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香港家书

简介

GIST

主持人:公共事务组

《香港家书》
星期六 09:00-09:20 a.m.



最新

LATEST
03/05/2025

中大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卓敏地理学讲座教授、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关美宝——发展新太空经济产业

各位香港市民:

 

大家好!

 

清晨五点,马料水的海风吹过吐露港。我独坐在香港中文大学霍英东遥感科学馆的落地窗前,天色微亮,远山与夜色交叠。脑海又浮现去年九月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观礼平台的瞬间——倒数声响,一道火焰撕开云层,「香港青年科创号」昂首升空。这是香港政府资助的第一颗卫星。由香港中文大学跨学科团队,包括学生和教授设计、开发和应用。那束光不只照亮黄海,也替香港青年与浩瀚宇宙牵起一条航道,而我有幸在连理岛见证梦想点火。

 

三十多年前,我带着地理学的好奇离开沙田,赴美深造,后在俄亥俄州立与伊利诺大学耕耘教研。多年来收获掌声亦收获提醒:科研的终点不在论文,而在回馈土地、启迪人心。2019 年,我回到母校主持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2023 年接任崇基学院院长。从城市健康遥感到全球变迁,我始终坚信:仰望星空,是为了更好守护人间。

 

回港后,我见证本地创科版图迅速扩展——河套区创科园、新田科技城相继动工;多所大学与企业携手打造微卫星实验阵列。星辰,正悄悄融入这座城市的日常。未来的十年,或许决定于我们能否把这份仰望,转化为扎根研究、开放合作与包容共识。每当夜深人静,我走过中文大学的百万大道,抬头望见北斗星闪耀,心里默念:那些微光也在守望着香港的潮起潮落。

 

放眼 2025年,太空产业既有机遇亦有挑战。全球太空赛道释放三股动能:其一,低轨宽带星座覆盖海洋与偏远地区,连接成本不断下降;其二,极端气候频发催生精准观测需求,高分辨率影像结合 AI 逐步进入保险、粮食及碳市场;其三,在轨维护与 3D 列印结构件突破,预计 2030 年相关市场规模可达六百亿美元。对香港而言,结合国际金融、保险与法律服务优势,有望在资本与规则环节占据重要位置。同时,也浮现三道关口:第一,国际频轨申请竞争白热化,小型经济体面临资源缺少压力;第二,太空碎片持续增加,低轨环境需更高规格的避碰与除役方案;第三,卫星系统工程与软件定义卫星人才仍然不足,专业培训与跨域合作极待加速。机遇与挑战并存,正如真空箱内零下与高温的循环锻炼结构,也将锻炼香港的韧性与创造力。

 

香港中文大学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卫星星座来应对挑战。此外,我们拥有完整的卫星发射链(从发射、使用我们研究所独特的卫星接收站接收、处理到应用)。香港中文大学设有「航天科学与地球资讯学」2+2课程。学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学习两年,然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学习两年。该课程旨在培养新一代航空航天专业人才,涵盖从工程到应用科学的各个领域,旨在开发智慧城市、碳中和、紧急应变和低空经济等应用。

 

星空的价值,终归落在人心。当「香港青年科创号」越轨而过,每秒 7.5 公里的速度在夜幕留下无形轨迹,提醒我们:太空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而是下一段故事的开篇。亲爱的朋友,当你听到这封家书,或许正走在上班的路上,抬头只能看到钢筋水泥与霓虹招牌。但请记得,在几百公里外的轨道,有一颗写着「Hong Kong Youth」的卫星,正以每秒七点五公里的速度飞过你的头顶。那是一枚属于香港的微光,也是一个时代留给我们的邀请函:与其仰望,不如启程。愿我们携手,把香港塑造成连接太空与地球的枢纽,让星辰之光照亮我们平凡的每一日。

 

中大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卓敏地理学讲座教授、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

关美宝

2025年5月3日

Error loading player: No playable sources found

03/05/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温

CATCHUP
03 - 05
2025
香港电台第一台
X

中大生命科学院研究助理教授崔佩怡博士——珊瑚白化与生态影响

主持人:公共事务组

更多...
香港电台第一台
Error loading player: No playable sources found

08/02/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