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九年一月十日,民主动力与香港城市大学当代中国研究计划,在香港城市大学联合举办了一个票站调查研讨会,讨论去年立法会选举时出现的票站调查问题,和展望票站调查日后的发展。出席人士包括学者专家和政团代表。之后,部份报章作了简单报导,但标题和重点则大异奇趣。
*《新报》翌日以「泛民促禁票站调查不满被用作配票、矛头直指选管会」为题,以较长篇幅报导了部份与会者的论点:
『何秀兰及汤家骅在会上表示……选管会应规范进行调查机构全面公开票站调查结果,又或全面禁止票站调查……马岳则表示,选管会应坚持两个立场,一是以票站调查作配票应在选举开支上申报,若不申报就应当刑事罪行;二是调查员若向被访者表示调查是作学术研究,不向外公布,就当作失实声明……郑宇硕指,票站调查的学术价值非常低,主流学术期刊亦甚少会看到以票站调查佐证的文章。王家英亦称主流学术界很难单以票站调查分析选举行为……钟庭耀则反驳,「票站调查结果用于选举工程是常识」,只是以往以调查来配票的人没有现今的明目张胆。他亦指票站调查能探讨投票行为及支援学术研究,并不是没有学术价值……蔡耀昌表示,他们早前发信邀请包括民建联、自由党在内的各个政党,及在选举期间举行票站调查的六个机构出席论坛,但昨日只有钟庭耀、香港调查研究中心代表及泛民代表到场。』
*《文汇报》同日就以「学者批反对派:阻票站调查碍民主发展」为题,有以下报导:
『汤家骅称自他们呼吁选民杯葛调查……证明「有效」,故会继续要求选民杯葛此类调查……钟庭耀指,反对派要求限制民调的做法,不利于香港民主的长远发展。香港调查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文涛亦呼吁,市民应尊重票站调查的必要性,包括其学术性及科学性等,不应将之过分政治化……王家英则指,票站调查的成就价值包括市场、新闻、学术及政治价值……马岳亦指,反对派建议只准「学术机构」于投票日进行票站调查,此举很「奇怪」,等于「港人自己在剥削自己的公民权力」。』
*《明报》同日就以「钟庭耀:票站调查资讯不应封杀」为题,报导比较简单:
『钟庭耀在研讨会上强调,当日改变与赞助传媒合作的方式并没有错,即使传媒泄漏资讯,也非机构的问题,并指宁愿票站调查的资讯全面流通,都较全面封杀票站调查为佳……刘慧卿表示……问题是有人会私下公布结果,帮助候选人配票……汤家骅认为,既不能监管,民主派只能继续呼吁选民不回应调查……王家英认为,票站调查的规管应愈少愈好……谭志强表示,香港应效法台湾、澳门,禁止在选举当日作任何票站调查……』
*《星岛日报》同日就以「论票站调查钟庭耀遭围攻」为题,报导更加简单:
『王家英直指,不可能透过票站调查看到选民的选举行为,学术价值非常少……马岳认为,可将候选人就票站调查发出失实声明,及没将调查费用纳入选举开支的罪行刑事化。钟庭耀就强调,自己一向「守住一条綫」,不会在选举期间对外透露调查结果……』
*《苹果日报》同日就以八卦政治新闻形式,以「隐形左派现真身」为题,简略报导如下:
『泛民噚日搞咗个研讨会讲票站调查……被指属左派组织嘅香港调查研究中心代表吴文涛愿意出席……讲到钱呢个问题,呢位吴生就答到口哑哑……至于啲票站调查资料,佢就话绝对冇畀人用嚟配票,全部都锁晒喺个柜入面喎。』
*评论员李慧玲,就两天后在《am730》以「神秘机构现身」为题,评论事件:
『出乎意料,香港调查研究中心竟然派代表出席……中心代表在研究会否认调查与选举工程有关,还笑着回应:「如果系有,我就唔嚟啦!」……中心曾聘请树仁学生做票站调查员,不过负责的导师告诉我,中心只要求树仁做访问,最重要的数据分析研究,就不在他们工作之内。研讨会完毕,中心如何运用数据仍旧是个谜,如果现行规管制度不变,选民只好牢记神父的教诲:我投江自尽。』
开心见诚集思广益
上述节录显示,基于不同背景和取向,不同报章用了不同观点报导当天的讨论。作为与会讲者之一,笔者觉得上述所有文章的总和,都未能全面反映研讨会当日的讨论。笔者希望透过本文作出一些补充和评论。
首先,部份与会人士认为票站调查的学术价值低,似乎忽略了国际学术期刊和学术著作中,无数讨论票站调查方法和制度、以及直接使用票站调查数据的论文。笔者日后会详细讨论这点。其次,与会人士多次质疑香港调查研究中心曾否把票站调查资料用作选举工程。中心代表吴文涛都明确否认。可能笔者的想法比较简单,笔者选择相信吴文涛,在其工作和认知范围内,没有参与选举工程。
研讨会当日,主办机构民主动力派发了一份文件,题为「二零零八年立法会选举票站调查机构分析」,节录如下:
『去年立法会选举,选举事务处在距离投票开始前约三十六小时,才把六间获准进行票站调查机构的资料,包括机构名称和调查员姓名上载到网站,供公众查阅。该六间机构分别为港大民意研究计划、香港研究协会、香港社区研究中心、香港调查研究中心、社区研究协会、以及万国宣道浸信会盛恩基督教社会服务中心。
立法会选举当日,全港共设532个票站,进行票站调查的六间机构中,以香港研究协会的规模最大,在全港近四成共198个票站派出调查员……香港社区研究中心……专注于新界西选情;社区研究协会……专注于新界西东选情;香港调查研究中心则〔在〕港岛区……
香港研究协会、港大民意研究计划、香港调查研究中心三间机构在投票结束后,均有在其网站公布票站调查结果及作出分析。其余机构都未见有公布票站调查的结果。
六个进行票站调查的机构中,最少四个是具有亲北京背景或属左派阵营……〔论据从略〕』
上述文件还有两个附表,详述六间票站调查机构的背景,及民主派跟进票站调查行动的序列。文件明确显示,民主派在选举前举行记者会,呼吁选民拒绝向票站调查机构披露投票意向,是针对选举管理委员会对票站调查规管不善,让票站调查「沦为一些有财有势的政治力量进行选举工程的工具」。
研讨会结束前,笔者曾经作出以下发言(大意或原意):香港调查研究中心派出研究员吴文涛出席是次研讨会,值得嘉许。各界人士对票站调查的发展有不同意见,份属正常,亦包含很多历史原因。作为两岸四地华人社会的典范,香港如果能够参考国际社会的经验,在符合学术自由、资讯自由和专业操守的前提下,发展出一套完善的票站调查制度,对华人社会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位处本地政治光谱中不同位置的各方人士,如果能够开心见诚,集思广益,甚至既往不究,或许能够觅得一条出路。
*《新报》翌日以「泛民促禁票站调查不满被用作配票、矛头直指选管会」为题,以较长篇幅报导了部份与会者的论点:
『何秀兰及汤家骅在会上表示……选管会应规范进行调查机构全面公开票站调查结果,又或全面禁止票站调查……马岳则表示,选管会应坚持两个立场,一是以票站调查作配票应在选举开支上申报,若不申报就应当刑事罪行;二是调查员若向被访者表示调查是作学术研究,不向外公布,就当作失实声明……郑宇硕指,票站调查的学术价值非常低,主流学术期刊亦甚少会看到以票站调查佐证的文章。王家英亦称主流学术界很难单以票站调查分析选举行为……钟庭耀则反驳,「票站调查结果用于选举工程是常识」,只是以往以调查来配票的人没有现今的明目张胆。他亦指票站调查能探讨投票行为及支援学术研究,并不是没有学术价值……蔡耀昌表示,他们早前发信邀请包括民建联、自由党在内的各个政党,及在选举期间举行票站调查的六个机构出席论坛,但昨日只有钟庭耀、香港调查研究中心代表及泛民代表到场。』
*《文汇报》同日就以「学者批反对派:阻票站调查碍民主发展」为题,有以下报导:
『汤家骅称自他们呼吁选民杯葛调查……证明「有效」,故会继续要求选民杯葛此类调查……钟庭耀指,反对派要求限制民调的做法,不利于香港民主的长远发展。香港调查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文涛亦呼吁,市民应尊重票站调查的必要性,包括其学术性及科学性等,不应将之过分政治化……王家英则指,票站调查的成就价值包括市场、新闻、学术及政治价值……马岳亦指,反对派建议只准「学术机构」于投票日进行票站调查,此举很「奇怪」,等于「港人自己在剥削自己的公民权力」。』
*《明报》同日就以「钟庭耀:票站调查资讯不应封杀」为题,报导比较简单:
『钟庭耀在研讨会上强调,当日改变与赞助传媒合作的方式并没有错,即使传媒泄漏资讯,也非机构的问题,并指宁愿票站调查的资讯全面流通,都较全面封杀票站调查为佳……刘慧卿表示……问题是有人会私下公布结果,帮助候选人配票……汤家骅认为,既不能监管,民主派只能继续呼吁选民不回应调查……王家英认为,票站调查的规管应愈少愈好……谭志强表示,香港应效法台湾、澳门,禁止在选举当日作任何票站调查……』
*《星岛日报》同日就以「论票站调查钟庭耀遭围攻」为题,报导更加简单:
『王家英直指,不可能透过票站调查看到选民的选举行为,学术价值非常少……马岳认为,可将候选人就票站调查发出失实声明,及没将调查费用纳入选举开支的罪行刑事化。钟庭耀就强调,自己一向「守住一条綫」,不会在选举期间对外透露调查结果……』
*《苹果日报》同日就以八卦政治新闻形式,以「隐形左派现真身」为题,简略报导如下:
『泛民噚日搞咗个研讨会讲票站调查……被指属左派组织嘅香港调查研究中心代表吴文涛愿意出席……讲到钱呢个问题,呢位吴生就答到口哑哑……至于啲票站调查资料,佢就话绝对冇畀人用嚟配票,全部都锁晒喺个柜入面喎。』
*评论员李慧玲,就两天后在《am730》以「神秘机构现身」为题,评论事件:
『出乎意料,香港调查研究中心竟然派代表出席……中心代表在研究会否认调查与选举工程有关,还笑着回应:「如果系有,我就唔嚟啦!」……中心曾聘请树仁学生做票站调查员,不过负责的导师告诉我,中心只要求树仁做访问,最重要的数据分析研究,就不在他们工作之内。研讨会完毕,中心如何运用数据仍旧是个谜,如果现行规管制度不变,选民只好牢记神父的教诲:我投江自尽。』
开心见诚集思广益
上述节录显示,基于不同背景和取向,不同报章用了不同观点报导当天的讨论。作为与会讲者之一,笔者觉得上述所有文章的总和,都未能全面反映研讨会当日的讨论。笔者希望透过本文作出一些补充和评论。
首先,部份与会人士认为票站调查的学术价值低,似乎忽略了国际学术期刊和学术著作中,无数讨论票站调查方法和制度、以及直接使用票站调查数据的论文。笔者日后会详细讨论这点。其次,与会人士多次质疑香港调查研究中心曾否把票站调查资料用作选举工程。中心代表吴文涛都明确否认。可能笔者的想法比较简单,笔者选择相信吴文涛,在其工作和认知范围内,没有参与选举工程。
研讨会当日,主办机构民主动力派发了一份文件,题为「二零零八年立法会选举票站调查机构分析」,节录如下:
『去年立法会选举,选举事务处在距离投票开始前约三十六小时,才把六间获准进行票站调查机构的资料,包括机构名称和调查员姓名上载到网站,供公众查阅。该六间机构分别为港大民意研究计划、香港研究协会、香港社区研究中心、香港调查研究中心、社区研究协会、以及万国宣道浸信会盛恩基督教社会服务中心。
立法会选举当日,全港共设532个票站,进行票站调查的六间机构中,以香港研究协会的规模最大,在全港近四成共198个票站派出调查员……香港社区研究中心……专注于新界西选情;社区研究协会……专注于新界西东选情;香港调查研究中心则〔在〕港岛区……
香港研究协会、港大民意研究计划、香港调查研究中心三间机构在投票结束后,均有在其网站公布票站调查结果及作出分析。其余机构都未见有公布票站调查的结果。
六个进行票站调查的机构中,最少四个是具有亲北京背景或属左派阵营……〔论据从略〕』
上述文件还有两个附表,详述六间票站调查机构的背景,及民主派跟进票站调查行动的序列。文件明确显示,民主派在选举前举行记者会,呼吁选民拒绝向票站调查机构披露投票意向,是针对选举管理委员会对票站调查规管不善,让票站调查「沦为一些有财有势的政治力量进行选举工程的工具」。
研讨会结束前,笔者曾经作出以下发言(大意或原意):香港调查研究中心派出研究员吴文涛出席是次研讨会,值得嘉许。各界人士对票站调查的发展有不同意见,份属正常,亦包含很多历史原因。作为两岸四地华人社会的典范,香港如果能够参考国际社会的经验,在符合学术自由、资讯自由和专业操守的前提下,发展出一套完善的票站调查制度,对华人社会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位处本地政治光谱中不同位置的各方人士,如果能够开心见诚,集思广益,甚至既往不究,或许能够觅得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