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tw sina
中华文化
  • 内容简介
  • 文化传承
  • 受访者介绍
  • 幕后心声
福船手作 内容简介

在福建宁德市海边的漳湾镇歧后村,流传着一种超过650年历史的传统手造木船技艺,由村内四十多名源自同一宗族的刘姓师傅默默传承。据村内刘氏族谱记载,其先祖刘帝美公在明朝时为避战乱,从闽南驾船逃难到宁德,定居后开始造船传艺,至今已传至第廿六代。由于这项历史悠久的造船技术传男不传女,因此这班造船师傅全部姓刘,彼此之间既是师徒,也是父子、叔侄。

在这儿一脉相承的「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据说始于唐朝,最大特点是船舱被分隔成数个小隔舱,即使万一触礁令个别隔舱破裂,船亦不易沈没,是人类航海史上一项伟大发明。在还未有飞机、陆路交通未很发达的年代,木船曾是远洋运输的唯一工具,漳湾一带在鼎盛时期,便曾生产过不少官船和近三百吨的大型木帆船。

现时歧后村内刘氏一族的漳湾船厂多只制作小木船,主要供给养殖户和渔民近海作业之用,最大的亦不过14米长,其余更大的船只,都用铁来制造。传统大型福船的设计充满玄妙,内里藴藏十二生肖,是一班老师傅的回忆、后辈们的梦想。不少老师傅在年轻时都制作过郑和下西洋时那种款式的大型福船,但船厂近年已没有接到同类订单,中年或更年青的师傅,一直没机会学到造大船的技术;大家都渴望在老师傅退休前,再次接到传统大福船的订单,有机会可以向他们学艺,让技术流传。

不少老师傅代代在船厂渡过平淡的一生,一双手造了几百条船,却从未出过海;到得老来六十多岁,因体力衰退而自工作退下来,留为纪念的是布满手上的茧。由于造船工作辛苦而且工资低,每天不过百多元人民币,后生一辈不愿意入行,致令青黄不接,技艺陷入濒临失传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