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传媒资讯与传播中心 (AMIC)、英联邦广播协会 (CBA) 及新加坡南洋科技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于一九九八年二月廿日至廿一日期间,在新加坡联合主办会议,主题是「如何在多元化广播环境下大展拳脚」,探讨内容包括:广播数码化、广播业多元化发展,及公营广播机构的未来等。
香港电台广播处长张敏仪在AMIC-CBA广播会议上担任其中一节研讨会的主持。 |
科技发展带来后果
「数码化」已是全球从事广播、通讯与电脑界最常谈论的一个名词,「数码化」的洪流似乎不可逆转,然而「数码化」的后果又有几多人曾思考过?颇为意外的是全球「数码化」广播先驱之一的日本 NHK-International 主管小林昭美在 AMIC-CBA 广播会议中,竟然自认是「数码化」方面的保守者,他不是反对「数码化」,但却反对跑步进入「数码化」。
去年年底曾发生一宗新闻震动全球:八百名儿童收看电视卡通片集时,突然晕倒需送院急救。卡通片的主角 Pikachu 来自「任天堂」电子游戏系列,片集中他用导弹对付一名坏蛋,当时电视出现急促及不停地闪现红、蓝光画面,结果令部份收看节目的儿童突然休克。这是日本传播界首宗儿童集体受电视影像严重伤害个案,事后专家指出,画面急促闪光或闪动太快会导致有癫痫症的儿童病发,此种症状名为「影像敏感」(Photosensitive)。不过患有此类影像敏感的机会祗有万分之一,今次大量儿童受影响实在意外。
广播数码化及高解像电视先驱的日本 NHK-International 理事长小林昭美引述这个例子,警告将来的电视广播科技数码化后,制作者可对画面的控制随心所欲,令观众的感受来得更为迫真强烈,类似上述儿童被电视伤害的情况,在数码化电视来说后果更为严重。事实上它不单止是广播科技方面的一项发展,还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进入数码广播的步伐
在所有电子领域都趋向数码化的洪流之际,电视亦不可能例外。日本政府决定在公元二零零零年开始数码化电视广播,继而是卫星讯号数码化,最后整体电视广播俱数码化。在数码化广播方面,日本肯定不能走回头路,因为整个日本广播业俱朝这方面前进,甚至乎大学电子学系学生所学的都是数码化科技,对于传统的模拟 (analogue) 广播科技所知甚少。然而数码化意味观众需付出高昂代价更换视听器材,对于电视台来说,花费大量数码化投资未必会令收视人数增加,市场占有率不会因此改善,利润亦没有对等回报。特别对日本电视生产商来说,由于最大市场——美国不同意日本数码化的制式与系统,因此日本广播数码化后可能会失去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
一九六七年,英国 BBC 电视更改电视广播制式,由原来的 405 线黑白电视改为 PAL625 线彩色电视(即香港现时制式),但同时仍保留频道给 405 线黑白广播,直至一九八四年,即十七年后才完全取消黑白电视广播。同样经历在法国发生,法国在一九六四年采用现时的 SECAM625 线广播制式,但同时保留原有的广播制式,直至一九八四年才完全淘汱旧有的广播制式。这说明什么?即是电视广播由现时的模拟 (analogue) 制式完全转为数码化制式可能经历一段颇长时间。不少人认为科技一日千里,加上广播事业正迈向无分国界的全球化,数码化步伐可能较我们想像中快。但请勿忘记科技先进的祗属一些国家,全球仍有不少国家祗有一半家庭拥有电视机,而且是黑白电视机,例如占全球人口六分一至七分一的印度,就祗有一半人口有电视机,其中七成半还是黑白的。
由于地域与科技的差异,各国可能以不同方式与制式先后进入数码广播年代,这种情况会引起混乱,就像当年发明录影机一样,不同制式的录影方法充斥着市场,至今仍无法统一。作为科技先进者是值得自豪的,但在数码广播来说,迟来者可能得益,起码避免一场混乱,减少开发成本,这不是对数码广播持负面态度,而是广播数码不单影响社会的发展,还影响人类日常生活,因此进入数码广播时代之前必须深思熟虑。
公营机构生存空间
在 AMIC-CBA 的广播会议中,多位讲者讨论到公营广播机构的生存空间,简单来说就是如何面对公营广播机构观众及听众的大量流失,BBC World Service 的资深市场主管 Graham Mytton 提出一些甚具参考作用的看法。
以下是欧美一些公营机构在广播市场的占有率:
从上表中看到除奥地利外(因奥地利是欧洲最迟放宽管制的国家),欧美国家的公营广播机构市场占有率不及一半,这与以往公营机构雄霸市场的局面绝然不同,更严重的是随着商营广播机构的不断增加,公营广播机构的观众继续减少,公营机构怎样应付未来的挑战?Graham Mytton 认为公营机构应留意三项转变:
(一)科技发展
(二)广播法例放宽
(三)受众取向
其实这三项转变已是铁一般的事实,祗不过是程度与步伐在各个国家有所不同,媒介应就这些转变作出反应。
(一)科技发展——从广播历史得出的经验所知,科技的发展绝对是影响传媒生态,例如「原子粒」收音机的发明,令到收音机体积缩小及可随身携带,改变了听众的习惯。电视广播亦一样,数码广播将会革命性地改变电视的发展,可见的将来电视会与电脑、电讯结合,电视机不再是单纯播放画面这么简单,还可以收发讯息,成为一种互动的媒介。传统电视广播与数码广播的分别,相等于蒸气发动与电动火车的分别。蒸气机单一作用是推动火车,但电力的作用除可推动火车外,尚可以发光、发热及其他用途;传统的电视讯号只可以提供画面及声音,但是数码讯号不单止提供画面及声音,而且可以有多种用途,公营广播工作者应留意这些革命性的转变,而作出适当的反应。
(二)广播法例放宽——在一九九零年柏林围墙倒下之前,公营广播机构仍然占有主要市场,但在一九九六年,公营广播机构占有率已被商营及私营机构迎头赶上,为何会有这样的转变呢?主要是因为全球的趋向是放宽广播管制,使广播趋向多元化,公营广播机构所遭遇到的竞争愈来愈大,因此必须重新定位。
(三)受众取向——由于自由市场的力量愈来愈大,受众的选择愈来愈多,令到商营机构以各种方法去争取受众,例如收费电视的出现,以专门频道如体育、音乐、时事等去吸引受众,导致这等公营机构失去某方面的吸引力。以英国 BBC 电视台为例,最近发现主要流失的观众年龄为十五至廿四岁,反映了该机构正在老化。
面对挑战重新定位
公营广播机构面对这些挑战,Graham Mytton有以下的建议。
(一)重新订定机构的目标。
(二)考虑发展专门频道——在美国一些专门频道是非常受欢迎,例如专门播放音乐的 MTV 频道、专谈人类生态环境的 DISCOVERY 频道、以时事为主的 CNN 及专门播放动画的 CARTOON NETWORK。
(三)市场研究——以往的市场研究在受众分类法是直接以受众的年龄、性别、职业及收入分类,但这种分类在现今来说已不合时宜,以 BBC 为例,其最近一次市场调查有以下的分类 方式:
——年龄十六至三十岁的独居人士
——全职学生
——十六至卅四岁、未婚、及与父母共住的人士
——年青父母
——中年而没有子女的夫妇
——五十五至六十四岁人士
这种分类的方式对该公司在市场定位甚具有参考作用,例如这次调查发现年青父母及年长而收入较少的父母相对少看该公司节目,而这批人特别喜爱收看卫星及有线电视。该公司亦关心到学生、年青夫妇及一些未婚人士的低使用率。
数十位来自各国广播机构的代表,共同探讨在多元化的广播环境下,如何面对新挑战。 |
提高质素求突破
公营广播机构虽然面对困境,但并不表示为求生存而必须与商营机构竞争,盲目迎合观众口味而模仿商营机构节目模式,这是没意义的,因为公营广播机构必须有自己的定位及目标,否则就算争取到受众,但始终要面对一项公众质询,就是:既然公营广播机构提供的节目与商营机构一样,为何纳税人要花钱供养这等机构?
随着广播市场开放、数码化发展与及多媒体出现,市埸必然涌现更多各式各样的商业传媒。但这种情况对公营广播不应被视为负面的因素,事实上公营广播机构存在价值不是商业传媒所能代替,而上述种种转变会为公营广播带来更多的广播频道与媒体,减少与商业机构竞逐有限的大气电波。剩下来的题目祗是如何提高广播质素,给公众有真正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