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书@20200808】香港检测和认证局主席、香港生物科技协会主席 于常海
2020-08-08

亲爱的香港人:

最近因为新冠疫情确诊数目日渐上升,我们不能够再像往年那样,在夏天、暑假与家人,朋友四处游玩、周游列国,感受夏天带来我们的美好时光。在新一波疫情下,我们再次被困家中, 日常生活都深深受到是次疫情影响。不论是莘莘学子、上班一族还是家庭主妇,每一个香港人都活在一种忧虑之中,望着每日不断上升的感染个案,不禁会忧虑到底自己或者家人、朋友们、邻居们有没有被感染?如果感染到要怎么办才好?香港究竟何年何月才能克服疫情,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告别这种日子呢?

 

作为一名香港土生土长的科学家,跟好多其他科学家一样,曾到外国求学,亦曾在内地教书及研究,但始终心系香港,一直希望以科学为这家园、未来贡献我每一分的力量。在香港回归之后,港人经历了各种挑战,那时我结合我在国内外的经验,毅然成立了香港生命科技的公司及慈善协会,推动香港生物科技的发展。记得在2003年,我与我的团队面对严峻的沙士疫情、落后的病毒检测技术,我们奋力改良,并自始一直从事病毒检测的研究工作,现在屈指一算,已差不多两个十年。

 

现在,面对传播力极高的新冠病毒,而在疫苗尚未成熟在的情况下,香港的当务之急是以「全民检测」的方法,找出隐形患者,以打断病毒的传播链,这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尽管香港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将会有能力把本地的日均检测量提高至十万次水平,但我认为香港本地检测界及生命科学界对参与这次防控工作,理应有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决心,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其中。只有在香港本地有足够的经验及资源,即使本地再爆发下一波疫情,我们都有能力面对,加上国家的支援,特区政府也会有信心应对。早在年初,我已经倡议以「混合样本」的方式来节省检测的成本及时间,而「混合样本」这种检测方法实是相当科学,即是将被检验者分成多个小组,小组的样本被混合而一次过做检测。一旦发现有阳性个案,再从该小组抽出来逐个覆检。例如将10人组成1个样本去检验,就可以将全港800万人次降到大约80万次检测。 现时美国、德国及中国大陆都已采纳混合样本检测,可见其实混合样本检测是一个确实可行及有效的方法,如果本地公私营机构能大规模采用「混合样本」的方法,「全民检测」是一定会成功的。

 

样本收集也是大家担心的问题,其实我们有非常科学的方式可以解决。本地检测及生命科学界都有不少人想为全民检测出一分力,我们早前曾组织行业会议探讨香港民间主导的「全民检测」,出席包括生物科技界、检测界、学术界、甚至人工智能界等业界领袖。我们亦讨论到「全民检测」当中执行上比较困难的部分,例如到底如何做品质控制、如何解决物流分配、如何确保资料的保密等问题,并有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案,但老实说,科学、技术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香港民间主导的「全民检测」所需的还是政府的配合及支持。我们希望全香港上下都可以齐心合力,共同为全民抗疫奋斗。

我知道社会上有反对「全民检测」的声音,其中比较多人关注的包括到实验室所在地病毒散播的可能及收集市民基因的疑惑。关于实验室所在地病毒散播的问题,其实政府有严格的法规去规定操作的流程,而且检测时病毒早已活灭。退一步而言,我们也必须确保病毒活灭,而不应把自己的安危放在一个高风险的位置上。诚然,所有的事情无法做到十全十美,我们香港科学家至少在能力范围内尝试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而且这本来就是我们一早应该做的事 我们科学界的朋友时时说笑,说我们这些科学家天性、天职就是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就得找问题,有问题就必须去解决,即使事再困难,亦要想办法去解决,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会比问题多,而不能说因为条件限制,我们就忘记了自己的价值与使命而轻言放弃。

 

只有在找出大部分,甚至所有的隐形患者,将他们隔离及尽早医治,香港才可以从社会零确症者及零隐形患者的基础上重新布署防疫工作。届时,香港上上下下便能在稳经济、稳就业方面努力,而政府也能专心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以实践香港重新出发。

 

       于常海

       2020年8月8

【声音完全版】


【香港家书】

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点至九点二十分

主持:陈颢之、张凤萍
编导:陈颢之、张凤萍
监制:林嘉瑜

学者、议员、官员及社会人士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

专题分类:专题文章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