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书@20210612】医学会前会长 方津生
2021-06-12

医学会前会长方津生——政府不应向特别注册委员会发出指令

*标题由编辑所加

亲爱的欣硕、欣颢、 欣国,

 

你们在医管局服务多年, 总算能谨守岗位,并且会继续留任作出你们应有的贡献。

 

政府已刊宪修例,容许香港居民在海外认可医学院毕业,来港于公营医疗机构服务最少5年后,可豁免执业资格试,获正式注册并私人执业。

 

很多市民还不知自97年,所有海外及大陆医生一直可透过「有限度注册」来港在医管局、卫生署、及两所大学行医,无须考任何执业试。有效期为三年,并可一直延续。

 

医务委员会举办的医生执业试,目的是确保医生质素,但其程度受外界批评过于严谨,合格率低。

 

香港执照医生医学会对是次政府修例公开表达非常遗憾和担忧。该会302名非本地培训医生认为,执业试确保所有非本地毕业生均符合香港的专业标准,有助于维护病人的安全。会方强调,公正、公平的执照考试是获得在香港执业资格的最合适途径,对于医生的长期质素至为重要。

 

本港公营医疗系统不胜负荷,早为人所诟病,问题当然不仅限于专业人手短缺。面对人口急剧老化,医疗服务需求、成本和公众期望不断攀升,公营医疗系统早到了不能持续发展的地步。

 

最近杨永强医生已公开承认医疗专业人手统筹并非一门精准科学,而政府引用的中文大学医生人手报告,正是此次修例的重要原因,可靠性则值得质疑。公立医生现缺709人,到2030年 缺851,而2040年增至1011人, 我都相信。但私营医生的短缺, 即2030年759位,2040年938 位,却不知从哪里来。

 

单靠增加医生数目并不能有效舒缓公营医疗服务轮候时间过长的问题。你们在门诊诊断病人患肿瘤要求核磁共振扫描,扫描仪轮候时间两年。需病人及早入院治疗,很多周内没有床位。患者需非紧急手术,轮候手术室时间又是两年。你们年轻医生由于对工作环境和前景感到沮丧而离开医管局,但你们不要以为转向私人执业就是玫瑰园。一般的私家医生,现时有很多不够工作和病人,原因是15000多西医中55%在私家执业,但私家病床只得12%,私营医生对有经济能力的市民比率远超公立医生对普遍市民的比率。保守估算,公立是1比1000,而私营是6.3比1000。加上市民很多有先看中医的习惯,他们可从一万多名中医任由选择。

 

为了缩短轮候时间和充分利用并保留现有公立医生人手资源,政府必须额外拨款增聘护士、其他医疗辅助人员,并增设病床、手术室、医学扫描仪、办公空间、门诊设施等等。这说来容易,但始终离不开公私营医疗融资严重失衡的根本问题。没有可持续的有效融资方案,又怎能一时间解决呢?

 

在港外医学院毕业的香港公民,根据其背景,自会选择是否回港工作。可惜当整体医生在本地的社会地位面临严重压抑, 在立法会以及选举委员会的医学界代表齐被削减之环境下,若是你们,你会选择回来服务吗?

 

 

目前防止公立医生流失是首要任务,因此我十分赞成政府提出的4项措施:

  1. 挽留医管局医生 (包括退休后重聘、聘用兼职医生、提供更多培训和晋升机会等);
  2. 促进公私营协作,利用私营界别的容量来减轻公营界别的压力;
  3. 通过两个「十年医院发展计划」提供 额外病床 和提升所有硬件;
  4. 大力推动基层医疗,有效地减轻所有医院的使用率。

 

政府修例成立特别注册委员会,负责审查非本地医学院以批准其毕业生在港执业豁免考试,名单不设上限。成员包括卫生署署长、医管局行政总裁、医务委员会主席、医专主席、两间医学院院长,以及由行政长官委任三名医委会委员及一名其他人士。特别注册委员会虽然名义在医务委员会辖下,但无需向该会问责, 而且食物卫生局局长可直接向它的工作发出指令。

 

我很欢迎香港人在外地医学院毕业后回港服务,但我认为政府既成立特别注册委员会,应该信任它会审慎客观工作, 不应向它发出指令。此举是外界指令医学界确定执业水准,使医学界失去专业自主,并侵犯《基本法》(第142条) 所保障的专业自主权,这是践踏香港核心价值。最终,香港人付出的代价会是自己的健康。

 

爸爸

2021年6月12日

 

【声音完全版】


【香港家书】

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点至九点二十分

主持:陈颢之、张凤萍
编导:陈颢之、张凤萍
监制:林嘉瑜

学者、议员、官员及社会人士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受。

 

专题分类:专题文章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