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香港家书

简介

GIST

主持人:张凤萍

《香港家书》
星期六 09:00-09:20 a.m.

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受。



最新

LATEST
04/05/2024

生命热线执行总监吴志昆- 别把悲伤留给自己

亲爱的陈女士:

 

很高兴收到你的感谢信,我们一众社工及义工得悉你现在的精神及身体健康逐步改善,重新振作,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更定期参与义务工作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士,实在令人鼓舞。

 

感谢你当初对我们机构的信任!回想五年前经朋友介绍到「生命热线」接受服务的你,着实令人痛心。当时你先生因病突然离世,加上唯一的女儿不在身旁,你在一夜间面对突如其来的恶耗,与相依为命五十多年的伴侣分离,必定在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创伤。

 

当时你说的一句话,「他离开的时候我哭不出来,但现在我崩溃了」令我们完全感受到你那锥心刺骨的痛,之后你终日流泪,不肯进食,日渐消瘦,连开口说话都感到困难,每日反覆思索「生存还有什么意义?」更向社工透露想早日到另一个世界与老伴团聚。其后社工发现你有自杀倾向,及表现出严重抑郁及焦虑的症状,这一切都令我们十分忧虑。

 

我们理解你的无助,是因为曾经带给你快乐和幸福的家庭好像已经失去了,生命中那一份安稳也顿然没有了,整个世界就像失去了色彩。我们亦明白你想要静静地独处的同时,却渴望有人能够伸出援手帮助你。


过去数十年的你将身心全放在家庭上,婚后专注照顾女儿,至女儿成家立室,其余时间都寄托在丈夫身上,没有社交生活。每当你生活遇上困扰或感到不愉快时,你选择了独自承担,不敢向已嫁到外地的女儿倾诉,你知道女儿要适应外地的生活,同时要照顾孩子已很吃力,你实在不想打扰她加重她的负担。你一直抑压自己的情绪,把自己最悲伤、痛苦、郁闷的一面埋藏起来,即使面对丧偶之痛,还是对家人说 :「不用担心,我没事」! 我们知道你用心良苦。事实上,长期抑压内心的痛楚及不断积累负面情绪,除了会导致生理健康问题外,还会对精神健康造成严重的负担。幸好我们能够遇上,对你说声 :「你并不孤单的,我们随时愿意倾听你的心事,于你有需要时为你提供支援。」


事实上,抑郁症是其中一种常见于长者的精神问题。就我们接触的个案,了解到长者普遍受各种健康及生活问题影响到心情,而出现抑郁、焦虑、孤独等情绪问题。如果长者精神健康被忽略,将会衍生其他身体上的疾病,例如心脏病或高血压等。故此,令长者保持心境开朗至关重要,亲友或朋友的陪伴,或及时找到可倾诉的对象都可以成为他们继续向前走的动力。

 

透过我们社工和义工定期上门探访及电话慰问,以「陪伴」及「聆听」的方式让你的情绪找到安全出口,令你的不快情绪得以纾缓,更让你明白到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阶段,你的女儿及孙儿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坚强乐观地活下去对他们意义重大,我相信,你已过世的老伴也一样希望你活得幸福。幸好你意识到自行结束生命不是一个办法,并愿意向社工们倾诉心事及接受医生的治疗,令身心逐步好起来,更重新建立朋友圈,与朋友饮茶、行公园、做运动,重拾对生活的热情。

 

此外,我们非常感恩见到你积极参与中心活动,更自发参加义务工作,帮助其他有需要人士,与长者或同路人分享经历,为大家打气,与仍在逆境中迷失的人同行寻找出路,同时透过多加接触社会,你变得更乐意接受新事物,甚至学习用智能电话、学习上网,现在的你懂得上网看新闻、玩游戏及与在外地的亲友视像沟通,与时代并进,重燃生命动力,展开人生的新篇章,我们为你的「二次人生」感到无比高兴。

 

藉此机会,我代表「生命热线」再次感谢你对本机构的信任,盼望有需要帮助的人士能接受我们的服务。本机构于1998年开始推行预防长者自杀服务,至今已超过二十六年,承蒙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捐助,于2006年开展「生命共行」外展长者服务,此计划旨在让有情绪困扰及有早期自杀征兆的长者在情绪低谷中,透过定期的社工和义工探访及电话慰问,走出情绪和自杀的困境,重拾生命动力,从而安享晚年。

 

最后,希望你的改变能启发到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士,我们深信,把悲伤留给自己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只有敞开心扉,正视问题,向专业人士求助并积极面对,才能活出美好人生。

 

 

祝你生活愉快!

 

吴志昆

2024年5月4日

04/05/2024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温

CATCHUP
03 - 05
2024
香港电台第一台
X

香港中文大学 体育运动科学系教授许世全——运动有多重要? 学生与家长的反思!

主持人:张凤萍

各位家长及同学,你们好: 

临近学期末,相信同学都刚刚完成学期末考试,并且都已经知道考试成绩。早两天我收到一位家长向我诉苦,说到他的儿子这个学期成绩非常之不理想,并且投诉说他的儿子因为经常踢足球而疏于学业,令成绩大跌,感到烦恼。 

相信我们很多时都会听到以下的这一个观点:学生如果经常顾着玩,会影响学业。

于是,很多家长都不允许他们子女参与运动。怕如果参加运动多了,经常顾着玩,学业成绩就会下滑。 

首先,我想强调一点,经常参加运动,跟经常顾着玩,是两回事。参加运动,是锻炼身体,是运动技能的学习,并不等同『玩』。但很多时我们错误地把『运动』与『玩』划上等号。其实问题症结并不在于花时间参与运动,或玩,而是在运动完后,或者玩完后,并没有好好的认真温习。事实上,学术研究并没有找到证据证明经常运动会影响学业的,相反,却有研究证实有运动习惯的学生学业成绩比没有运动习惯的学生更好。几年前我们中大的追踪研究数据也显示,一星期花多30分钟去做运动的学生,跟一星期花多两小时温习的学生,在数学科成绩的进步是相约的。那么,想要数学科成绩进步,你会选择做半小时运动,还是花多两小时坐下温习呢? 这条数怎样计算,应该很清楚吧。运动生理学的理论亦指出,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到大脑,增加脑部氧气和营养供应,因此会使大脑各方面功能包括学习,都有帮助。 

可是,不少家长却禁止子女参与恒常运动,错误认为会影响学习。亦可能因为这原因,不少学生都没有参与运动的习惯。上两星期,我们公报了一项大型研究报告结果,是我们替香港政府康乐文化事务处做研究顾问的一项全港性体质测试研究,结果涵盖了年龄由7至79 岁香港市民的运动习惯和体适能水平状况。这项研究数据显示,超过一半学生,即66.3%的小学生和50.7%的中学生,都没有达到世卫建议的体能活动水平(即每星期平均每天进行60分钟或以上中度至高强度的体能活动);可是,讽刺的是,其中只有好少学生,即15.7%的小学生和34.4%的中学生,认为他们自己没有足够的体能活动,这落差反映香港学生对其实际体能活动量和自身体能活动量是否足够的认知,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我们实在有必要教导学生,一方面培养怎样做到平均每天有60分钟的中等运动量,另一方面教导学生如何监测及评估自己日常运动量是否足够。须知道,学生有足够的运动量,除了有上述会有更好学业成绩以外,最重要是会有更好更健康的身体。 

刚才提到的全港体质测试研究,亦有报导,有33% 香港小学生和27.7% 的中学生体重按世卫指标达过重和肥胖,即每3至4个学生,就有一个有过重或肥胖问题。流行病学研究指出,学生时代肥胖的话,大部份长大后都会继续肥胖。肥胖带来不少健康问题,包括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中风,腰背痛,甚至某些癌症…等等。亦影响自信心,带来社交和心理压力。而学童肥胖主要原因,除了可能因为进食过多,另一更重要原因是运动过少,使摄入过多能量不能消耗,而积聚体内转化成身体脂肪,这就是肥胖主因。因此,要控制肥胖要从小开始,而控制肥胖最有效方法,除了要保持健康饮食外,就是必需要有恒常运动的习惯,以促进能量消耗来减少脂肪积聚,同时促进体能和体质,使身体更健康。

可是,要怎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喜欢运动的习惯呢?

刚才提到的全港体质测试研究亦有给予我们一些启示。这研究指出学生家长自己的运动参与,亦是影响其子女运动参与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亲每星期有3次以上运动习惯,其子女的中等程度以上运动量明显增加多了1/3倍。而父亲运动量达每周6 次,其子女的中等程度以上运动量明显会增加至5成(即50%)。所以,如果想鼓励子女多些参与运动,其中一有效方法就是父母自己以身作则,父母多参与运动,子女自然会耳濡目染,受正面影响而亦都会喜欢上运动。我们在研究报告中,建议政府或家庭应在假日策划更多适合家庭参与的体能活动,并鼓励家长在余暇时与子女一起运动。 

各位家长和同学,记着,要促进健康,我们鼓励你们都能保持每星期有恒常运动的习惯。世卫的指标是家长一星期要有150分钟的中等或以上体能活动,学生要有平均每天60分钟中等或以上体能活动。并要有一人一终生运动,定期测量体重及参与体适能测试,并以家庭为单位,家长与子女一同参与任何形式你们喜爱的运动。套用世卫网站内的一句金句:『没有健康的身体,就不能有好的学习』 (without good health, without good learning)。而达至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要有恒常运动的习惯。

各位家长和同学,你今天运动了吗?  应该都还没运动吧!不打紧,我自己也还没有!今天我们还有时间和机会,我们一起努力,下次见面时一起分享运动的成果和喜悦吧。

 

香港中文大学 体育运动科学系

许世全 教授

2023年7月8日

香港电台第一台

08/07/2023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