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香港家书

简介

GIST

主持人:公共事务组

《香港家书》
星期六 09:00-09:20 a.m.



最新

LATEST
22/03/2025

香港教育大学「赛马会鼓掌.创你程计划」总监叶荫荣博士——将年青人梦想转化为探索生涯的起跑动力

各位教育工作者、关心年青人成长的人士:

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兴行业如关键意见领袖(KOL)、网络明星(Youtuber)、电竞选手、无人机机手等,这些职业类型往往令甚多青年人向往。根据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助及策划的「赛马会鼓掌.创你程计划」的数据,曾经考虑过投身这些另类新兴职业的学生,估算高达百分之四十。面对越来越多新兴职业出现,我们作为教育界,亦应关注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如何教授他们探索、为自己规划生涯。

近年生涯规划教育再备受重视,教育局早于2021年公布小学生涯规划教育推行策略大纲,将生涯规划延伸至小学,并列出认识自我、升学及职业探索、升学规划及管理、与事业发展相关的软技巧四大范畴为核心,最终于2024/25学年开始于高小阶段正式施行。民青局最近推出的《青年发展蓝图》亦强调生涯规划。面对另类新兴职业的出现,学校生涯规划老师如何应对呢?

我认识一位年青人——家俊今年十五岁,就读于一间位于新界的中学。他在数年前已经喜欢自发地将一些生活所见所闻拍成短片予人分享,主题大多是以「探秘式」的手法去介绍一些奇异的街头小食和制作过程,反应不错。当时他跟我说,曾考虑在未来投身这类行业,成为网络明星Youtuber。其实,我知道该校亦有不少类似家俊的同学,因着其就读学校参加了由「赛马会鼓掌.创你程计划」所推动的学校网络枢纽,学校联同五间网络学校共创一个「跨校Youtuber育成计划」项目,邀请业内人士向学生分享及体验这行业的内情和所需技术,当中包括了解这行业的营运资讯、拍摄流程、电影语言和故事板分享(storyboard telling)、摄影态度及技巧等。家俊与我分享,在这探索中获益良多,亦认识到「入行」的门槛。时至今天,经过学校有系统的引导和正面的支持,他説未必会将这行业成为主要的「有酬工作」,但将会继续循这方面发展自我,让Youtuber成为他闲暇中的兴趣。他更表示该次珍贵的互动体验,启发到他在其他职业的可能性。


作为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我好欣赏对网络学校老师们的正面应对。他们不但没有尝试劝退这些同学,摒弃「Youtuber梦」;相反,他们跨校联手组织起职涯探索项目,让这群学生「近距离」认识这行业的一切,令他们在思考自身前路上,避免落入「自我局限」、「一时冲动」或「自我催眠」等的狭隘思想。 当中要注意的是,这些活动,絶非坊间所说的「实习」或「试工」,而是强调对某工作世界的「学习」和自我反思,并且按照计划所提倡的「香港生涯发展自评基准」(简称HKBM)中三大元素而设计。包括第一,老师和学生都要共同认知每个人的多元职涯「可能性」,设定所有学生在毕业前,需要建立最少三个可行的生涯路径。其次,老师和学生都要明白「工作」的定义是多元的,工作不单狭义地指全职和有酬,亦可以是「斜杠」 (Slasher)、义工服务、家庭工作及兴趣,视乎个人、家庭及社会环境的因素作出规划。第三,任何行业背后皆有其要求的价值观 (Values)、态度 (Attitides)、技能(Skills)和知识 (Knowledge),所有探索活动需要将这「VASK」凸显出来,让同学就自己个人特质作出相应反思,以至体验不流于表面和操作层面。HKBM是一套有系统的「国际级」指标 ,现已有144间中学采用。其实我们作为老师都可以在自己学校应用这些概念,例如制定稳定的生涯发展政策、专业能力和领导、多元出路资讯的建立、重视每位学生的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共建、个人辅导、与课程联系、与工作世界及高等院校作有意义的接触。最后,家长参与尤其重要。

根据该计划2555名中学生追踪研究表明,在HKBM指导下的生涯探索活动,并不一定会令同学们选择另类新兴行业。但无论他们是否最终仍然考虑这些行业,其思考和探索过程都能显著加强学生的职涯准备。所以,任何组别 (Banding)的学校不需要回避课题,反而,不妨让他们与这些行业的人和事作有意义的接触,并加以系统性的辅导。透过加强家长教育,加深家长对最新行业趋势的理解。

各位教育工作者,当我们逐渐迈向廿一世纪中叶的同时,生涯规划已不应再局限于某种辅导谘询过程,甚或是做一些心理测试。当我们年青人在面对常变、不确定、复杂,甚至模糊的前路和工作世界环境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有经验的「人生同行者」,趁他们还在学校时候,尽早系统地装备他们,拥有终身受用的「生涯规划」能力;为自己梦想和未来,审时度势,满有信心地铺造一条专属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

香港教育大学「赛马会鼓掌.创你程计划」总监 
叶荫荣博士
2025年3月22日

22/03/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温

CATCHUP
01 - 03
2025
香港电台第一台
X

中大生命科学院研究助理教授崔佩怡博士——珊瑚白化与生态影响

主持人:公共事务组

亲爱的女儿Bella:

等你今年夏天学会游泳,妈妈会带你到大海浮潜,介绍香港的珊瑚给你认识。

你经常问妈妈为何如此热爱海洋。其实妈妈我是一名珊瑚研究员,主要的工作是在香港不同地方潜水,进行水底生态调查,观察记录珊瑚的健康情况。另外,妈妈亦会在实验室进行实验,了解气变化对香港珊瑚的影响。妈妈的实验室更养了很多珊瑚宝宝,待他们长大之后,我们便会将它们放回大海,帮助修复香港受破坏的珊瑚群落。

妈妈我好似你般年幼的时候,经常与公公、婆婆和舅父一起到海滩玩,周末更会出海钓鱼,见证海洋的美丽及生物多样性。我长大后,公公开始教我浮潜,令我对海洋有更深的认识。原来这个「神秘大海」有很多我从未见过的面貌,与我想像不同,令我对海底世界更加好奇。后来我读大学时考到潜水牌,终于可以潜到水底一探究竟。我更亲眼见证不同品种的海洋生物,不单有很多珊瑚,更有成群结队的珊瑚鱼在我身边游来游去,那份震撼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希望待你长大后我们一起体验。

妈妈的日常工作,主要在香港的东面和东北面水域潜水​,尤其是东平洲、海下湾海岸公园和西贡一带,这些地方是香港珊瑚覆盖率和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地方。因为这一带没有受​珠江淡水水流​影响,加上有天然屏障的保护,​所以孕育了丰富的珊瑚群落。

事实上,香港作为一个沿岸发展蓬勃的城市,海洋环境受到很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沿岸发展、水质污染、海洋垃圾等威胁珊瑚存活。就如香港东北部的吐露港赤门海峡。其实早于1980年代初,这一带有不少珊瑚,例如灯洲、扯悝排,珊瑚覆盖率曾经高达百份之70-80,媲美现时海岸公园,当时妈妈我也未出生。

不过,后来随着沙田及大埔新市镇发展,吐露港水质污染严重而被破坏,令珊瑚覆盖率在短时间跌至少于一成,是香港首次海洋生态灾难!香港政府在1987年,开展吐露港行动计划,慢慢令吐露港整体水质在其后十几年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可惜,水质改善时至今日二十多年,珊瑚生态都未能恢复。由此可见生态破坏远远超过大自然自我恢复的能力。所以,妈妈与珊瑚学院研究团队选择在赤门海峡,作为珊瑚修复研究地方,希望可以帮大自然一把,修复破坏了的珊瑚群落。

要开展珊瑚修复计划,就好像陆地植树行动般。首先要说妈妈的团队用来进行修复的珊瑚是如何得到——主要有两方法,分别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培育所得出的。

无性繁殖,就如植物节枝,断了的枝条可以培育出另一棵植物。以珊瑚来说,我们当然不会用伤害珊瑚的方法采集珊瑚碎块,这些珊瑚碎块是我们从大海执拾得来,例如一些被台风损毁的珊瑚,或者珊瑚因受到生物侵食而倒塌了、碎裂了的部份。它们的碎块在海洋存活机会相对低。我们的团队会进行收集,如果碎块太大,我们会把它切细,再将它们固定于培育底座上,放于育养基地进行培育,待它们康复长大,再进行移植。我们由2019年已经开始这个计划,当中移植到吐露港赤门海峡的珊瑚存活率超过九成!

除了野外拯救珊瑚碎块,妈妈的研究团队亦会使用有性繁殖方式培育珊瑚。每年珊瑚会在一个或数个夜晚同步产卵,那些日子妈妈每晚都要潜水,更会在实验室工作至深夜。因为我们团队会把握这个时间,收集这些珊瑚的卵子和精子带回实验室帮珊瑚进行授精和培育,等它们长大一些后再移植到修复地点。目前培育过程一般都要最少一至两年。培育珊瑚宝宝虽然要花上更多的技术、资源培育,如人力、物力及时间,但由于珊瑚一次过生产精子卵子很多,以致我哋可以培育好多珊瑚宝宝(数以万计幼虫)。加上每个珊瑚宝宝都是透过精、卵结合,基因多样性相对丰富。在生活环境剧变的情况下,基因多样性愈丰富,愈有机会有珊瑚个体可以存活下去。
妈妈团队在2019年首次将2岁大的珊瑚宝宝移植到吐露港赤门海峡,这批珊瑚宝宝在大海不但顺利成长,更在大海生活三年后更踏入了性成熟阶段,在自然环境中产卵,是香港首次!

珊瑚存活,对于修复计划是基本的事,我们希望它们可以健康长大,在野外繁衍后代,以至将来我们的大海会有更多珊瑚。珊瑚修复不只是一、两个珊瑚,而是修复整个珊瑚群落,就像植树,是希望修复整个森林,最终做到生态系统修复,提高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所以我们要付出的不只是一、两年,可能要花上十年,甚至几十年才可以见到果效。所以珊瑚修复从来都是一件漫长艰辛,需要坚持,默默付出的事。我们常说:「破坏容易,修复困难」,所以比起做修复,我们更加需要进行保育,好好保护,去珍惜我们现时拥有的珍贵珊瑚群落。 

Bella,你记得妈妈经常跟你说健康的珊瑚礁在大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吗?因为它们为不同海洋生物提供栖息,觅食和繁衍地方。它们亦都可以保护海岸,免受风浪侵蚀,是我们的后花园。这些我们称为「生态系统服务」,只要好好保护珊瑚群落便可拥有,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所以若珊瑚死亡,影响不单是海洋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对我们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面对全球气侯暖化、水温上升、过度补鱼,及海洋污染等等问题,全世界的珊瑚礁都正面对死亡、衰退现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过去2024年的夏天,气温真的好热,是破纪录的热。不单陆地热,海水温度亦同样好热,导致本港水域出现大规模珊瑚白化的现象。其实珊瑚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 在不合适的环境因素影响下,受压力的珊瑚会把体内共生的虫黄藻排出体外。由于珊瑚的活组织是透明的,所以珊瑚在失去了虫黄藻的情况下,便会显现出其白色的碳酸钙骨骼, 看起来就好像变白了,这种现象称为「珊瑚白化」。 我仍记得你听到「珊瑚白化」之后好担心珊瑚,还说要用颜色笔帮珊瑚填上颜色。幸而,当夏天过去,水温回落后,大部分珊瑚都恢复原有颜色了!

香港本来就是十分适合研究珊瑚的地方。尽管作为沿海发展蓬勃的城市,海洋环境受到很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加上受制于地理因素,冬季水温较低,整体而言不是最理想的珊瑚生长环境。但在各种不利珊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我们仍然拥有很丰富的珊瑚群落,珊瑚品种数量比加勒比海还要多。而我们的实验亦指出香港珊瑚对环境状况改变有颇强的适应能力。所以了解香港珊瑚存活机制,或许能帮助我们了解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珊瑚将来的存活和帮助它们适应的机制,在研究和保护都有着重大意义,所以我们真的不可以小看香港的珊瑚!这亦是推动妈妈进行更多珊瑚研究的动力——因为只有当我们更多关注和了解,才能为香港海洋带来正面的改变。


等你长大后,妈妈一定会带你去潜水,让你可以亲身感受,欣赏我们丰富的水底世界,一起保护珊瑚,守护海洋!

爱你的妈妈上
2025年2月9日

香港电台第一台

08/02/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