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讲学记

2010-02-11
坦桑尼亚广播机构隶属政府管理。
笔者在工作坊上与学员合照。
  在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应「亚太广播发展机构」的邀请,去了东非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 (Dar es Salaam),为「坦桑尼亚广播机构」(Tanzania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TBC) 管理层开办了一个五天的「媒体管理」工作坊。

坦桑尼亚的公营广播机构
  坦桑尼亚是走向资本主义运作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九九零年以后,许多官办的传媒也日渐私有化,私营的电视台有四家、电台九家,目前还保留两个政府办的电视台及电台,市面上还有十多份以商业手法运作的报章杂志。TBC就是其中一家带有公营广播机构色彩的政府电台及电视台,情况与香港电台的身份相似。

  「媒体管理」工作坊前一天,拜访了坦桑尼亚广播机构的行政总裁蒂多 Tido Mhando、主管新闻及技术部门的两位总经理苏珊 Susan Mungy 及哈罗 Harold Lyimo。坦桑尼亚广播机构的电视中心及新闻中心位于首都市内,甫入大门触目便是十多座卫星讯号接收天线场,来自中国的技术人员正忙于安装调校卫星天线,迎接今年将要实行的电视标清广播。

东非广播机构的规模与发展
  行政总裁把电视标清广播这件事放在坦桑尼亚广播机构工作日程的第一位,声言将会是东非第一家标清电视台。怎样解决庞大的资金问题?坦桑尼亚广播机构找到了北京一家民营公司合组联营公司,北京占联营公司股份百分之五十一,一切器材设备由中国进口。行政总裁把标清说得眉飞色舞,可是市面上出售的电视机型号,统统是香港上一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使用的模拟式旧机,更不要说高清、标清电视机了。问部门主管为什么不一步到位,发展高清电视,不是更易与国际接轨?答案:那是联营公司的决定。

  坦桑尼亚广播机构的新闻中心负责电视及电台的新闻,有一个非常简陋、专门广播电台新闻用的直播室,也有一个简单的、供电视新闻用的电视录影室。新闻中心编采人员连摄影师及司机不超过五十人,分三班工作,负责电台每小时一分钟的新闻简报及三节十至三十分钟的新闻,另外还要负责五节两分钟至半小时的电视新闻节目。坦桑尼亚广播机构的总部位于市郊,短短的几公里公路由于交通挤塞,要花一个多小时才到达。总部大楼是上一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建筑物,到处破破烂烂,电台录音室基本上是六十年代的设计,偌大的空间,五十至一百平方米的录音间,装置了橡木隔音板,录音间的大门用上了沉甸甸的木材,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彷佛又到了香港电台的广播大楼。

工作坊所见所闻
  「媒体管理」工作坊是在市中心的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其地位与香港的会议展览中心相似,规模上当然不能相提并论。达累斯萨拉姆国际会议中心实质上是把市中心一座五层停车场的顶楼改建而成,内有四间可容纳五十人至一百五十人的会议室,还有一间可容二百人同时进膳的餐厅。会议室之间形成的一条狭长曲折的走廊,放置了两张三人沙发,还有一张窄长餐桌,放有茶杯、咖啡及曲奇饼,充当松弛神经的咖啡角落。联合国属下的农业、医疗等机构同时都有工作坊在会议中心举行。

  工作坊早上九时开课,九时三十分,十五名学员中,才有三、四人到达,再过十五分钟,又来了三、四人,还施施然享用会议中心提供的免费茶点。早上十时,到了十一人,坦桑尼亚广播机构的行政经理向学员介绍讲者,当讲者刚说 Good Morning 时,会议中心停电,课室一片漆黑,学员们倒是非常平静,行政经理也安慰讲者,说电力会马上恢复,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的供电紧张,经常会有停电的情况发生,连国际会议中心亦不能幸免。果然不过十分钟,会议中心又大放光明,这种停电情况,一天大概会有四、五次。

  工作坊的焦点是「媒体管理」,比较集中在广播及电视的媒体管理。十一位出席的学员中,既有新闻部经理,又有电视台的名主播、电台台长、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资深记者及电视编导、市务人员等。香港传媒人思想活跃的特点,同样也在坦桑尼亚广播机构的员工身上反映出来。当笔者论及媒体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程 -「时间管理」,学员们提出了「坦桑尼亚时间」概念 - 即凡事不必过于紧张;当笔者举出CNN成功的经验,他们会提问如何把这种经验移植到东非的土壤上;当笔者举出中国江苏省电视台如何在短短数年间扭亏为盈,壮大发展成为多媒体集团,并列入为中国电视台经济效益前三名,他们专注的眼神告诉我,这个工作坊成功了一半。

  与学员们的沟通不只是在课堂上,在午饭或小休时也在进行。一位说得一口漂亮英语的主管问:中国人这么聪明,什么东西都能制造出来,又那么便宜,为什么产品不可以造得耐用一点?一位资深的记者一直渴望成立一个专为农民服务的卫星电视台,他知道笔者有这方面的经验,不断询问意见;一位名主播很担心标清广播会暴露了她面上的瑕疵,询问对策…。

东非公营广播的挑战
  「媒体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懂得提出关键的问题,并且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讲者要求学员们提出坦桑尼亚广播机构面对的迫切问题,霎时间就象引发了一座火山,一下子抛出了许多问题:

  - 薪金低微、士气不振、人员流失率高;

  - 政府部门经常干预,编辑不能独立自主;
  
  - 内部结构不合理,部门各自为政,重覆浪费;

  - 管理层用人唯亲、升迁渠道堵塞;

  - 资源不足、设备经常失效、摄录器材急需升级;

  - 大楼残破、公司对外形象有待改善;

  - …

  大扺公营广播机构所面对的问题大都相似,一时间笔者以为正在处理的是香港电台员工内部谘询大会的投诉。问题提了出来,再结合工作坊的十大理论内容及东西方传媒业界的实践,五天时间在很愉快、轻松的「坦桑尼亚节奏」下 - Hakuna Matata (当地语指No Problem) 度过了。
下载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广播的宿命

文乃扬
2020-04-30

香港财经新闻教育模式

宋昭勋、吴静、赵应春
2016-11-24

美国传媒参访考察随笔

陈易安
2016-08-10

The BBC: A British Success Story In Danger

Professor Robert Beveridge
2015-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