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人在澳门四百多年管治中的大部份时间,都没有推广葡萄牙语这种官方语言,因此,占澳门人口超过九成的华人当中,会使用葡萄牙语的,无论在回归前或回归后,都是少数。澳门特区政府在二零零一年进行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约四十三万居住人口当中,以葡语作为日常语言的只占总人口的0.7%,也就是只有约三千人左右,即使将所有具有葡萄牙血统的1.8%人口 以及懂葡语的华人和其他族裔的人士计算在内,葡语人口在澳门只占少数仍然是事实。根据本地葡裔传媒工作者的估计,澳门葡语报章的读者圈人数已经由回归前一两年的一万二千多人下降至七、八千人。可是,目前在澳门出版的葡语报章却有四种,分别是葡文日报《句号报》(Ponto Final)、《今日澳门》(Macau Hoje)和《澳门论坛日报》(Jornal Tribuna de Macau),以及葡文周报《号角报》(O Clarim)。在一个规模如此细小的市场上,这些葡语报章到底是如何生存的?
生存空间与价值
日发行量不过一千份的葡语报章可以生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回归前后的澳门政府,都有资助传媒政策,符合法例规定资格的中葡文传媒,每月都可以从政府处得到一定份额的资助,解决部份成本问题。可是,即使有政府津贴,澳门葡萄牙语报章的生存空间问题,在回归前已经是澳门传媒发展中的一个引人关注的重要议题。个中原因,一方面是大量原本从事公职的葡人可能随着殖民管治时代结束而离澳返葡,令葡语报章面对市场萎缩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与葡语报章的自身特点有关。
葡文报纸当中,即使是最畅销的,每期的印刷量都不过三千份,与中文报刊的近十万份有天渊之别。受制于读者市场的规模,澳门的葡文报纸,从来没有将自己定位为大众化报纸,这从它的零售价格已可以证明。澳门的中文报纸零售价是每份澳门币二元或三元,葡语报章则是每份零售澳门币十元至十八元之间。一九九八年葡语日报《澳门论坛日报》(Jornal Tribuna de Macau)的社长丁乃时曾经对笔者谓:「回归后澳门没有葡文报纸将是葡萄牙的耻辱」。由此可知,葡语传媒对回归后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而且,葡文报纸在回归后的澳门继续出版,对于葡人来说,并非仅仅具有商业价值,还关系到葡萄牙的国家形象和民族自尊,也就是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
政治作用淡化
事实上,政治价值从来都是葡文报章在澳门存在的重要因素。澳门葡文报章由出版至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历史,它的开端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以前。一八二二年九月,葡文周报《蜜蜂华报》(A Abelha da China)在澳门出版,成为目前可证的澳门出版史上的第一份报章,澳门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境内首份外文报出版地」和「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出版地」。
《蜜蜂华报》的出现,几乎是葡国革命在澳门延续的一个部份。据笔者的统计,自《蜜蜂华报》以后,在澳门出版过的葡文报纸至少有一百零五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除了个别由教会出版的报刊外,这些葡文报章创办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两个:为政府辩护或为批评政府。八十年代以后,澳门的经济受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带动,工商业开始快速发展起来,新兴的经济力量也影响了澳门的葡文报纸。这些影响具体表现为:澳门的葡文报章几乎都由律师支持,这些律师一部份采取与政府合作的态度,在言论上支持政府和葡萄牙总统所属的党派;一部份站在葡萄牙反对党的立场以监督澳门政府的姿态对政府进行批评;一部份站在土生葡人的立场为他们说话,有时会因此与政府持对抗立场;一部份为他们所属的政治团体或支持他们的商人向政府施加压力,以期达到政治和经济目的。
可是,随着澳门政权的转移,葡萄牙本土的政治发展与葡人社群对澳门政治的影响力大幅降低,葡文报纸作为政治工具的生存前提逐渐消亡,一些支持葡语报纸出版的律师在回归前已纷纷离场,结束报刊或将之低价售予葡裔新闻工作者继续出版。早在一九九八年,澳门的葡文报章负责人已经着手为回归后的生存条件改变谋对策。一九九八年六月,当时的葡文《澳门论坛周报》和《澳门晚报》,合并为《澳门论坛日报》(Jornal Tribuna de Macau)继续出版,并邀请澳门的华人撰写专栏,翻译为葡语后刊出,以图增加华人读者和加强与华人社群的沟通。不过,其他的葡语报纸,却以开拓英语市场为最重要的应变策略。
开拓英语市场
一九九九年五月,当时为周报的《句号报》(Ponto Final)在居澳英语人口的推动下,出版英文增刊,以图透过英语读者增加《句号报》的销量。可是,该英语增刊没有为报社带来预期中的读者增长,对报社的广告收入也几乎没有帮助。该报社长李嘉度(Ricado Pinto)表示,《句号报》英语增刊的经验让他明白到,只有出版正式的英语报章,才有可能对报社的整体营运有帮助。他的这个想法,在回归后由另一份葡文日报《今日澳门》实行。二零零二年二月,《今日澳门》出版英文周报《新时代》(New Times),每期销售量约在六百份左右,与大部份葡文报章的销售量相若。可是,《新时代》在同年八月因为广告收入无以为继导致严重亏损而终刊。在《新时代》的失败经验刺激和《句号报》于二零零一年改为日报出版后广告量大增的成功经验下,李嘉度将澳门葡语报章的生存出路进一步总结为:不只要正式出版英语报刊,还要出版英语日报。于是,在今年年初,《句号报》的英语增刊正式停刊,李嘉度以《句号报》入股,与香港《南华早报》(South Chian Morning Post)驻澳记者夏礼贤(Harald Bruning)等人创办了英文日报《澳门邮报》(The Macau Post Daily)。《澳门邮报》在八月二十七日创刊,由夏礼贤任社长,李嘉度任副社长。
创刊仅一个月的《澳门邮报》,现时日发行量为三千五百份,相对于《句号日报》的一千份日发行量和六百份左右的日销量来说,李嘉度对《澳门邮报》目前的发展状况表示满意。不过,他强调,合资出版《澳门邮报》,除了希望因应澳门赌权开放以后明显增加的英语人口来开拓英语读者市场,增加报社的总收入以外,也希望透过《澳门邮报》与《句号日报》的人力资源互用,增加《句号日报》的资讯来源。因为,特区成立以后,多数不谙中文的澳门葡裔记者,已经因应政权的改变和政府高层成员以华裔人士为主体的现实,丧失了采访政治新闻与政府内幕消息的语言优势,加上一直支持葡语报章生存的政治市场不再,葡文报章要继续为读者接受,必须改变报导内容策略,配合澳门葡裔社群在回归后的转变和需求。所以,开拓英语读者市场对葡语报刊的经营者来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透过经济创收以维持葡语报刊的出版,而葡文报刊要继续生存,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报章内容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这个根本上来,李嘉度说," to be more informative",正式淡化政治报纸色彩,是澳门葡文报章的下一个求生策略。
生存空间与价值
日发行量不过一千份的葡语报章可以生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回归前后的澳门政府,都有资助传媒政策,符合法例规定资格的中葡文传媒,每月都可以从政府处得到一定份额的资助,解决部份成本问题。可是,即使有政府津贴,澳门葡萄牙语报章的生存空间问题,在回归前已经是澳门传媒发展中的一个引人关注的重要议题。个中原因,一方面是大量原本从事公职的葡人可能随着殖民管治时代结束而离澳返葡,令葡语报章面对市场萎缩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与葡语报章的自身特点有关。
葡文报纸当中,即使是最畅销的,每期的印刷量都不过三千份,与中文报刊的近十万份有天渊之别。受制于读者市场的规模,澳门的葡文报纸,从来没有将自己定位为大众化报纸,这从它的零售价格已可以证明。澳门的中文报纸零售价是每份澳门币二元或三元,葡语报章则是每份零售澳门币十元至十八元之间。一九九八年葡语日报《澳门论坛日报》(Jornal Tribuna de Macau)的社长丁乃时曾经对笔者谓:「回归后澳门没有葡文报纸将是葡萄牙的耻辱」。由此可知,葡语传媒对回归后的生存环境并不乐观,而且,葡文报纸在回归后的澳门继续出版,对于葡人来说,并非仅仅具有商业价值,还关系到葡萄牙的国家形象和民族自尊,也就是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
政治作用淡化
事实上,政治价值从来都是葡文报章在澳门存在的重要因素。澳门葡文报章由出版至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历史,它的开端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以前。一八二二年九月,葡文周报《蜜蜂华报》(A Abelha da China)在澳门出版,成为目前可证的澳门出版史上的第一份报章,澳门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境内首份外文报出版地」和「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出版地」。
《蜜蜂华报》的出现,几乎是葡国革命在澳门延续的一个部份。据笔者的统计,自《蜜蜂华报》以后,在澳门出版过的葡文报纸至少有一百零五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除了个别由教会出版的报刊外,这些葡文报章创办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两个:为政府辩护或为批评政府。八十年代以后,澳门的经济受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带动,工商业开始快速发展起来,新兴的经济力量也影响了澳门的葡文报纸。这些影响具体表现为:澳门的葡文报章几乎都由律师支持,这些律师一部份采取与政府合作的态度,在言论上支持政府和葡萄牙总统所属的党派;一部份站在葡萄牙反对党的立场以监督澳门政府的姿态对政府进行批评;一部份站在土生葡人的立场为他们说话,有时会因此与政府持对抗立场;一部份为他们所属的政治团体或支持他们的商人向政府施加压力,以期达到政治和经济目的。
可是,随着澳门政权的转移,葡萄牙本土的政治发展与葡人社群对澳门政治的影响力大幅降低,葡文报纸作为政治工具的生存前提逐渐消亡,一些支持葡语报纸出版的律师在回归前已纷纷离场,结束报刊或将之低价售予葡裔新闻工作者继续出版。早在一九九八年,澳门的葡文报章负责人已经着手为回归后的生存条件改变谋对策。一九九八年六月,当时的葡文《澳门论坛周报》和《澳门晚报》,合并为《澳门论坛日报》(Jornal Tribuna de Macau)继续出版,并邀请澳门的华人撰写专栏,翻译为葡语后刊出,以图增加华人读者和加强与华人社群的沟通。不过,其他的葡语报纸,却以开拓英语市场为最重要的应变策略。
开拓英语市场
一九九九年五月,当时为周报的《句号报》(Ponto Final)在居澳英语人口的推动下,出版英文增刊,以图透过英语读者增加《句号报》的销量。可是,该英语增刊没有为报社带来预期中的读者增长,对报社的广告收入也几乎没有帮助。该报社长李嘉度(Ricado Pinto)表示,《句号报》英语增刊的经验让他明白到,只有出版正式的英语报章,才有可能对报社的整体营运有帮助。他的这个想法,在回归后由另一份葡文日报《今日澳门》实行。二零零二年二月,《今日澳门》出版英文周报《新时代》(New Times),每期销售量约在六百份左右,与大部份葡文报章的销售量相若。可是,《新时代》在同年八月因为广告收入无以为继导致严重亏损而终刊。在《新时代》的失败经验刺激和《句号报》于二零零一年改为日报出版后广告量大增的成功经验下,李嘉度将澳门葡语报章的生存出路进一步总结为:不只要正式出版英语报刊,还要出版英语日报。于是,在今年年初,《句号报》的英语增刊正式停刊,李嘉度以《句号报》入股,与香港《南华早报》(South Chian Morning Post)驻澳记者夏礼贤(Harald Bruning)等人创办了英文日报《澳门邮报》(The Macau Post Daily)。《澳门邮报》在八月二十七日创刊,由夏礼贤任社长,李嘉度任副社长。
创刊仅一个月的《澳门邮报》,现时日发行量为三千五百份,相对于《句号日报》的一千份日发行量和六百份左右的日销量来说,李嘉度对《澳门邮报》目前的发展状况表示满意。不过,他强调,合资出版《澳门邮报》,除了希望因应澳门赌权开放以后明显增加的英语人口来开拓英语读者市场,增加报社的总收入以外,也希望透过《澳门邮报》与《句号日报》的人力资源互用,增加《句号日报》的资讯来源。因为,特区成立以后,多数不谙中文的澳门葡裔记者,已经因应政权的改变和政府高层成员以华裔人士为主体的现实,丧失了采访政治新闻与政府内幕消息的语言优势,加上一直支持葡语报章生存的政治市场不再,葡文报章要继续为读者接受,必须改变报导内容策略,配合澳门葡裔社群在回归后的转变和需求。所以,开拓英语读者市场对葡语报刊的经营者来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透过经济创收以维持葡语报刊的出版,而葡文报刊要继续生存,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报章内容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这个根本上来,李嘉度说," to be more informative",正式淡化政治报纸色彩,是澳门葡文报章的下一个求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