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书@2020718】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 梁卓伟
2020-07-18

妈妈:

 

近期因为新冠肺炎,我们不能像以往一样,经常见面。你已差不多八十岁,又有长期病患,属于高危一族,现在疫情严重,我自然格外担心你的健康状况。

 

我们上一次家庭聚会,也提及疫情对所有人都造成多重打击:不但健康受到威胁,经济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失业率飙升,正常生活运作被严重打乱;加上社交隔离令,更加是精神煎熬。

我们比较幸运的,每天在冷气办公室,就算要长期戴口罩,也未至于太难受。但就在我们医学院校园四周地盘工作的建筑工人,在三十多度高温下,还要戴着口罩费力工作,已经苦不堪言。而在烈日当空下工作,自然汗流浃背,就连应怎抹去脸上的汗水那么简单的动作,也要烦恼如何顾及手部卫生,尽量减低染病风险,确实不知如何是好?

 

理性会告诉我们,要跟随医护人员提示,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某程度上,我们亦会明白和理解一些较为严厉的措施,尽量配合。

 

然而,控制疫情的另一个介面,是对人情、亲情和友情这些人类重要精神生活的影响。事实上,缺乏正常社交,尤其家人和朋友之间的关爱和照应,也少不免会影响身心健康。

 

就在前两天,在医院门诊有一位年纪跟你差不多的婆婆病人才跟我分享:她丈夫刚刚过身,而他之前一直住在老人院舍,因为病危,所以院舍破例让婆婆和女儿进入院舍照顾伯伯。婆婆告诉我,她看见在院舍的老友记,由于感染控制措施而未能与家人见面,很多人的健康状况随即转差。这不禁令我想起这次疫情再爆发其中一个重灾区——位于慈云山的一家护老中心,之前一直有隔离措施,老人家便相对安全 , 但措施稍为放松了,便马上爆发疫情,导致八成人染疫,当中更已出现死亡病例。

 

控制疫情的措施其实是一把双刃刀,保护长者免受感染之余,却为老人家带来另一方面的健康影响。究竟要如何取舍,相信是每一位医生都费煞思量的问题,而无奈每一位子女都同样感觉煎熬。 如何两全其美,是我们现在每天都要问的问题。 

 

这次新冠肺炎的威胁,比起03 年的沙士疫情更严峻,但回顾这半年的疫情来看,我们感恩,香港人表现可説是超水准。在疫情早期,香港成功找到自律和自由之间的平衡点,城市生活不至于完全瘫痪。但这个考验却越来越难。不过,既然我们已经在三月份通过前一波的考验,今天面对疫情再度爆发,我们都不要气馁,好吗? 

 

我们要提醒自己,眼前逆境,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正如在顺境时候,我们似乎也有错觉,以爲生活可以一帆风顺,到遇上难关和危机时,心理准备不足,便不免怨天尤人。

 

大家还记得早阵子,香港人怎样精明机灵,迅速应变吗?一度出现「口罩荒」,便立即有商人和团体,迅速地循不同渠道向全世界订货,甚至购买生产设备,自行制造。当前疫情再临,特区政府应该发挥香港人迅速、灵活反应的优点,尽快采购疫苗和其他防疫资源,千万不要让香港人失望。

 

另一方面,除了之前提过要关注长者,近期另一波再次爆发,亦令我们必须面对和处理「健康公平」或者「健康平权」(health equity)的问题。在这次疫情中,西方社会譬如英国和美国的非洲裔、拉丁裔和南亚裔国民的感染及死亡率相对于白人均特别高。而香港虽然是弹丸之地,但不同地区、不同群组的疫情似乎也有明显分别。作为研究公共卫生医学的一员,除了治病,我更加须要关注健康平权。「健康平权」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全面、公平和健康生活的机会,没有人会因为处于弱势,而无法实现这个理想。而新冠肺炎疫情,似乎更突显了解决这问题的急切性。同时,也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理性,千万不要歧视确诊病人以至紧密接触者。 

  

面对瘟疫,大部分地区都措手不及,我们都要学习在苦难中保持坚韧。

 

亲爱的妈妈,在此隔离期间,你必定很挂念你的孙儿,而我也想念你和屋企人,家人之间的亲密联系,朋友之间的精神交流,这些都是不能或缺的精神支持

 

莎士比亚众多经典名句当中,有这一句“Sweet are the uses of adversity”, 与老子名言「祸兮福之所倚」遥遥呼应 。其实,理解、同情、仁慈,乃每个人自身的最好装备,再结合医学科技,我们便更有能力战胜疾病,度过难关。可能最终未必能十全十美,但我们必定会「苦尽甘来」。                                                        

 

                 儿

              卓伟

 2020718

【声音完全版】


【香港家书】

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点至九点二十分

主持:陈颢之、张凤萍
编导:陈颢之、张凤萍
监制:林嘉瑜

学者、议员、官员及社会人士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

专题分类:专题文章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