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张伟国、罗永生
细诉传奇人物的风云事迹,重新认识中外历史。
#香港电台文教组
#艺文一格 culture.rthk.hk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自称:「少年时已(意尚未成年),不肖,浪迹江湖时,髪尚被面」。据史书记载,芝龙少时聪明英俊,气宇轩昂,性情荡逸,不喜读书,而臂力过人,喜欢耍拳弄棒。其父做过泉州府库吏,有五个长到成年的儿子;分别以龙、虎、豹、麟、凤为名。
芝龙是兄弟中的大哥,父亲过世后,成为一家之主。明天啓元年(1621),郑芝龙十七岁,带着两个弟弟芝虎、芝豹跑到广东投奔在澳门做生意的母舅黄程。葡萄牙人自嘉靖年间以澳门为居留地,发展对华贸易,形成了广州-澳门-马尼拉的三角航线,由于明朝政府不准许葡人到内地,他们只能雇用福建海商作代理,到广州购货,称为「揽头」或「闽揽」。些福建揽头会说葡语,作风进取强悍,而且人数众多,每到货场都集齐人马,配备刀枪,收购货物事在必行。官员也畏惧几分。
郑芝龙在澳门学习经商,增长了见闻,而且逐渐学懂葡语,又受洗皈依天主教,教名为尼古拉斯·贾斯帕(Nicolas Gaspar)。但他仍烧香拜神,先后娶了五房妻妾,完全不守天主教戒律。
天启三年(1623)七月,郑芝龙受母舅黄程的派遣,搭乘当时最有势力的大海商(海盗)李旦的船,押送一批白糖、奇楠、麝香和鹿皮前往日本交易。这趟旅程,改变了郑芝龙的人生,也让郑成功来到世上。
李旦,福建泉州人,又名李习,年轻时从福建往吕宋经商,由于与西班牙人关系良好,接受天主教洗礼,取名安德鲁(Andrea Dittis),从事吕宋-中国-日本九州贸易,成为马尼拉富甲一方的华人领袖,被称为「华人甲必丹」(即欧洲语言captain首领的译音)。 1603年马尼拉爆发排华暴动,大批华人被杀,但李旦逃过劫难,其后转往日本九州发展。当时日本刚从战国时代(1467至1590年)的动荡恢复统一,丰臣秀吉在大阪建立幕府,1615年丰臣政权被德川家康取代,在江户(今东京)成立德川幕府。日本各地藩主实力仍雄厚,尤其是九州各藩:萨摩(今鹿儿岛)、熊本、平户(今长崎西部)、唐津(今长崎北部)等藩,天高幕府远,仍保持经济、军事自主,各藩在辖区内开辟海港、吸引外商(包括中国福建、浙江商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商人,朝鲜、琉球商人等)发展贸易。并且藉幕府名义,发给「朱印状」作为准许贸易凭证。
李旦以平户及长崎为根据地,从事「朱印状」贸易。 1614至1625年间,李旦拥有二十七艘「朱印船」,往来北至日本九州,南至中国澳门及占城国、吕宋之间海域。在日本人、欧洲人眼中他是海上国际贸易商、丝绸茶叶瓷器代理商、财力雄厚的金主;在明朝朝廷眼中,他是海盗、黑帮首领。
年轻的郑芝龙追随这位海商(海盗)头子到了日本平户。明朝有文人记录李旦、郑芝龙的八卦故事,写道「李习(旦)者,闽之巨商也,往来日本与夷狎(与夷人友好),遂弃妻子娶于夷。芝龙少年姣好,以龙阳事之」,即两人有男同性恋关系,姑妄听之。
郑芝龙到日本平户不久,结识了一位日本女孩田川女孩。田川姑娘名喜,是平户人,她生于田川家,后来母亲改嫁给从福建泉州移居平户的华人铁匠翁翊皇,因此也称「翁氏」。未几,郑芝龙与田川氏(翁氏)成婚,1624年8月,长子出生,取名「福松」,即日后的郑成功。之后又生下第二子,取名「七左卫门」,过继给田川家。
1624年(明天啧四年)年底,郑成功出生后不久,郑芝龙与李旦离开平户,原因不明。有说法是李旦被平户藩主驱逐出境,另一个说法是李旦应荷兰人邀请,调停荷兰与明朝之间的矛盾。年幼的福松(郑成功)仍留在平户,由母亲田川氏(翁氏)抚养。
李旦及郑芝龙船队停靠在另一家海商(海盗)集团所建立的港口今日台湾中部的北港(今台湾云林县北港镇一带),海盗的首领名颜思齐,家乡是漳州府海澄县青礁村(今属厦门市海沧区)。颜思齐年轻时参加海商(海盗)集团,由于精通武术,性格豪爽,很快成为领袖之一,为了方便在马尼拉经商,受洗为天主教徒,教名伯多禄(Pedro,即英语的Peter),欧洲人称他为「中国的伯多禄」。他集结了一大群海商(海盗),在今日台湾西岸中部北港一带建立了十个村寨,招募福建农民开垦耕种,兼作为贸易根据地,号称“十寨”,每个村寨各有寨主,与颜思齐结拜为兄弟,郑芝龙是其中之一,此外有陈衷纪、杨六、刘香等,尊颜思齐为首领。当时日本人称他为「甲螺」;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称他为「甲必丹」意思是首领。
当时台湾岛仍是明朝东方的「化外之地」,没有全岛的名称,一般文书称之为「小琉球」,以别于明朝藩属琉球国(大琉球,今日本冲绳县),葡萄牙人称之为「福尔摩沙」即美丽之岛。岛上不同地方各有名称,其中一处名「大员」在今台南市一带,为后来「台湾」名称的来源。居民是数以百计以渔猎为生的原住民部落,各有首领,互不统属(近代学者归类为「平埔族」及「高山族」,语言不同,族源不同),岛上的无政府状态为海盗建立据点提供便利,而欧洲武装商人亦对之虎视眈眈,1622年荷兰人试图占领澎湖,被明水师(海军)驱逐之后,向东占据鹿耳门(今台南市)一带,设立殖民地。据明朝福建官府的报告,「思齐剽掠海上,倚为巢穴(指北港)」,荷兰官员向东印度公司(驻地在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报告,颜思齐是「恶名昭彰的海盗」,可见颜思齐集团实力非常雄厚。他在福建沿岸还有一个重要据点,就是厦门岛。
1625年7月,李旦离开北港,返回日本平户,不久后在平户逝世。李旦的儿子李国助(洋名奥古斯丁)无法得到其他头目支持,郑一官(芝龙)被推举为新首领。同年10月,颜思齐在山区打猎时得病死去,郑一官又接管了北港的颜思齐集团。一年之内,郑一官成为中国沿海两大海商(海盗)集团的首领。究竟有什么隐秘,已不得而知。
郑成功出生这一年(1624年·天启四年)明朝及周边地方发生一些大事:
明朝政局-司礼太监魏忠贤权力扩大,朝中大臣杨纹、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顾大章等弹劾魏忠贤,被魏党(阉党)藉故逮捕入狱,死于狱中,被称为「东林六君子」。阉党乘机清除异己,在南方各省兴起大狱,打击东林士大夫。
后金-天命汗奴尔哈赤接连攻陷明朝辽阳、沈阳、义州、锦州等四十多城镇,迁都辽阳,1625年又迁都沉阳。明朝退守山海关、宁远城(今辽宁省兴城)。
荷兰-明朝水师击走占领澎湖之荷兰人,荷兰人退往台湾,逐步建立殖民统。
日本-德川幕府禁止西班牙人到日本经商及传教。
主持人:张伟国、罗永生
郑成功原名郑森,父亲郑芝龙,原名郑一官,家乡是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石井乡水头村。郑家是当地土豪,世代从事海外贸易。在明朝,明太祖实行锁国政策,明令严禁海外贸易,除政府指定的朝贡之外,有所谓「片板不得下海」,违者处死的说法。因此从事海外贸易,是乾犯死罪的违法走私行为,被朝廷视为「江洋大盗」或「海盗」。
但由于福建、浙江、广东沿海,耕地少、人口多,走私海外贸易,利润丰厚,不少地方土豪勾结官府及沿海卫所驻军,明目张胆放洋出海谋求暴利。当然,有利可图,必有矛盾,海商(海盗)集团之间,各自形成势力,常因利益而爆发冲突。
明朝正德、嘉靖时期(1506至1566年)欧洲开始进入大航海时代:
1492年到1503年间,哥伦布完成了四次从西班牙到美洲的来回航行;西班牙逐渐占据中、南美洲,开拓墨西哥、秘鲁等殖民地;
葡萄牙人廸亚士于1487年带领船队航行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为葡萄牙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1511年葡萄牙海军占领马六甲,1513年到达广东沿岸,1557年获得澳门为居留地;
1519年麦哲伦率船队尝试环球航行,1521年到达菲律宾,麦哲伦被土着杀死,船员继续航行,1522年返回西班牙,1570年西班牙控制吕宋岛,次年建立马尼拉城;
荷兰航海家浩特曼于1592年发现一条从欧洲经过好望角到印尼的新航道,15个月后到达今印尼的万丹,荷兰武装商船逐步控制今印尼群岛的香料贸易,1619年,荷兰人占据爪哇岛上的港口,建立巴达维亚城,为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所在地,垄断香料贸易,并向中国沿海拓展。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04年在澎湖建立城堡作为贸易据点,明水师提督沈有容率领的军队驱逐荷兰人。 1622年荷兰战舰突袭澳门东望洋失败,损失惨重,转移到澎湖,1624年占领台湾,在台湾南部建普罗民遮城(今台南赤嵌城)及在海口建军事堡垒热兰遮城,据此长期统治台湾。
中国出产的丝绸、茶叶、瓷器是这些欧洲商人最殷切的商品,需大量收购运回欧洲及美洲牟利,福建的海商(海盗)成为最活跃的贸易中介者。郑芝龙家乡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少年子弟出洋谋生风气甚盛,足迹遍布澳门、澎湖、台湾、吕宋,及远至南方的马六甲、爪哇、占城(今越南中部顺化、会安等地) ,北至琉球、日本。其中不少客死异乡。泉州府石井郑氏,到郑芝龙祖父一代,家族中已有十多人命丧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