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守卫家园—试析台湾公民媒体对「八八水灾」的报导

2009-09-15
Peopo公民新闻平台开发灾情汇整专区。
  二零零九年八月八日至十日,台湾中南部及东南部发生严重水灾,被称为「八八水灾」,台风「莫拉克」侵袭台湾所带来的巨大雨势,引发水患及土石流,是一九五九年「八七水灾」以来台湾最严重的水患。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包括屏东县、嘉义县、高雄县、台南市县、南投县、台东县等。高雄县山地被暴雨引发土石流,其中甲仙乡小林村有169户、398人已遭到土石活埋。 水灾引起台湾岛内外乃至国际社会各方关注。中国大陆、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香港澳门等地的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均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支援。然而,此次水灾中台湾官方反应迟缓,救援不力,马英九政府民望大跌;更有媒体爆出几位当局高官在风灾期间之「不妥」行为。据TVBS于八月十二日发布的一份民调显示,近五成 (52%) 民众对政府的做法不满意。

  与台湾官方的行为相比,奔赴灾害现场一线、与灾民风雨同舟的台湾公民媒体,在此次水灾中可圈可点。公民媒体 (citizen journalism) ,也有「独立媒体」、「公共新闻」、「另类媒体」等多种称谓,指广大普通民众或未经过新闻职业训练人员进行独立的资讯整合、采写拍摄,并将其成果 (文字、图片、视频) 上传至网路平台、也或被官方媒体采用的过程。由于公民媒体不必遵循官方媒体特定的作业流程、比官方媒体更快到达事故现场。随着手机拍摄、家用可携式数码摄像机和公民新闻网络平台的大规模普及,公民新闻在近几年世界各地迅猛发展,BBC甚至专门建立了与公民媒体接轨的机制,如对有兴趣的民众进行新闻采编训练、采用民众采写的新闻等。

台湾公民媒体表现分析
  就两岸三地而言,台湾公民媒体的发展较香港、大陆更为成熟。以「Peopo公民新闻平台」 (http://www.peopo.org/) 为集大成者,其目前「有超过2880多位来自各地的公民记者,一百五十九个NGO/NPO/EDU组织,累积报导数超过25259篇」,备受研究机构和主流媒体关注。该平台专门设置了一个「八八水灾灾情汇整专区」,每小时更新公民记者传送的最新报导。笔者就以此专区出发,探讨水灾发生后两周左右台湾公民媒体的表现。

  需做一点说明,笔者在回顾学术界对公民媒体的研究文献时,发现该类研究都面临一个难题,就是研究站点选取的代表性。由于公民媒体散布网路各处,规模和影响力不一,所属机构也五花八门,不像官方媒体拥有一个「抽样全本」,因此只能凭借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被选取站点的相对影响力对样本进行判断,本文的论述也是基于这种考量。

  Peopo上的「八八水灾灾情汇整专区」从八月七日到九月四日共有三百篇帖子,最多的一天有廿二篇 (八月十六日) 。报导发出地方面,公民媒体的报导大多来自重灾区。作为此次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发自屏东的报导最多,共有一百廿六篇;其次是台南七十二篇,嘉义第三有四十三篇,非灾区的台北也有三十一篇,位居第四。其次,从报导形式上看,多是民用录影器材的现场拍摄视频,因网速、格式等限制,解析度较低,收音效果欠佳,画面衔接略为生硬,但却平添了一份真实感,更是艰险条件下记录现场的见证。大多数录影还附上谷歌地图标明该段视频的地理位置。

  从报导的内容上看,除对水灾本身的报导外,与灾难相关的人、事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会行为,也在报导之列。主要议题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一) 展示灾害现场画面,部份视频都诞生于极为危险的环境下,如八月七号一个来自南部公民记者拍摄曾文溪溃堤、桥面断裂与汽车翻覆的惊险画面;还有某记者十二日拍摄的善化镇溪底寮整村泡在泥水中、无水无电的场景;

  (二) 转达灾民呼声、指明救灾需求,如有一则「泡面山没有用」的视频,说记者拍摄到高雄灾民收容所堆满如山高的泡面,但该处供水量有限,使得泡面如同虚设;还有一些寻找失散亲人、号召捐款捐物的报导;

  (三) 批评政府救灾不力、提出政策建议,比如有贴子认为,更新的治水防洪策略必须「紧急上场」;还有一个系列就题曰「公民记者周克任灾区报导省思辑」。 在灾害后期,这类议题尤为活跃,如实况报导「八八风灾后的前瞻性跨学科讨论会」,及对政府「灾害重建」条例的批评。

  (四) 展现「非重灾区」的民众意志,有一篇来自台北的文章以「莫拉克水灾,北部人能做什么」为题,呼吁非重灾区民众捐款捐物;还有一篇「网路救灾的可能性」,讲述一群人成立「PTT乡民救灾团」 (PTT是台湾最大的BBS社区) ,善用网路资讯的即时性、互动性及串联优势,组织民众「线下」在自由广场集会募捐。可见,公民媒体议题多元化,深度广度初具规模,在补充官方媒体欠缺的同时,已开始赶超官方媒体。

「自下而上」的救援力量
  最后,笔者按照目前国际学界对公民媒体研究的几类「流派」和思路,对此次公民媒体的表现做一点评。首先是公民媒体与官方媒体的关系。无疑,此次水灾中公民媒体弥补了官方媒体的不足,TVBS更发文题曰「看不见的灾情,公民记者努力挖掘」。很多灾民在自救之余,主动承担了报导灾情的任务,其独特的观察角度触及官方媒体无法看到的领域。其次是公民媒体职业化的程度。虽然公民媒体没有经过新闻科系的专业训练,但其报导不拘一格,以传达资讯最大化为目标。如有网友将灾情视频剪辑成纪录片形式,还有人将解说词翻译成各国语言的字幕,使得全世界都可看到这次风灾的灾情,此举得到外国网友回响。

  最后,是公民媒体在台湾民主化语境下的地位。从过往文献看,公民媒体被认为有利于该地区的民主化进程,因民众的意见表达和资讯互动得以充份进行。台湾《自由时报》引述某学者的观点称,过去资讯多被媒体垄断,公民记者是媒体改革的必经历程,也是民众对媒体「积极的抵抗」。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水灾中,Web2.0网路发挥了巨大的「自下而上」的救援力量。许多线民利用Plurk、Twitter、Facebook、Google map等工具建立了即时更新的灾情报导「专页」,如由网友自行搭建的「莫拉克网路灾情中心」,从而搭建了物资需求、寻人启事、义工招募、捐款捐物的网路管道。

  平民利用整合的智慧、技术与资源,与官方进行对话、超越,最终上升到理想状态下的「监督」和「共同管理」。必将在日后其他类型的公共议题中展现潜在力量。此次「八八水灾」,或许只是小试牛刀。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学生反修例运动中网络关系解体的实证调查

宋昭勋、吴静、胡欣立
2021-01-11

美国传媒参访考察随笔

陈易安
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