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营广播面临「边缘化」的挑战

2002-12-16
「公营广播机构国际年会」首次在香港举行, 由香港电台主办, 工商及科技局局长唐英年(右二)负责主礼。
文化快讯
上月,「公营广播机构国际年会」首次在香港举行。今次会议非常成功,吸引了一百三十多位代表参加,分别来自五十家广播机构、广播联会及传理学院。当中,约有三份一是广播机构的主席、行政总裁及总经理。会议的讨论焦点包括公营广播机构的角色、发展策略、合作模式、培训经验、体育转播权,数码化以及社会民主化。

今次会议中,最具特色的是参与的公营广播机构,历史背景不同,经验参差,运作情况也不一样,模式可算是多种多样。


发展各自各精采

自有广播历史以来,公营广播一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国家发展情况不同,公营广播机构的组成及投入也有很大的差异。根据统计,美国人均投入公营广播机构的资助金额,每年只有一美元。全国合计共有二十亿美元,只及商营广播机构每年投资的百份之三。在日本,人均投入公营广播机构的金额是每年十七美元,加拿大则是三十六美元,英国的数字是三十八美元,而香港每年人均投入额也有十美元。资助金额的悬殊反映公营广播生态及运作情况非常不一样。今次在会议中,接触众多公营广播机构,发觉他们各自各精采。

在发展中国家,公营广播机构的独立角色备受争议。印尼电台于二零零零年六月,脱离政府,逐步建立独立自主的公营广播。可是,政局动荡,财政资源匮乏,法例不健全。两年来,公营广播的发展举步为艰。去年,政客对广播机构进行了大幅改组,前总统瓦希德彻换了印尼电视台的领导阶层。今天,他们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法例能否真正保障他们可以自主地运作。

在越南,国家逐步开放。民众最需要的是资讯和教育。越南电视台的使命是要协助国家,消除贫穷。在波兰,国家即将要准备加入欧盟,波兰电视台需要协助推广讯息,与及游说国民支持。这种现象说明某些公营广播机构的发展,必须配合社会政策。那?公营广播的自主编辑权又如何落实贯彻呢?

在东欧国家,公营广播机构在共产党解体后,政权起了变化,他们的管理权就交由国会主导。国会改选有可能影响管理层。两年前,国会政治祸及捷克电视台领导层的撤换,员工即时抗议,但也改变不了现实。波兰电视台的情况就比较稳定,电视台现任主席经已在位四年。至于保加利亚及斯洛文尼亚的公营广播媒体,现在主要的压力是财政资源和生存空间的问题。

相比之下,中国内地广播媒体的发展就一日千里。虽然很多评论认为内地广电系统只属政府的宣传工具,并不是公营广播机构,但近十年的发展,内地广播机构的制作与营运已是非常活跃。今次,在会议上,中国广电集团代表宣布中国广播及电视台数目已超越二千大关,共有二千零四十五个单位,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全国覆盖率分别为百份之九十四及九十二。他们的目标是希望争取于五年内,将资产值增至一千亿元人民币,而每年收入达到三百亿元人民币。而更重要的是,在营运过程中,他们开始提倡新闻报导必须与商业活动分开,以免新闻报导受到商品化的冲击。这项决定非常明智,应该要坚持下去。


「边缘化」的压力大

纵然各间公营广播机构的背景和营运有很大的分别,但在会议中,他们之间同样存在很多共同的语言,面对共同的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议题是公营广播需要应付「边缘化」及竞争压力。

长期以来,公营广播提供多元化节目,为小众服务。现今,全球经济不景,商营广播面对沉重的经济压力;同样地,公营广播也要面对生存及财政资源的压力。但是,有些人认为公营广播的服务对象应是小众,不应花气力为大众服务,不应与商营广播竞争,争夺市场。既然如此,公营广播机构就应专一地面向小众,这种思维驱使公营广播机构逐渐「边缘化」,而财政压力也影响公营广播的生存空间。公营广播服务能否保持「中流砥柱」的角色呢?现时,美国的公营广播电视台已逐渐失去影响力,成为社区电视台。为了应付这种变化趋势,公营广播机构先后提出两项策略。一是强调公营广播在社会民主化和多元化的重要性;二是加强各种形式的伙伴和合作关系,拓展生存空间。



强调公营广播的使命

公营广播机构的使命是要紧贴社会,为社会发展、民主化、开放、教育及文化诉求,提供服务。近年,公营广播机构十分重视推动这些工作。新西兰电视台于多年前,逐步私营化,现在又要再次转变为公营广播机构,原因是公众要求它必须提供更多本地节目,服务国民。德国电视台则由不同的社会团体共同管理,他们必须要反映小众的声音和兴趣。近年,他们十分重视发展文化及环保节目。至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婆罗乃电视台代表指出,电视制作必须重视本地内容,例如:新闻报导不可能只依靠外国通讯社。因此,推动本土制作、文化、教育及社会开放均是公营广播机构不可推卸的工作。

为了确认公营广播机构的地位,世界电台及电视议会现正草拟公营广播机构的确认程序,以便进一步树立公营广播机构的形象及提高质素。



藉伙伴关系开拓更多空间

今次会议,很多代表经常提出加强伙伴与合作关系,这是公营广播一项重要的生存及发展策略。欧洲广播联盟现正致力推动广播机构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例如共同制作戏剧、青年节目、动画及数码应用平台等,而且这些合作不限于公营广播机构,还包括公营与商营之间的合作。波兰电视台早就推动与商营广播机构的协作,例如共同转播体育赛事,减轻成本;共同投资数码平台等。另一间积极推动伙伴合作的是加拿大广播公司,他们为了创造更多收入,除了出租制作设施、办公室、停车场及发射设施外,还主动与商营广播机构合作,一方面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可以进入新的市场,增加多一个发放节目的渠道。这种伙伴合作安排可以增加观众群,对公营广播的生存有利。加拿大的经验是必须争取突出自己的名牌,以免淹没于商业竞争的汪洋大海。现今,中国内地广播机构推动集团化,他们未来的经验相信也可借镜。

事实上,影响公营广播机构发展的问题还包括有全球化和广播数码化带来的冲击。这些问题不好处理。可是,在众多的压力中,我看还是「边缘化」和生存空间的压力最大。公营广播必须认真筹谋发展策略,避免淘汰的厄运。恐怕,「公营广播机构国际年会」就不应只停留于「虚拟组织」的模式,而要认真推动伙伴合作及整合的发展。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香港公共广播的宿命

文乃扬
2020-04-30

美国传媒参访考察随笔

陈易安
2016-08-10

数码媒体Vs人类福祉

李月莲
2015-05-08

The BBC: A British Success Story In Danger

Professor Robert Beveridge
2015-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