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传媒台湾四年经营站稳了脚步

2005-07-15
港式壹传媒文化渗入台湾报刊业界。
壹传媒进军台湾将满四年,其八卦新闻及狗仔队追踪方式所引起的争议虽一直未曾平息过,但却也成功地影响了台湾媒体的新闻走向,业界甚至有人认为在某程度上,已取代了中央社的发稿地位。

二零零一年,壹传媒有限公司以二十六亿二千万港元,收购黎智英一报三刊后,黎智英把他的传媒变成香港的上市公司。加上台湾的《苹果日报》及《壹周刊》,目前黎智英已拥有二报五刊,并且横跨港台两地。短短数年间有如此傲视同行成绩,究竟它在跨足台湾市场的策略为何?以及用什么方式调整各报刊弹性以迎合当地阅听大众?

本地化概念

壹传媒进入台湾市场后,针对当地读者特性做了很多与港版不同的改变,包括版面设计和字体运用都收敛不少,内容取舍也以台湾读者为因应对象,并每周做民意调查。台湾和香港壹传媒已渐走出不同风貌,在香港,《壹周刊》和《苹果日报》的色情版面一定比台湾的多;港版的《壹周刊》和《苹果日报》用色、字体则比台湾更大胆。壹传媒台湾化,其实牵涉到文化本地化的概念。

美国新闻学者罗伯森(Robertson)相当强调「重组」概念,他认为全球化一般被认为是整体世界的压缩,而这必然牵扯到本地的连结。壹传媒指出,在香港发行《苹果日报》前,曾参考诸多国际平面媒体版面设计,最后选择U.S.A. TODAY为参考对象,再加自我风格,将U.S.A. TODAY版型夸张化,变成现今在亚洲版创造中文报界最重视视觉观感版面,这是为取悦个性鲜明、喜欢刺激的香港读者;但当壹传媒进入台湾,原先的辛辣风格却不完全适用于当地,因而以民调作指标,将「读者爱看的新闻」,极尽发挥本地化的能事。

经营拓展的状态

据业界估计,二零零三年一月,《壹周刊》已经达到单月收益平衡的目标,目前台湾《壹周刊》每周已稳定发行约十五万本,成为台湾发行量和阅读率最高的杂志;台湾《苹果日报》则平均单日发行约五十万份。根据台湾《苹果日报》负责人的说法,目前黎智英手下的二报五刊,除了台湾《苹果日报》呈现亏损外,其余一报五刊都在赚钱,而壹传媒的目标是在两年内,扭转亏损状态,届时,会有再扩张壹传媒版图的打算。

抢滩成功的台湾《苹果日报》,让许多人的担心成为真实--它的零售量节节攀升,而其总销售额几乎已可与传统的《联合报》、《中国时报》和《自由时报》平分秋色,震撼台湾媒体。有如此傲人的成绩,台湾的各大媒体以这一报一刊「为师」,自是很自然的事。基于此,业界又流行起「台湾传媒香港化」的看法,也就是说港式壹传媒集团的企业文化早已外渗台湾业界。不论目前投资盈亏如何,台湾《壹周刊》与《苹果日报》都已经站稳了脚步。

壹传媒在台湾营运的人事方面,目前《壹周刊》有二、三百名员工,而《苹果日报》更高达一千二百人,其中《苹果》的编采人员就有八百多人,业务占一百多人,其余则是自设的两家印刷厂人员和行政人员。很多人好奇,目前每月都还在亏损的《苹果日报》,会不会成为壹传媒集团的负担。其实,壹传媒有其经营的办法,《苹果日报》的亏损,皆由香港壹传媒的盈收来贴补,而目前壹传媒集团在赔钱的,也只有《苹果日报》,在《苹果日报》营收打平前,壹传媒不会再开疆辟土,这是壹传媒经营的不变法则,「只要有一报刊在亏钱,绝不新创另一刊物。」壹传媒高层负责人如是说。

当初壹传媒在黎智英一声令下选定台湾发展,除了因为台湾是华文社会外,主要是台湾在经过二零零一年台湾总统大选结束后,首次政党轮替,已成为公认的民主国家。黎智英认为,只有在一个民主发展稳定的国家,才可以接受壹传媒,所以他带着五十亿的资金到台湾发展。

壹传媒高层负责人说,外传壹传媒人事流动快,但其实他们很欢迎新血加入,尤其是刚毕业的新鲜人,他们的热忱能带动士气。而外界传言的锄报会,的确是每天都举行,每版新闻天天都会检讨,但并不会因为小事或一则新闻锄掉人,除非那位同事真的犯下不该犯的错,壹传媒就会请他离职。为了保持人事流动,壹传媒每年会更换10%的员工,之前就曾在某次锄报会上,解聘了一百多位员工。除了不定时的「锄报会」、「大地震」外,在适者生存的理念下,壹传媒的人事管理还包括「三个萝卜一个坑」的压力。某个职位也许只需一人却摆了三个人,让大家去抢位子,最后适者生存,能者居之,总能留下最好的那位。

报社的新闻指标

「读者」二字是壹传媒内部编辑部门每天不断强调的二字。读者想要的是什么便成为报社新闻的指标。《苹果日报》在台湾正式发行前就开始做读者焦点访谈,一直到正式出刊都维持着街角访问的读者焦点访谈,并以读者的意见做为新闻取舍指标,根据台湾读者的口味一步步调整过来的。

壹传媒高层负责人更指出,无论在香港或是台湾,都高举着不畏政治势力的大旗,这是让读者信服它的报导的重要性。他们处理新闻的原则是,没有关说、没有关系,但也因为和政界没有特别关系,所以,可得到的消息来源,相对而言,也会较其他媒体少。

香港方面,九七之后的中共给香港《苹果》带来经济上的压力,最严苛的打压手段是抽去了中资广告,但在英国政府的百年统治之下,带给香港司法独立、现代化、及自由三个礼物,香港人都习惯于追求自由,不会因此而顺从。在台湾,虽然《苹果》是外来媒体,但也可以说是它们的优势,因为壹传媒没有政治包袱,所有政商人士都可以一视同仁地报导;当然后遗症也是有的,就是获得的资源不比其他报纸多,故报导有时未免不够深入,毕竟很多新闻内幕,还是要靠关系得来。

业界边批评边模仿

壹传媒来台后各界批评声不断,而台湾《苹果日报》更是为台湾报业带来前所未见的冲击,尤其是大量的图表、照片的版型,业界更是边批评边模仿。

就目前壹传媒的营业状况来说,虽然估计的发行量在增加,但广告却仍然存在着落差,与销售量不成正比,但《壹周刊》在第三年已经打平,这在报刊业界是破记录的。壹传媒的麦克麦克〈muck〉态势,是否指日可待?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美国传媒参访考察随笔

陈易安
2016-08-10

Turkish Social Media and Its Impact on Democratization

Emrah Aydemir
Junhao Hong
2015-07-16

「港漫」与创意工业

冯应谦
2015-07-01

比较香港免费报纸的内容和风格

陈乐怡,李晓茹,李韦瑶,李惠珊,黄嘉盈
苏钥机
201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