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书@20201205】课程发展议会主席 谭嘉因
2020-12-05

Joe:

你好,开学至今已有三个月,作为一年级新生的你,能适应大学生活吗?可有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结伴展开你追求知识、探索未来之旅呢?

二零二零年是特别的一年。为了防疫,以往一些在大学校园习以为常的活动,例如迎新、面授课堂、实习,都随着要保持适当社交距离和避免人群聚集,而要作出相应的改变。身为商学院院长,就连与各位新同学「打招呼」的机会也少了,这实在令我感到一丝遗憾。

这次疫情,或会让大家措手不及,但亦令我们加快适应数码化时代带来的转变,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的世界充满着可能性,现在跨地域上课、购物、会议、交友,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而从宏观的角度,「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端运算」等科技,正影响着全球人类的生活和福祉。年青又充满梦想的你, 或会问:我应该如何装备自己,面对未来呢?

我想,我会以两句说话来回答你的问题∶要懂得「开拓创新不逾矩」,也要「以人为本重关怀」。你可能会问:什么是「开拓创新」而又「不逾矩」?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创新不是要突破规范吗?相信你都有试过网上购物,使用电子支付吧。这些崭新的科技打破了地域和空间的隔阂,逐渐成为消费者的新选择。然而在构思和发展电子商贸之际,我们必须遵守相应法规,确保使用者的权利和私隐得到保障。由此可见,「创新」与「守法」其实并不相违。

「法」本源于「礼」,是行为是非曲直的准绳,是社群的共识。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守礼守法,既是尊重社群,亦是尊重自己的表现。不论是在中小学做专题研习,甚或在大学做论文,教师和教授们都会提醒你,不可抄袭他人的见解或研究成果。这除了是保障知识产权之外,亦是对别人努力的尊重、个人修养的体现。放诸日常生活,依从交通规则横过马路,以至在疫情下,大家在公共场所戴口罩,遵守社交距离等,都是守法守规的例子。遵守规则,既是自我保护,亦是守护他人,更是为社会福祉着想。孟子曾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善恶有别,我们不能为求目的或满足个人的欲望,而将法规置之不顾。

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有效沟通十分重要。管理学大师Stephen Covey在其著作,如《与成功有约》(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自我领导力》(The Leader in Me)中,提到成功人士其中一个重要习惯,就是「知彼解己」,即是先认真聆听,才让别人聆听和理解自己。你在中学时期有不少与人协作的经验,自会明白团队的重要。很庆幸与我在商学院合作的团队,总能互相聆听,尝试从对方的角度了解观点和立场,将心比己。在这资讯高速流动的时代,我们更加需要拥有同理心,学会易地而处,既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凝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亦可以避免无谓的纷争,做到「和而不同」。我衷心希望,你和其他新生,在大学路上都可以找到同行的伙伴,找到自处和与人相处的平衡,以同理心了解和关怀身边的人。

现代社会,既重视知识,亦重视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上述种种,不单适用于你和一众大学同学,亦是社会对中小学生的期望。因此,课程发展议会今年在原有的七个首要培育的价值观和态度上,加入了「守法」和「同理心」。这个安排,除能配合社会发展,亦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互相尊重,装备学生面对成长和生活的挑战,并为香港和祖国作出贡献。

数码化时代重视科技创新发展,部分工种于将来可能会被科技取代,但「人」从来都是核心之所在。未来社会,需要能掌握并融合不同知识范畴、具备以人为本精神、了解社会需求的开拓和创新者。希望你可以做到将心比己,知行合一,好好发挥所长。冀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拨开疫情的阴霾,早日共聚畅谈。祝

学业进步、身体健康

 

              谭嘉因

2020年12月5日

 

【声音完全版】


【香港家书】

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点至九点二十分

主持:陈颢之、张凤萍
编导:陈颢之、张凤萍
监制:林嘉瑜

学者、议员、官员及社会人士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

专题分类:专题文章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