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藩自小在洱海旁边的喜洲镇长大,家中六代为渔民。他指在大理国时期,鱼鹰的鱼获都要上缴官府,供王室贵族食用,渔夫和平民百姓很少有机会吃得到。他从小看着父亲带鱼鹰泛进洱海讨生活,长大后曾出外做工,但眼见这传统技艺面临消失的危机,决定回来重操故业。现时他积极训练鱼鹰,并尝试将之转型成为旅游表演项目。

鱼鹰学名鸬鷀,早在三千多年前,古人已懂得驯养鱼鹰来捕鱼。它们善于游泳潜水,经训练后懂得听主人发出的独特叫声,按指令潜入水中捉鱼。为防止鱼鹰吞下鱼获,渔夫有时会在它们的颈项上系上绳子,并以小鱼作为奖赏。洱海渔民这种生产方式流传已久,并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过,为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目前鱼鹰的数目被限制在一百二十只左右,而且每只都需向政府申报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