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亚运采访后记

2007-01-12

大会讯息发放运作完善。
  香港亚运代表队于卡塔尔的多哈,用上十五日的时间,取得六金十二银十铜总共二十八面奖牌,改写香港于历届亚洲运动会的最佳成绩。有幸见证整个过程,是我采访今届亚运最大的满足感。

不惜工本打造设施

  今届亚运主办城市多哈,时间比香港慢五小时。这个地方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一个「建筑中的城市」,到处都是正在兴建高楼大厦的地盘,有点令人觉得不完整的感觉。访问过一名在当地负责建筑工程的香港人,他表示,卡塔尔希望仿效杜拜,将多哈建立成一个现代化城市,所以到处都是正在动工的地盘。这些建筑物都是由外国请来的专业人士负责规划,外来劳工兴建。又说,他本来计划在多哈工作半年,但因为计划越做越大,会再留在卡塔尔再长一段时间。不过,这种生机处处的现象,在四周荒芜的多哈,令人感觉上,好像有点格格不入。

  至于耗资超过二十亿美元,比零八北京奥运的预算还要多的多哈亚运,无论硬件软件都不惜工本。五星级的选手村、多个设备齐全的体育馆,及主场馆内的超巨型高清屏幕等等,已能够显出身价。曾有幸采访过雅典奥运,个人感觉是多哈的场馆及设施,绝对不比雅典差。难免有人认为今次多哈亚运会令北京奥组委汗颜,更少不免为下届在广州举行的亚运增添压力。

  而今届亚运的管理模式亦相当妥善,就算是记者的饮食,亦照顾得妥妥当当。每一名入住传媒村的记者,包括我在内,都获发十多张餐券。每张餐券上都标明日期,每日一张,可在总传媒中心内的饭堂吃一顿午饭或晚饭。提供的,并不是普通的「碟头饭」,而是有多种选择,单是说意粉,都有四种。还有沙律、肉类(由于卡塔尔是回教国家,所以没有猪肉提供)、多种饭类、水果及甜品等等。早上时段,只要你带着记者证,就可在传媒村及总传媒中心吃早餐。在多个场馆的新闻中心,亦有小食饮品提供。这种招待,比雅典奥运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令记者「无后顾之忧」。

  除了食物之外,多哈在给予传媒住宿的地方亦相当完善。所谓的传媒村,是多座酒店式的建筑物,位置只是在总传媒中心步行大约十五分钟的位置,当然亦有穿梭巴士接送。这个「地利」,对我们的工作相当重要,大家都明白,采访过程中,即使是五分钟,甚至是一分钟的时间,都可能起莫大的作用。早上只需要花五分钟的车程就到达总传媒中心,相对雅典奥运我所住的传媒村,每天要花上一小时才到达,每天省却的时间,都可争取更多休息,对亚运这项「长久战」是十分关键的。不过由于部份设施太新,所以会有一些小毛病,好像初期就曾经停电,而室内的冷气又太冷,不能调校,但都是一些小问题。

「请外援」营办亚运

  对记者来说,食住情况当然会影响工作,但更重要的,是大会有关比赛资料的发放情况。今届亚运会在讯息发布方面可说是相当称职。之前提到的总传媒中心,在规模上虽然并不算很大,但有关设备就相当足够。无线宽频网络、专门查询各项成绩的电脑、大批现场直播不同赛事的电视等,要取的资料可说是应有尽有,而在其他体育项目场馆中,规模较小的传媒中心,亦都有完善的无线宽频网络。而大会在网络上发布成绩的速度亦相当高。以乒乓球项目为例,接近每一场比赛,每当球手胜出一球,网上的即时比数就会更新,这样对于要同时关注多个项目进展的记者,包括我,都带来不少方便。所以部份内地的传媒,亦趁机考察多哈讯息发放的运作,为零八北京奥运汲取经验。

  美中不足的是,这些环节,再加上包括传媒接待、场馆管理,甚至是花上十几亿的开幕典礼的策划工作,都是由多哈外判到外国的公司去营运,而这些西方国家经营公司,明显对亚运的热情不足,于部份项目的传媒中心,对记者亦不是太过友善,经常去限制采访,好像在桌球馆,就尝试过有外国的工作人员,表示傅家俊不想接受我们的访问。其后发现,这个只是他们的说法,后来我们看见傅家俊,他亦欣然接受采访。工作人员为的,只是希望在项目的细节运作当中,能够少一点「麻烦」。虽然,拥有储存量可以用上三百年的天然气田的卡塔尔,即使动用足以办奥运的资金去运作今届亚运,亦绰绰有余,但「请外援」营办亚运,就令我们与卡塔尔当地人沟通机会不多。要接触当地人,除了与保安人员沟通外,大部份只限于在购物商场当中,要进一步了解当地人的文化,并不容易,是采访今届亚运会的一点遗憾。

中国记者采访团众

  亚运会是各个亚洲国家和地区选手的争雄之地,亦是众传媒的竞技场。如果以记者人数来计算,在多哈亚运中,来自中国的记者数量,相信都会和亚运成绩一样,抛离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采访的十多天当中,普通话是我听到最多的语言。相对于日本及南韩等其他亚洲国家,中国的记者数量都以压倒性优势胜出。无论在新闻中心、传媒村、比赛场地以及穿梭巴士,都差不多都一定会见到中国记者。据我所知,单是新华社,就有九十多名「行家」到多哈采访。(要知道,香港传媒都是由一至两名记者包办)他们来自世界多个地方,大都是专门采访一个项目。好像我在风帆项目的传媒中心认识的一个新华社记者,他就是驻守埃及首都开罗,专门为了亚运来采访中国队于滑浪风帆、帆船和双体帆船等选手的比赛情况。我亦碰到一名驻香港的新华社记者,他就是采访马术项目的。除却新华社及中央电视台等中国大型新闻机构外,亦可见到大批来自各省市的中国记者。他们和新华社记者的采访形式并不一样,他们会以自己省市的运动员作为目标。好像上海的记者,当然会专注采访刘翔等上海运动员,角色就和本港传媒有点相似。由于亚运可说是被中国垄断奖项的运动会,所以某程度上,亚运已变相成为一个全国运动会,各省市除了为中国队的选手打气,更希望自己省市的运动员夺金。(当然,银牌或铜牌对中国运动员,一般来说,意义并不是太大的。)所以不难想像,到零八年北京奥运,中国的传媒会以如何盛大的团队去作现场报导。

  期待在零八年北京奥运,港队运动员能够有好成绩之余,更希望能见证中国首都办奥运的盛况。
相关文章 / Related Articles

数码媒体Vs人类福祉

李月莲
2015-05-08

「第二届数码传媒生态研讨会」后记

唐芷莹 (撰文)
林援森 (整理)
201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