习惯了(特别是年轻人)在电脑前和在网上看书看报。在这情况下,加上纸价愈来愈贵,生产印刷书刊的成本不断上升,报刊的确要问自已,为何还要搞印刷版。所以,我认为以上的趋势可以说是不可逆转的。
除了这几件大新闻之外,还有其他几件较不起眼的新闻,但也是代表着一个趋势。例如,专营IT类电子书籍的网上图书馆SafariBooksOnline.com(二零零一年成立)经营愈来愈成功;AAP的统计数字显示零八年电子书的营业额增幅是百份之七十三;以及香港政府教育局也宣布成立专责小组,研究在学校引入电子课本的可行性,等等。
假如印刷书刊的时代正在终结,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了,笔者在这里作警世之言,是认为文字媒体的丧钟已经响起了吗?绝对不然!
笔者仍然坚信,文字,是人与人之间作思想沟通的最有效的媒介之一,永远不会被图片、音档、视频所完全取代。正在被取代的,是用以承载文字的载体,将不会再是东汉蔡伦所发明的、以木头研磨成浆再制成的纸张,而是相对轻便的电子讯息。载体改变了,但文字的力量不会减弱,反而有可能因为资讯更容易传播,使文字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所以,如果有年轻人来问我意见,说有兴趣投身文字媒体,问我是否明智,我会绝对支持;但是,如果有投资者问我现在投资在纸品或印刷业是否明智,这我就不是那么的肯定了。
诚然任何超大规模的时代交替,都不可能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以互联网的兴起为例,就至少有三个重要的里程碑:一九六九第一个packet-switched network APRANET的开通,一九八三年APRANET正式引入使用TCP/IP通讯协定,和一九九三第一个图像介面的万维网浏览器NCSA Mosaic的发布。前后相隔了廿四年。故此,笔者在此能预言的,顶多是现在是个终结的开始而矣(The beginning of an end)。
电子阅读器的发展历程
电子书刊有什么好处?基本上它有着所有数码化能带来的好处,如可供搜寻、可以加入互动性等,但最重要的也许还是如数码革命的巨擘Nicholas Negroponte对数码化的优点所作的概括,即是数码化后,我们要传播资讯和知识,载体变成轻便的位元(电子讯号)而不再是相对极为笨重的原子(这即是Negroponte所说的「Move bits, not atoms」)。
但是,电子书刊是一个奇怪的理想。它有不少的支持者,坚信它的时代一定会来临;但抱怀疑态度的人也许更多,他们相信带着「书卷味」的「入得书房、出得厅堂」,能带到海滩上、公园里阅读的印刷书本永远不会被取代。
是吗?看来有点像。由约一九九八年至二零零四这七多年间,市场上有过好多次引进电子书刊电子阅读器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在这段期间,一部电子书/电子阅读器的发展史,就是一本供奉着各个「先烈」的历史!Rocket eBook Reader、Gemstar、Everybook、SoftBook、Librius Millennium Reader等,一个个都昙花一现,然后又一个个都走进了坟墓。无一幸免。
到了二零零四年,日本新力推出以电子油墨(E Ink)为显示器的电子阅读器LIBRIé EBR-1000EP,也曾为人们带来无限憧憬,盖因为电子油墨是当时的最新科技,比起传统的液晶体显示器(LCD),有超省电的优点。另外,电子油墨显示原理与纸张近似,用户可以在直接阳光照射的环境下阅读,新力LIBRIé是第一部能符合「能带到海滩上、公园里阅读」这一要求的电子阅读器。可惜的是,第一代的LIBRIé也有着一些严重的缺陷,致使它在一阵喧闹之后,又似乎沉寂了下去。(按:LIBRIé仍在市场上有售,而且新力在二零零六年还特别为美国市场推出了Sony Reader)这一系列的失败或不很成功的尝试,似乎印证了悲观主义者的判断。幸好,有心人仍然是前仆后继的不断努力。在刚过去的十八个月,带来了几个利好的消息,使人觉得黎明似乎即将到来,几乎伸手可触。
首先是业界的技术组织IDPF(International Digital Publishing Forum)在二零零七年十月十五日宣布完成制定业界的共同标准Open Publication Structure 2.0(OPS 2.0),并将其由「草案」的地位正式提升到「标准」的地位。而美国出版商协会AAP(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 Inc)也于零八年五月十二日宣布认可该标准为各出版商所最终会采用。这两个看似枯竭无味的宣布,其实可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此之前,不少人曾经有过疑虑,担心出版界和技术业界会因各种原因出现制式大混乱的局面,阻碍了电子书的普及(多年来一直关注电子书刊的博客,Teleread网站站主David Rothman曾描述这种可能出现的制式混乱为「电子巴别塔」Tower of eBabel)。现在经过这两个宣布后,上述的疑虑应该可以消除了。
其二是网上书店兼零售店先驱兼「霸主」阿马逊Amazon于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宣布推出Amazon Kindle电子阅读器,为电子阅读器这一理想「重燃爱火」。这一个宣布,最初我也忽略了。虽然Amazon Kindle也是如LIBRIé一样采用了省电兼好看的电子油墨作显示器,但到零七年时已有多个厂商推出了不同的电子阅读器,连国产的南开津科也都已经于零七年十月推出「翰林电子书V3」(电子书阅读器),再多一个Amazon Kindle似乎不是什么大新闻。但细心看看发布的内容,才发现Amazon Kindle的设计师画出了神来的一笔,可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就是Amazon Kindle是首部直接连通网络的电子阅读器。它内置了广域无綫数据网络,而且使用该网络的用户不需另行缴费,有关费用已经由Amazon向网络供应商(北美的Sprint提供CDMA EVDO网络)以合约形式付清。
Amazon Kindle连通网络的最大意义,在于电子阅读器自此与电脑完全相互独立,再也不用依赖电脑。(相比之下,以前用户要先用电脑下载有关的电子书的档案,再用USB之类的连接綫把档案从电脑转移到阅读器上,甚为麻烦。)这代表了什么?这代表了用户不单可以把Amazon Kindle带到海滩上,到心血来潮的时候,还可以在海滩上(而不是在家中的电脑前)直接去网上书店找书、买书。从此Amazon Kindle的用户在出门前不需要再考虑该带哪几本书了,因为不单其内置记忆体已经能装约二百本书,不够的话可以随时随地的再买!
文字媒体未来趋势
本年度第三件重要新闻,可能预示着印刷书本「行将就木」的,就是开始有主流报章及杂志宣布停办印刷版,改为专注于搞网上版。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在美国江湖地位颇高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另外的就是老牌电脑杂志PC Magazine。
一叶知秋,笔者相信,只会有愈来愈多的报刊走这些先驱的道路,放弃印刷版,专攻网上版。事实上,即使未必很多人会在短期内购买如Amazon Kindle或翰林电子书等电子阅读器,但肯定是愈来愈多人习惯了(特别是年轻人)在电脑前和在网上看书看报。在这情况下,加上纸价愈来愈贵,生产印刷书刊的成本不断上升,报刊的确要问自已,为何还要搞印刷版。所以,我认为以上的趋势可以说是不可逆转的。
除了这几件大新闻之外,还有其他几件较不起眼的新闻,但也是代表着一个趋势。例如,专营IT类电子书籍的网上图书馆SafariBooksOnline.com(二零零一年成立)经营愈来愈成功;AAP的统计数字显示零八年电子书的营业额增幅是百份之七十三;以及香港政府教育局也宣布成立专责小组,研究在学校引入电子课本的可行性,等等。
假如印刷书刊的时代正在终结,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了,笔者在这里作警世之言,是认为文字媒体的丧钟已经响起了吗?绝对不然!
笔者仍然坚信,文字,是人与人之间作思想沟通的最有效的媒介之一,永远不会被图片、音档、视频所完全取代。正在被取代的,是用以承载文字的载体,将不会再是东汉蔡伦所发明的、以木头研磨成浆再制成的纸张,而是相对轻便的电子讯息。载体改变了,但文字的力量不会减弱,反而有可能因为资讯更容易传播,使文字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所以,如果有年轻人来问我意见,说有兴趣投身文字媒体,问我是否明智,我会绝对支持;但是,如果有投资者问我现在投资在纸品或印刷业是否明智,这我就不是那么的肯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